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孫文(孫中山)
孫文(1866-1925年),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中山,偉大的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多年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在北京病逝,生前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孫中山先生并不是以書法家著名,但其書法有著不同尋常的韻味,結體緊密,氣象雍容,有一種大家風范。他放筆直書,隨意揮毫,不受任何約束,不拘泥于傳統布局排列,而更注重書寫內容及筆下情感的表達,一氣呵成,始終貫穿一種正大、豪邁的陽剛精神和開闊雄渾、氣度恢宏的美感,體現出孫中山的偉人氣魄和不朽精神。民國書法四大家之一的譚延闿評說孫中山書法是:“深得唐人氣韻,流美自然,非力學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詭不隨,又適如其人焉。”又說:“其出不但似蘇東坡,而往往有唐人寫經筆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資聰穎,凡夫須學而不能也。”譚延闿長期追隨孫中山參與革命活動,其評論被認為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