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曾經的某一段時間里,我們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怎么吃都不會發胖。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你的新陳代謝實際上在生命早期就達到了峰值,并且開始不可避免的衰退。
“有很多生理變化伴隨著成長和衰老,”共同研究赫爾曼·龐策說,他是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的副教授。“想想青春期、更年期、生活的其他階段。奇怪的是,我們代謝生命階段的時間安排似乎與那些典型的里程碑不匹配。”
龐策和國際研究人員調研了全球29個國家,研究分析了1歲到95歲不等的6600多人的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平均熱量。
之前多數大規模的研究都測量了身體用來完成基本功能所需要的能量,例如呼吸、消化、泵血等基本生命功能所消耗的能量,換句話說,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卡路里。但這只相當于我們每天燃燒熱量的50%到70%。但它并沒有考慮其他身體活動的消耗,比如洗碗、遛狗、健身,或者進行腦力思考等情境。
研究人員使用“雙標水法”的辦法,來測量每日總能量的消耗。這是一種尿液測試,測試過程是讓一個人喝水,其中水分子中的氫和氧已經被天然存在的“重”形式所取代,然后測量它們被沖出的速度。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這項技術來測量人類的能量消耗,這項技術是在實驗室外用于測量日常生活每日消耗的黃金標準。但由于成本的原因,研究的規模和范圍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多個實驗室決定共享他們的數據,并在一個數據庫中收集他們的測量數據,看看他們是否能夠挑出在以前的工作中沒有揭示出來的真相。
研究人員們匯集和分析整個生命周期內的能源消耗,也確實揭示出了新的真相和驚喜。人們普遍的觀念是他們十幾歲到二十幾歲是卡路里燃燒的峰值,但是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嬰兒階段的新陳代謝率最高。
研究發現,在生命的前12個月,能量需求急劇上升。因此一個一歲的孩子比成年人的燃燒熱量的速度要快50%。
這不僅僅是因為在嬰兒的第一年,他們忙于將出生體重增加兩倍。龐策說,“當然,他們是在成長,但即使是這樣,他們的急劇上升的能量消耗也會超過你對他們體型和組成的預期。”
嬰兒這種高消耗的新陳代謝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么嬰幼兒如果吃不飽那么它們存活的概率會比較小。
龐策說:“嬰兒的身體細胞內正在發生一些事情,讓他們更加活躍,但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些過程是什么。”研究表明,新陳代謝指標在嬰兒期激增后,之后每年以3%的速率下降,直到20歲左右會趨于平穩。
整個人類生命歷程的總能量消耗
龐策說:“我們真的認為青春期會有所不同,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盡管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突飛猛進的時期,但研究人員在將身體尺寸考慮在內后,沒有發現青少年時期每日卡路里需求量有任何上升。
中年又是另外一個驚喜的發現。也許有人告訴你,30歲以后就會慢慢發福了,但是研究結果表明,新陳代謝并不是其中的原因。
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中間的幾十年里,我們在二三十歲和四五十歲的能源消耗是最穩定的。懷孕女性即便是因為體內嬰兒在懷孕期間的成長,她自身的卡路里需求量也不會超過或低于預期。
研究數據表明了,我們的新陳代謝在60歲之后才開始真正下降,并且每年以0.7%的速率漸進式下降。一個90多歲的人每天需要的卡路里比中年人少26%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由于肌肉燃燒的卡路里比脂肪多,肌肉質量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是部分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原因。龐策說,“我們控制肌肉質量,這是因為它們的細胞正在減速。”即使考慮到不同的活動水平,這種模式仍然成立。
龐策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驅動能量消耗變化的因素一直很難分析,因為老齡化與許多其他變化密切相關。但這項研究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它不僅僅是生活方式或身體成分的年齡相關變化。他說:“所有這些都表明組織代謝在生命的過程中正在以我們尚未認知到的方式發生著變化。”(綜合整理報道)(編輯/多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