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平



公元2020年,令人難忘的庚子年。
新冠病毒——前所未有的疫情,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經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
我們的工業,我們的商業,我們的企業家,經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浙江省海寧市工商聯及所屬商會、民營企業家們,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高昂的戰斗姿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呈現了新時代工商聯的新擔當、新作為、新風貌、新成就。
一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伴隨著庚子年春節腳步臨近,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
2020年1月22日、23日、26日,海寧市工商聯先后3次召開抗擊疫情專題會議,及時傳達市委、市政府、市防控領導小組關于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精神,同時將疫情發展情況進行了通報。工商聯第一時間聯系在武漢經商的海寧籍企業家,排摸出春節前從武漢回鄉的海寧籍人員26名,第一時間上報,并協助落實好各項隔離措施。取消春節休假,從正月初一開始,落實全員到崗制度,傾心傾力,加班加點,日夜堅守,使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井然有序。
“抗擊疫情,一起加油。”當海寧市慈善總會發起公開募捐活動時,市工商聯積極響應,立即將捐款小程序推廣到各基層、直屬、異地商會,號召所有愛心企業與愛心人士加入捐款捐物、馳援武漢的慈善行列。截至2020年1月28日,市慈善總會收到市工商聯所屬商會及會員企業專項捐款316萬元,及空氣凈化器、手術衣、消毒水、口罩等物資。
截至2月3日,海寧市工商聯各商會、企業家們抗疫捐贈突破3700萬元。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陸春浩一行走訪了市工商聯,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根據各基層商會的現狀、會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宣傳,認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浙江省、嘉興市,和海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為有效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和蔓延,抓好防控關口前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海寧市工商聯及時向各商會、會員企業發出了倡議。
要求各會員企業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企業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企業管控應急體系,強化疫情防控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要求各會員企業抓緊抓實開工復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強化社會責任,依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對于因疫情未及時復工的員工,保留工作崗位,發放基本工資,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要求各會員企業積極獻愛心、做表率,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等公益慈善活動;充分利用企業國內外客戶的資源優勢,協助當地政府聯系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資,沖鋒在前,勇當標桿。
二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恐懼,讓人震驚,它牽動著華夏兒女的心,牽動著所有在外經商的海寧籍愛國人士的心。
俄羅斯浙江商會會長、海商總會副會長、杭州市海寧商會會員、浙江海卡飛宏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惠燕,從新聞中了解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愛國心、責任心、慈善心一齊涌上心頭,抗擊疫情刻不容緩。她馬上聯絡所有在俄羅斯華商及愛國人士,決定在俄羅斯采購一批國內急需的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用物資,緩解因抗擊疫情一時緊缺醫療物資的情況。
鄧惠燕連續作戰,四處奔忙,通過俄羅斯經商合作伙伴牽線搭橋。一方面,要求生產廠家加班加點趕制醫用物資;另一方面,聯系醫療用品公司,多渠道采購醫用口罩、防護服等,終于在短期內采購到了244箱醫用物資。
如何將這批急需物資運往國內,又成了難題。眼下,許多飛機班次停航,通過海運又太慢,時間上不允許。鄧惠燕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有一個來自浙江的旅行團正在俄羅斯。機不可失,通過民航客機,利用旅客帶貨的方式,將急需物資運往國內再好不過了。就這樣,鄧惠燕等華商與旅行社一起行動,聯系上了即將回國的JD476國際航班的首都航空公司,得到了對方的大力支持,開辟了特別通道,讓旅行團人員免計重量把醫用物資帶回國內。
就這樣,鄧惠燕等華商在俄羅斯采購的重達2噸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醫用物資,共計244箱醫用口罩、防護服和防目鏡,于2020年1月29日早上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隨即,這些捐贈物資被迅速發放到杭州、海寧等地相關機構,為抗擊新冠病毒獻出了愛心,做出了榜樣。
2月1日下午,北歐海寧中心有限公司通過浙江省紅十字會捐贈了30000個醫用外科口罩、638個醫用紅外體溫檢測儀和600套防護服。這些總計332512元的醫用物資,從芬蘭發往中國,及時送到海寧市人民醫院,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公司總監曹海嘉感慨道,雖然自己身在海外,心卻在國內抗疫,作為一名中國人、一位商人,應當盡最大的努力為自己的國家與家鄉做一點貢獻,共同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日本株式會社宮永浩明(查明浩,浙江省海寧人)及時向人民醫院捐贈1萬多只口罩,總價值達5萬多元,表達了一位海外華人的赤子之心。
會員企業海寧三興置業有限公司向海寧市慈善總會捐贈10萬元。
海寧市金鄭家具有限公司向海寧市慈善總會捐贈1萬元。
海寧京昇堂醫藥捐贈10萬只口罩。
海寧市國達經編捐贈100個護目鏡。
海寧市新生代創業聯誼會積極響應工商聯的倡議號召,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們在微信群中動員募捐,大家爭先恐后、紛紛捐款,短短3個小時,籌得資金28萬元人民幣,并通過海寧市慈善總會捐贈,作為此次抗擊疫情的專項款項,助力海寧疫情防控,從而亮出了新一代創業人的底色,展示了新時代商人的道德風尚。
海寧市創業者聯盟會通過微信群進行“抗擊疫情,一起加油”的募捐活動,常務副會長鄭炳峰向海寧市慈善總會捐贈50萬元。同時,發動班子成員群策群力,各盡其力,籌集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支援抗疫一線。
浙江家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惠標利用“簾到家”微信群,為武漢疫區捐款捐物。他首先帶頭捐款5000元,緊接著各地門店商戶接龍捐款,新疆、甘肅、山西、福建等20多個省市門店紛紛參與。雖然路途相隔遙遠,但大家齊心協力,積極籌款籌物。姚惠標四處打聽,購到了10噸消毒液,聯系貨運,辦理沿途通行證。2月12日傍晚,捐贈物資從嘉興出發,直達湖北省荊門市慈善總會,展現了充滿愛心的團隊力量。
三
“多措并舉、提升服務”是工商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為抗擊新冠病毒,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導意見,對于武漢等疫情嚴重的地區,暫緩返程。當時,有少部分會員一時想不通,各商會反復傳達上級有關指導精神,通過微信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認清形勢,同時,分別向會員企業和溫州老鄉發送了《致全體會員朋友的一封信》《致溫州籍老鄉朋友們的一封信》。
難能可貴的是,11名春節未返回老家的溫州會員自發成立了商會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小組,主動為海寧居家隔離的會員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幫助他們采買日常生活物資,幫助他們處理突發事情;對還未回海寧的溫州老鄉,勸導他們耐心在老家守宅等待,安撫舒緩居家隔離的情緒,共渡疫情難關。
針對受疫情影響的部分會員企業短期內無法返回海寧,面臨銀行貸款逾期的問題,市工商聯及時與市人民銀行、市金融辦溝通,積極協調各商會,第一時間統計匯總還款的單位、還款的金額及還款存在的問題,交由人民銀行酌情處置,統籌解決。
精準服務、精準發力。海寧市工商聯從大潮網獲悉抗疫一線的志愿者急需御寒物資,立即向各商會全體會員發出緊急求助,號召會員企業向一線捐贈大衣和羽絨服等御寒物資,得到了會員企業的積極響應。
海寧市工商聯副主席企業——浙江敦奴聯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大衣和羽絨服1000件。老總模范表率,親自上陣,和同事們一道快速打包,以最快的速度將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海寧市工商聯副主席企業——安正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羽絨服600件。
諾之股份企業捐贈80件派克服,億登時裝企業捐贈100件羽絨服。
宏鑫食品企業捐贈牛奶1000多箱;袁花企業捐贈500雙加厚長襪;海寧市歐帛服飾有限公司捐贈400件羽絨服。
海寧市民偉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民采購了3萬多元的方便食品,并將捐贈食品分別送到袁花、馬橋、丁橋鄉鎮13個村的卡點。
精準捐物,精準抗疫。海寧市疾控中心收到了市中小企業發展互助聯合會副會長陸高寅和其弟弟吳高振的一批特殊捐贈禮物——192人份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該核酸檢測試劑盒能夠有效甄別病患是否感染新型肺炎,以便快速準確地鑒別疑似病人,降低交叉感染率,是抗擊疫情的核心診斷資源,也是海寧當時比較緊缺的防疫物資。
海寧疫情期間醫院血庫嚴重缺血,面對這種情況,海寧市新生代企業家倪振國挺身而出,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率先帶頭向醫院血庫獻血。同時,他發動大家加入獻血隊伍,短短3天,有5名員工分別前往醫院獻血,表達了對抗疫的拳拳之心。
請纓護家園,眾肩擔平安。海寧市工商聯副主席、正大事務所集團董事長張敏華得知防疫各卡點志愿人數不足時,立馬組建正大事務所志愿服務隊(第一批志愿隊12人,第二批志愿隊14人),這些志愿者由當地海洲街道統一安排落實到各個卡點。
志愿者們在各卡點傾心傾力,得到了當地百姓的一致好評。
張敏華董事長代表正大集團向海寧市慈善總會捐款30萬元。其中,浙江正健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捐贈10萬元;浙江正大聯合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捐贈10萬元;浙江正大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捐款10萬元。
在張敏華的倡議下,海寧正大事務所集團所有員工伸出援助之手,紛紛捐款,有253人參與,捐款總數達56700元,展現了正大事務所集團員工的責任與擔當。
商會組織齊發力,聚沙成塔獻愛心。工商聯副會長以上大企業帶頭捐款作表率,各商會組織會員踴躍捐款。
火星人廚具股份有限公司捐贈110萬元。
浙江美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捐贈100萬元。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捐贈100萬元。
天通股份有限公司捐贈60萬元。
宏達控股捐贈50萬元。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捐贈50萬元。
浙江海派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捐贈50萬元。
浙江聚豐時裝有限公司捐贈50萬元。
海寧市新生代創業聯誼會捐贈28萬元。
海寧市中小企業聯誼會捐贈20萬元。
海寧市溫州商會捐贈20萬元。
海寧市皮革原料商會捐贈10萬元。
海寧市福建商會捐贈5萬元。
海寧市江西商會捐贈48220元。
海寧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商會共捐贈錢款193.975萬元,捐贈物資折價262.825萬元。
海寧市馬橋街道商會共捐贈155萬元。
海寧市長安(高新區)商會共捐贈90萬元。
海寧市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海寧市許村商會、海寧市許村鎮時尚產業新生代聯合會、海寧市許村鎮有愛公益聯合會紛紛發起捐款,共籌善款1026166元。其中,30%善款用于許村鎮疫情防控,守護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70%善款捐助武漢一線抗擊疫情,幫助同胞渡過難關。
這是什么精神,這就是海商精神。什么是海商精神,那就是家國情懷的責任、精準抗疫的智慧、親力親為的活力以及協同作戰的力量。
義字當頭,利放兩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們的海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行為,溫暖了這座城,溫暖了這個世界。
四
助企抗疫情,聯企復生產。海寧市工商聯深入第一線,幫助解決復工復產難題。
根據“海寧市企業及用工主體開復工防疫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全面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嘉興市委市政府、海寧市委市政府關于堅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兩手抓的決策部署,持續“三服務”活動,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助力民營企業分區域、分行業、分時段安全有序恢復生產。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成立了工作專班,聯合開展“助企抗疫情、聯企復生產”專項行動。
工作專班下設四個工作小組,由統戰部、工商聯領導帶隊,通過上門走訪,電話、微信聯系等形式,與企業建立一對一聯系,分別聯系130家市工商聯執委以上企業,幫助他們解決在企業用工、資金周轉、運輸物流以及疫情防控中惠企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及時掌握企業復工情況。
海寧市飾雅紡織有限公司復工第一天,他們準備了酒精30公斤,84消毒液50公斤,4000只口罩,及額溫儀、護目鏡等疫情防護物資,要求員工簽訂防疫責任承諾書,戴好口罩,不聚集、不會餐,并落實專人負責監督,回報執行情況。對生產區域內,每天早晚進行消毒一次;員工就餐實行分批制,規定就餐人員間隔2米,防止員工聚集,形成一張疫情防控保護網。
鹽官鎮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大門口,一臺架著三腳架的攝像機被安置在那里,企業員工排隊陸續走到它面前,逐一測量體溫。這臺紅外線測溫儀價值3萬元,是專門為復工復產服務的。
走進磁性材料生產車間,這里的員工正在加班加點生產磁芯,用于配套武漢抗疫醫療設備。面對這個急單,公司竭力壓縮生產時長,不惜成本,啟用研發用的小窯代替批量生產用的大窯,趕制磁芯,確保抗疫設備早日派上用場。
2020年2月10日,海寧經發區浙江羅納服飾有限公司召回海寧本地近200名員工復產后,得知我市一線防疫人員應急裝備緊缺,便萌發了做防護服的想法,當天就趕制出樣衣。當他們向斜橋鎮浙江麥善拉新材料有限公司聯系面料時,對方得知用途后,慷慨贈送6500平米的面料。讓他們特別感動的是,當采購防護服上的小配件時,全國各地有6家供應商也在第一時間發貨,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生產,及時送到一線防疫人員手中。
2020年2月15日凌晨,一輛云南牌照的大巴車駛入了海寧經濟開發區浙江羅納服飾有限公司。23名返崗員工下車后,現場通過測量體溫,個個符合健康要求。這些員工都是頂呱呱的縫紉熟練工,到廠觀察幾天后就可以投入生產了。
據專程護送他們過來的昭通市人社部門負責人介紹,這一路穿越四川、重慶、湖南、江西等4省市,全程2400多公里,沿途全部避開了重點疫區。這些返崗員工都是上門接送,乘車前接受免費體檢,吃飯休息都在車上,全程佩戴口罩,每人一天至少更換兩次口罩。同時整個包車也進行了安全監測和消毒,車上還配備了防護用品,以應對突發狀況。
據摸排,昭通在海寧務工人員達1.6萬多人,這次首批23名員工安全返崗海寧,為下一步外地員工返崗著實提供了經驗。
搶時間,爭速度,早復工,早生產。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包機包列,全面推出企業復工平臺,全市推廣健康碼,市工商聯積極協調指導,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向縱深發展。
2020年2月18日,云南省昭通11個縣區市1080名務工者分別在昭通、水富、鹽津火車站登上專列,直達海寧。
2020年2月22日晚上9點10分,海寧市第一架務工人員返崗包機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歷時2個多小時,直線距離1500多公里,降落在杭州蕭山機場。
這不是一次普通航班,飛機上70多名乘客來自于安正時尚集團(海寧市工商聯單位)、浙江敦奴聯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寧市工商聯單位)等20家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的企業。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海寧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商會想方設法服務企業,經過商會認真摸排,商議包機復工事宜,把握返航班次時間,及時安排商會接機工作人員,確保包機返崗萬無一失,讓務工人員安全、快速、有序返崗,早日投入到復工復產中。
2020年2月24日,由海寧市領導帶隊,海寧30多名機關干部和50多家企業負責人分四路赴云南、貴州、四川、河南招錄新員工。海寧市工商聯(總商會)常務副主席陳子強和其他幾位同志一起來到貴州省畢節市招錄新工。經過十幾天的奔波,陳子強和大家跑遍了畢節市十多個區縣,多次召開動員會,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就這樣,他們招錄了幾百位新員工,為海寧企業復工復產增添了新的血液。
2020年3月2日,由海寧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陸春浩帶隊,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經濟開發區(海昌街道)、尖山新區(黃灣鎮)等部門組成的9人招工小分隊,經過7個多小時的行車顛簸,來到安徽省岳西縣。當晚,雙方簽訂了務工人員的相關協議,建立用工信息傳輸機制,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建立人才技能培養機制,建立就業信息共享機制。
沒過幾天,第一批32名岳西縣赴海寧務工人員專車發車,包車抵達海寧后,招聘企業派專車前去迎接,為務工人員提供了嶄新的員工宿舍和生活用品。務工人員汪澤山說:“當聽說政府要免費護送務工人員去浙江海寧的消息后,心里非常激動,我們進行了身體檢查、體溫監測,報名參加外出務工,早點到海寧打工掙錢,增加家庭收入。”
隨即,第二批50名岳西縣赴海寧務工人員也在3月9日抵達海寧,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3月5日,海寧市聯豐東進電子有限公司迎來了一批新面孔。他們來自山東青島,都是海信集團的一線操作工人。該企業主要生產各類開關變壓器、電源濾波器、電感等磁芯元器件,產品廣泛應用于LCD、TV、計算機等領域。而聯豐東進正是海信集團的合作伙伴供應商,整個產業鏈屬于上游產業。為保障聯豐東進產品的如期出貨,確保海信集團產品的投產,海信集團派出100名員工火線支援,為聯豐東進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既保證了4000萬訂單任務的完成,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五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造速度,見證了海商的智慧,海商的力量。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從決定建造到交付使用僅用了10天的時間,充分顯示了中國制造的能力與中國制造的速度。然而,這背后也有海寧商人、海寧企業家的情懷和智慧。
當嘉興日翔金屬新材料有限公司得知本公司生產的彩鋼板適用于雷神山醫院建設后,立即進入緊急生產狀態,同時申請運輸通行證,還以成本價將一批32噸彩鋼板出售給對方,為雷神山醫院建設提供了急需材料。
方艙醫院急需大量的凈化空氣設備,浙江樂瑞廚衛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全屋有氧凈風系統設備派上了用場。他們聯系武漢、海寧等地醫院,愿意無償捐贈149臺價值近150萬元的全屋有氧凈風系統,其中41臺定向捐贈給武漢方艙醫院。然而問題接踵而來,以往這些設備都是吊頂安裝,若要貼地安裝并鋪設相應管道,不符合方艙醫院的使用要求。對此,該公司調集所有春節未回老家的技術工人,連續奮戰兩天,將凈風系統改造升級,這樣不僅可以貼地擺放,而且在進風和出風口加入安全阻燃防護網,使凈風設備始終處于安全狀態。這批全屋有氧凈風系統進入方艙醫院后,有效地殺滅了細菌和病毒,為方艙醫院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020年1月27日,周王廟鎮工業園區的海寧艾弗洛電器有限公司收到一份加急訂單——4000個EC恒風量風機,這批訂單將作為緊急物資送到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等醫院。該公司克服重重困難,召喚員工回歸崗位,30名工人全力以赴,連續奮戰6天,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馳援了武漢。
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的,還有周王廟石井村海寧森境花木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是負責火神山醫院綠化施工單位的合作方,合作社內種有大量火神山醫院建設急需的苗木——火焰南天竹。海寧森境花木專業合作社接到通知后,一面申辦通往武漢的臨時通行證,一面召集苗木工分批挑株、裝盒、裝車。20名員工連續奮戰了30個小時,裝有3.6萬株火焰南天竹的兩輛卡車,分別于2020年2月4日、5日凌晨向武漢火神山醫院進發,體現了海寧商人的力量和速度。
海寧市海商經濟促進總會理事、海寧市工商聯副主席、宏達控股集團總經理沈珺認為,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理清思路,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前提,讓高質量發展融入宏達血液和基因。
與夢想同在,堅持雙輪驅動的發展。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圍繞科技創新、項目建設,雙輪驅動產業發展,新上重點項目4個,總投資38億元,實施寶武中國總部項目、杭州灣智慧醫療產業園項目、海寧鵑湖國際學校項目、鹽官開發新項目。
與希望同期,著力促進雙贏。在推進項目的同時,加強招商招才,引進高新項目,加強人才引進和培育,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與海寧同心,宏達與海寧并進發展,進一步共抓新產業與傳統產業。不忘自身是從海寧出發的,做大做強企業,為回饋社會貢獻力量。
海寧市海商經濟促進會副會長、海寧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席(會長)、天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建清認為,疫情帶來的損失是眼前的,背后也許會有更多的機遇。如何把握風口、搶占機遇,潘建清打算從管理創新、發展創新、技術創新三個方面突破,開辟天通新天地。
管理創新。天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為核心,調整改變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使企業整體運營加速。公司已經投入3000多萬元,全面用于科技管理設施,梳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機制等,從而提升企業效能。
發展創新。公司計劃,持續投入超10億元,加快園區二期平臺建設,加強半導體裝備和核心元器件的招商及合作。
科技創新。天通投入上億元資金,高標準建設好研發創新平臺,并著手準備科技創新加速器平臺建設和加大現有產業的技術研發投入,大力引進國際型技術人才,重點是在半導體裝備、核心元器件、晶體材料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作為海寧市工商聯主席的潘建清,建議海寧企業家把握社會資本市場推行的上市注冊制,圍繞國家對基建的大力投入進行研究,參與做好企業相應的產業鏈延伸配套布局發展,相互緊密配合,共享發展紅利,提升海寧產業發展生態鏈,創造海寧經濟新輝煌。
責任編輯/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