


豐富的層次感,強烈的敘事性,獨特的拍攝角度,這些都能夠在沈旻的每一張作品中體現出來。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先生更是對其攝影作品予以高度評價,稱其鏡頭表現層次豐富、細節唯美、虛實得當、美輪美奐。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光影世界,來探尋中國古建攝影的獨特魅力吧!
沈旻學習攝影是從2011年開始的,與其他攝影師有所不同,他一直很喜歡美術,自幼師從江蘇省國畫院的畫家學習中國畫,工作后迷上了平面設計與建筑效果圖繪制,對電腦繪畫軟件有著強烈的興趣。后來,他在省文化廳雜志社擔任文字與美術編輯,在期刊編輯設計中接觸到了大量優秀的攝影作品,于是萌生攝影興趣開始購買單反相機,系統地自學攝影,因為有扎實的美術基礎,所以其在攝影的構圖與畫面的掌握也就變得駕輕就熟,也很幸運地在起步階段又得到北京與浙江的兩位攝影大師悉心指點,攝影技藝迅速提高。2012年,他開始參加省市、全國攝影比賽,并先后獲得300多項獎項,這更激發出對攝影的興趣,原本他是將攝影作為美術創作收集素材的,后來成為他最大的興趣愛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將攝影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沈旻的工作單位擁有龐大的明清古建與民國建筑,他在研究古建方面撰寫了大量的古建遺址保護與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同時他結合自身從事文化博物館研究工作的實際,先后出版《太平天國王府》《圖說總統府》《圖說老南京》等圖文并茂的書籍。其中,《圖說總統府》為2019年社科歷史類暢銷圖書,所著《圖說老南京》榮獲江蘇省新聞出版局2020年度社科蘇版好書,所著《圖說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一書為該館官方用書。
沈旻曾說過,一幅好的古建攝影作品應該帶給觀眾驚艷感與陌生感。只有以全新別樣的視角展現,方能呈現出古建匠心之處與眾不同的驚艷之美。
他應邀在蒼南采風時,拍攝于蒼南縣福德灣老街的《老街光陰》。與以往很多攝影師在街上捕捉畫面視角不同,作者經過多次觀察后最終尋找到最佳視角再考慮進行拍攝。時值正午,地面拍攝并不理想,而此時的光線正好可以照射在老街深巷之中,他采用高空垂直俯瞰手法,讓無人機懸停等待長達20分鐘,靜候行人出現,終于成就一幅光影和構圖自己都滿意的作品。在后期裁剪中,去除周邊雜亂的畫面,使路過行人的身影在一片青瓦的肌理中得以突出,一目了然。
有人曾多次問及其攝影構圖的問題,他說, 因為生活中的場景千變萬化,所以構圖也應根據畫面的線條、色彩去具體布局,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沈旻經常光臨美術館觀摩學習,他說多了解美術,學習繪畫中的透視、色彩構成,在攝影中精致的構圖自然會隨心所欲、水到渠成。他的后期調色,也是經歷過很多次的嘗試,從最初的追求高飽和度,到后來的高級灰, 與畫面的淡雅處理,光影的營造都是一個自我完善逐步蛻變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套自己調色方法,他說,拍攝古建一定要多嘗試不同風格,然后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創作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讓靈感去碰觸不同的角度。
攝影的本質在于傳遞情感,而這份情感會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和態度而有所不同。一張精彩的古建攝影作品不但要具備驚艷感與陌生感,同時還能傳達出畫外音,這需要攝影師敏銳的觀察力與現場的高超技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