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婷


摘 要:如今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線上電商行業興起,人們的消費模式發生轉變,商場百貨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購物需求。而公共藝術的出現對于轉變商業空間起到巨大的作用。商業空間從先前以展示銷售為主的商場逐漸轉變為以打造體驗感為主的商業綜合體,以公共藝術為手段,打破如出一轍的傳統商業空間,創造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的特色功能來吸引消費群體,以滿足人們對文化消費和精神消費的更高追求。
關鍵詞:公共藝術;商業綜合體;場景營造;永久性
法國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認為,“后現代時代的消費將不再或不再主要是純粹物質的、經濟的行為,而是逐漸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具有符號消費傾向的文化行為”[1]。而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將商業空間形式從傳統的商店轉變成商業街,直到如今的商業綜合體。這種商業空間的轉變加速了公共藝術的發展,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本文將分析永久性公共藝術的特性,探討公共藝術對于商業綜合體場景的營造起到的作用,總結出應用策略,更好地使公共藝術融于商業環境,讓商業空間煥發新活力。
一、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是存在于開放與公開特質的空間中,以公眾需求、參與和認同為前提,以人文價值為核心,由藝術家運用綜合媒介創作的永久或臨時性的視覺藝術[2]。而公共藝術的根本在于它的開放性,所以大多數的公共藝術都存在于開放的公共空間當中。
公共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它的發展與社會文明的進步有密切的關系。在奴隸制社會時期,那時的公共藝術主要體現為石器文化、銅器文化、鐵器文化[3]。公共藝術的主要表達方式是利用一些載體傳達人的意識。早在封建社會時期統治者就會將自身的意志與這些藝術相結合,然后,傳播到人們的生活中,起到維護封建統治者統治的作用[4]。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較為固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特定的歷史造成的[5]。當時出現的公共藝術多為紀念性的主題雕塑,是為了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無畏的奉獻精神,留下時代的印記。直到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復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精神世界的覺醒,人們對于文化和藝術的審美意識逐漸加強。而公共藝術作為一種面向大眾的藝術形式,能夠很好地融入人們生活,這一種藝術形式也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
二、永久性公共藝術在商業綜合體中的應用——深圳萬象天地永久性公共藝術
深圳萬象天地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是深圳人文綜合體華潤城的商業中心。它不僅對大王古廟、鄭氏宗祠、古榕樹等歷史文物進行保留并且以創新的商業方式吸引人們的眼球。自從2009年K11在香港開業以來,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華潤作為國內商業地產的領頭羊也在學習和嘗試,為深圳消費者構建了獨特消費和生活方式體驗。
(一)永久性藝術裝置介紹
萬象天地的公共藝術構成是以網紅藝術裝置《抱抱象》為首的永久性公共藝術。萬象天地的永久性公共藝術邀請了很多國外的藝術團隊參與設計,使得公共藝術的風格迥異,獨具特色,并且這幾件藝術品都與萬象天地周圍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如表1所示,這五個永久性公共藝術的呈現方式各不相同,在創作時利用不同的呈現方式豐富體驗感并且與整個景觀空間和地區歷史文化相連接。
(二)永久性公共藝術空間分布
永久性公共藝術是存在于整個商業綜合體當中,和整個景觀空間有著密切的對應關系。在設計公共藝術的過程中需要將其和空間以及環境進行協調,從空間的位置來考慮設置。城市空間是多變的,空間當中設置相應的內容,就會占用相應體積的空間,所以設置公共藝術很重要的就是找到消費者的興趣點[6],并且使公共藝術與商鋪產生聯系。藝術裝置分布的位置不同使藝術路徑更加多樣,提升了內部空間的引導,活化了傳統的布局模式,打造了空間化與藝術的相互融合,如圖1所示。
(三)永久性公共藝術裝置特性
永久性公共藝術在當下的藝術設計形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永久性公共藝術有著自身獨特的特征:持續性、標志性、融入性。
持續性是永久性公共藝術最為顯著的特征。永久性公共藝術的持續時間長,會長時間占據一部分的公共空間。根據這個特性,藝術家一般在設置永久性公共藝術時最先考慮的就是材料的選擇。萬象天地的《抱抱象》運用的材質是時尚界常用到的bubblecoat材質,視覺效果十分柔軟,但是實質是堅硬的。永久性公共藝術選擇的材料要防水耐用,才能長時間展現。
標志性也是永久性公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性。近些年商業綜合體出現了大量的現象級網紅打卡地,例如成都IFS名為“I AM HERE”的巨型懸掛大熊貓、長沙的長沙IFS國金中心的KAWS,都是通過大體量的裝置給商業綜合體增加標志性的符號,吸引人們駐足拍照打卡,使得人們對整個空間產生印象,達到一個吸引人流的目的。
永久性公共藝術不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它只能針對特定的環境、地域和時代[7],所以它具備更好的融入性,可以很好地融入整個空間環境。一件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必然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感受到良好的情感聯系和互動。因此,永久性公共藝術往往都是共性大于個性,持續地與公共空間產生價值聯系,并且提供公共空間一定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臨時性與永久性公共藝術在商業綜合體中的應用策略
永久性公共藝術憑借著本身的特性在商業場合中發揮作用,營造出獨特的商業氛圍。體驗經濟時代被稱為繼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時代之后的第四個經濟時代。在體驗經濟時代到來之前,我們關注的是商品的價值和服務,而在體驗經濟時代來臨的時候,更加重視的是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需求。人們物質需求的不斷增長促使人們思考如何優化和重建商業空間。消費時代的商業空間必須創造一個更具實驗性的環境,以增強消費者對空間的舒適性和認同感。因此,利用公共藝術在商業空間里營造獨特場景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在不同的場合發揮它們的個性,以使人們獲得最好的體驗。
(一)標志性入口展現購物中心形象
萬象天地中的公共藝術穿插在街道廣場之中,體量最大的《抱抱象》坐落于水廣場,憑借其巨大體積以及可愛的形象吸引著消費者的到來。水廣場是整個商業空間的入口處,是室內外的過渡和緩和區域,不但承載著與城市空間銜接的功能,更是展現購物中心形象,吸引消費者人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入口空間的公共藝術應具有強烈的標志性、可識別性和獨特性。
(二)分布在冷區激發活力
公共藝術存在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冷區空間的活力。《無限之環》位于原本電影散場的消防通道處,因為商場內部的規劃導致這個區域寬闊但是沒有商業價值,所以設計團隊在進行公共藝術規劃的時候,將無限之環放在這里,并且把一個飄帶分為兩個部分貫穿整個空間,起到了一個聯系的作用,同時很好地激發這里的商業活力。
(三)與周圍商鋪產生空間聯系
城市公共藝術與商業空間之間加強互動,可使藝術更好地滲透于日常消費活動,增加空間商業價值。在空間位置上,公共藝術重點需要考慮的就是與商鋪的位置關系。同時,在商鋪附近設置的公共藝術一定要具備足夠的品牌或產品信息,增強周圍商鋪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李延,趙子墨.北京僑福芳草地商業空間中的公共藝術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3):19
[2]張楠,張帆.公共藝術在當代城市商業空間的應用研究[J].中國藝術,2019(6):28-37.
[3]季峰.紀念碑、偶像、符號與公共藝術: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城市雕塑反映的社會意識形態[J].馬克思主義美術研究,2009(1):271.
[4]劉瑋奇.淺談公共藝術與發展歷史[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10):66-67.
[5]陳敏.分析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及特征表現[J].智庫時代,2019(22):263,265.
[6]孫宇.城市雕塑藝術與環境空間的對應關系初探[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1):58-59.
[7]尹慧舒,付賽賽.淺談現代城市公共藝術景觀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