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給傳媒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化。21世紀以來,俄羅斯網絡傳媒發展勢頭迅猛,成為信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本文結合社會政治、經濟、立法基礎等因素,分析俄羅斯傳媒網絡化從實驗、探索到不斷完善和創新,呈現出媒介融合趨勢的發展概況。
關鍵詞:俄羅斯 大眾傳媒 信息社會 網絡傳媒
21世紀是以媒介大融合為基礎的網絡時代。互聯網之父溫頓·瑟夫曾感慨,互聯網成了人類發明的最強大的擴音器。它給人微言輕、無人理睬的小人物提供了可以向全球發言的話筒。它用以鼓勵和推動多種觀點和對話的方法是傳統的單向大眾媒體所無法做到的。20世紀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場洶涌澎湃的計算機網絡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以電子傳播、數字通信和互聯網為標志的網絡時代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一、俄羅斯信息社會和網絡化媒介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在全球信息網絡化過程的大背景下,俄羅斯作為世界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也積極融入這場信息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積極推進俄羅斯信息社會和大眾傳媒網絡化轉型發展。1999年,俄聯邦國家通信和信息委員會發布的《俄聯邦建設信息社會構想》中指出,俄羅斯具備向信息社會過渡的條件。如信息已成為俄羅斯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俄羅斯已形成和發展了通信、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俄羅斯計算機庫不斷增長,電信系統和資源快速發展;經濟領域、銀行領域、國家部門等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化;促進建設和發展信息社會的國家機構已形成并發揮作用。a而在網絡立法方面,俄羅斯相繼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有關信息社會和網絡傳媒的法律、政策、綱領性文件,包括《俄羅斯網絡立法構想》《俄羅斯聯邦信息和信息化領域立法發展構想》《2000—2004年大眾傳媒立法發展構想》《統一的俄羅斯信息社會及相應的國家信息資源形成和發展規劃》。21世紀以來,隨著網絡市場的不斷擴大、網絡媒體的進一步發展,俄羅斯又出臺了《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綱要2016》《電子俄羅斯(聯邦目標規劃)》《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一體化》《知名博主新規則法》《2015年之前在俄羅斯發展信息社會戰略》《電子俄羅斯》,從2011年起繼續推進成為《2011—2018年信息社會》長期發展項目。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無疑有助于推動俄羅斯網絡和網絡傳媒的健康發展。
二、俄羅斯大眾傳媒網絡化的發展概況
(一)20世紀末俄羅斯網絡傳媒的探索、實驗階段
1991年,因特網真正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手段進入人們的生活。1993年,俄羅斯出現了第一批網站,內容主要是電子圖書館、專門傳播俄羅斯文學的項目、研究述評等。同時,俄羅斯傳統媒體也紛紛與網絡媒體進行互動,幾乎所有主要的國有和地方媒體都通過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列爾科姆”網(Релком)、網站“俄羅斯在線”(Россия-он-Лайн)等宣傳自己紙質媒介的網絡版,在這些網站上用戶可以獲取《消息報》(Известия)、《生意人報》(Коммерсантъ)、《金錢》(Деньги)、《金融消息》(Финансовые известия)等電子版刊物的資訊。但當時網絡媒體還只是對傳統刊物的信息進行復制,并未注重發展區別于紙媒的網絡版內容。在這方面做出嘗試的只有少數幾家新興的網站,比如新聞門戶網站的先聲(infort.ru),包含政治、經濟、科技、文藝、天氣和體育等多個類別;有關因特網和娛樂的網站CrazyWeb;專注于網絡文化的Zhurnal和社會政治類的“俄國雜志”(Русскийжурнал)等。b這時的俄羅斯網絡媒體主要有兩種運作模式:某一專門方向的網站,或覆蓋盡可能全面主題內容的網站(第二種模式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門戶網站)。
1998年成為俄羅斯未來網絡傳媒命運攸關的一年,這時俄羅斯的網絡用戶已經超過100萬,傳媒信息市場更加成熟。這一年8月發生的金融危機更是使公眾對金融政治類信息需求量急劇上升。短時間內,大量傳統紙質刊物倒閉,在傳統媒體信息匱乏的情況下,人們紛紛轉向網絡傳媒。在這場信息大戰中,俄羅斯新聞社(РИА)的“俄羅斯商業咨詢”網站(РосБизнесКонсалтинг,簡稱 РБК)拔得頭籌。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РБК將網絡通道從521k比特/秒拓寬到3.2M比特/秒。當年10月,РБК在俄羅斯網絡上創造了訪問量的新紀錄——對該網站的嘗試鏈接多達三百萬人次。
1999年至2000年,由于俄羅斯國家杜馬和總統選舉,俄羅斯因特網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大選期間出現了一大批重要的社會政治類傳媒網站,比如《報紙》(Газета. ру)、《勛章》(Лента. ру)、《早晨》(Утро.ру)、《時代》(Дни.ру)等。由此,俄羅斯大眾傳媒正式進入網絡時代。
(二)21世紀初網絡傳媒的開端、發展
隨著俄羅斯網絡信息化社會的成功推進,大型媒體控股公司紛紛開始搶占網絡空間。《獨立報》《生意人》《消息報》《共青團真理》《論據與事實》等大型國有刊物和各大新聞通訊社也開始了向真正的網絡傳媒轉型的道路。1998年至2002年的俄羅斯網絡市場有幾種主要的信息網站形式:門戶網站、報刊、新聞分析類網站、新聞聚合類網站。新聞收集聚合類網站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存在至今的新聞部門《指數新聞》(Яндекс.Новости),該模式是在收集其他刊物的新聞材料而非獨立生產新聞內容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用戶在一個網頁上便可獲得其他數十家甚至數百家刊物一天的新聞事件概覽。網絡媒介在大選時的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收購和發展網絡資源,投資潮席卷俄羅斯網絡市場。門戶類網站大受追捧,并且在這些門戶網站上都設置了新聞板塊,板塊分類極為模式化。但圍繞著投資潮的狂熱從最初就被嚴重夸大,當時把大筆資金投入網絡的公司其實并未取得太大發展。
21世紀初,除了職業報刊以外,一些用戶自行操作、小成本制作的專門類刊物填補了俄羅斯互聯網空間的空缺,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面向女性的《美麗在線》(Красота.ру)、《女性》(Вумен.ру),娛樂類的《周末》(weekned.ru)、《海報》(afisha.ru),美食類的《烹飪家》(kulinar.ru),醫藥類的《醫生》(доктор.ру),還有汽車機械類、運動健康類、幼兒類等。
(三)社會化公眾媒體的強勢崛起和媒介融合趨勢的發展
2004年至2006年,俄羅斯網絡市場迎來了“博客圈”(блогосфера)熱潮。俄羅斯博主從一開始就顯現出了與其他國家的不同,早期參與這個新型媒體生態圈的多為哲學家、翻譯家、歷史學家、作家和記者,即從事與語言相關的職業的人,“即時網志”(ЖивойЖурнал,美國博客網站LiveJournal的俄文版)成為知識分子討論的平臺。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提供博客平臺服務,如2005年俄羅斯門戶網站“Mail.ru”開始提供在線建立日志和博客社區的服務;同年俄羅斯互聯網集團“Рамблер”也開始提供創建博客的服務,標志性的事件是俄羅斯最大的搜索引擎“Яндекс”開設了“博客搜索”和最新博文排行榜。在此之后,博客普及率越來越高,博客圈也更加趨于大眾化形態。2006年,俄羅斯博客圈迎來了發展的巔峰,平均每小時有100篇新的博文出現,而在前一年,這個數字僅為20篇。c博客平臺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傳統媒體刊物的受眾已將其視為新的信息來源。
格拉丘什科曾列舉過這樣一組數字來論證網絡社會化傳媒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為了贏得兩千萬聽眾,廣播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而因特網只用了4年。成立于2004年的社交媒體‘臉書用戶超過一億則僅僅用了不到九個月的時間。”2006年,俄羅斯本土社交網站“同班同學”(Одноклассники)、“聯系”(Вконтакте)、“我的世界”(Мой мир)誕生,國外的一些社交網站如“臉書”(Facebook)、“油管”(YouTube)、“推特”(Twitter)等也在俄羅斯受到廣泛歡迎。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照片、視頻等信息頃刻之間便能傳遍社交媒體,這是傳統媒體甚至是新聞通訊社無法實現的。為了獲得更多的讀者,俄羅斯傳統大眾傳媒開始在社交網站上開通賬號,用戶生成內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媒體運作模式獲得積極發展。例如俄羅斯新聞通訊社網站(РИА Новости)于2008年推出“你是記者”(Ты–репортер)多媒體新聞集合欄目,專門發布用戶發送來的照片、視頻以及文本新聞等。隨著3G、4G以及近年來5G網絡技術的成熟,無線網絡覆蓋率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機的迭代更新,媒介融合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如廣播、電視的數字網絡化,新聞端針對手機生產的移動版本。2011年,《公報》(Ведомости)推出了適用于安卓手機系統的應用軟件以向用戶提供最及時的新聞報道。
互聯網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技術優勢,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優化資源配置、節約交易成本等功能,提供了集合音樂、視頻、文本內容的可能。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傳媒具有超文本性、交互性、多媒體性,在網絡媒體中可以添加鏈接為用戶提供更加詳細的新聞事件介紹,通過電子問卷調查、評論留言等多種形式與讀者進行互動,網站瀏覽和點擊數據成為考察用戶興趣的指標,多種媒體方式結合的新聞呈現形式也為讀者帶來更佳的新聞閱讀體驗。近年來,社交媒體和多媒體平臺在全球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新聞生產方式,深刻影響著新聞傳播業的整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俄羅斯媒體領域也呈現出主流媒體的“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社交網站用戶在擔當新聞觀眾角色的同時也是新聞內容的生產者。社交平臺上的博文、信息常常成為傳統媒體的信息來源和分析材料。比如2015至2016年發源于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VK”(Вконтакте)上的死亡游戲“藍鯨”就是通過網絡蔓延,造成多起青少年自殺事件。隨后,各大主流官方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俄羅斯《新報》還引用了俄羅斯公共互聯網技術中心出具的VK平臺網絡標簽和用戶使用數據。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準確來說是社交媒體時代,市面上的內容過于飽和,信息爆炸導致媒體需要更快抓住新聞用戶的眼球,吸引更多注意力變得尤為重要。圖表信息發揮出自己巨大的優勢,借助于圖形、表格、示意圖,它能夠呈現出最直觀的新聞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俄羅斯網絡媒體表現出對新聞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數據及時更新速度。在俄羅斯出現第一批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當天,莫斯科時間15時37分,“俄羅斯商業咨詢”(РБК)即發布相關新聞,引用了世衛組織的數據,并附上肺炎全球蔓延形勢的地圖。在疫情期間,用戶打開任意一個網站幾乎都可以看到俄羅斯國內及全球范圍內的疫情實時動態數據、專家發言、防護指南等。
21世紀初,俄羅斯網絡用戶還不足俄羅斯人民的5%;而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81%d,互聯網在俄羅斯的發展勢不可擋。斯坦尼斯拉夫·阿佩蒂安在2013年發表的《2020年的傳統媒體·趨勢與預測》中預計傳統紙媒和廣播可能會轉向網絡,到2030年紙媒甚至可能完全消失。e而處在2021年的我們看到,俄羅斯傳統媒體與網絡和諧共生、相互促進,呈現出積極適應媒介融合的新趨勢。
三、結語
未來俄羅斯網絡傳媒將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難以立刻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今天的網絡信息化進程與六個世紀之前導致了媒介革命的古登堡活字印刷的發明相比,發展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大。俄羅斯網絡傳媒必將促進傳統媒介市場的進一步轉型和升級。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在俄羅斯網絡傳媒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網絡媒體的地域發展不平衡、對網絡媒體的監管更加困難、信息垃圾泛濫、網絡犯罪不斷、主流媒體的地位受到動搖等。我們應該始終牢記,對于新聞生產來說,最重要的是以用戶體驗和需求為導向,能夠迅速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調整發展策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優質新聞內容。
a Концепци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в России.http://www.iis.ru/library/riss/riss.ru.html.
bc Павел Калмыков. История развития интернет-СМИ в России.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онлайн проект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
d 見網址:https://vc.ru/.
e Станислав Апетьян. Доклад Традиционные медиав 2020 году:тенденции и прогнозы . Фонд развитияграждан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參考文獻:
[1] 湯姆·史丹迪奇.從莎草紙到互聯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 Н.Н. Калинкина. Контур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в России:информатизацияобщества и развитие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науки ВестникНижегород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 Н.И. Лобачевского,2010,№ 3 (2):494–499.
[3] Павел Калмыков. История развития интернет-СМИ в России.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онлайн проект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
[4] 孫飛燕.俄羅斯網絡發展歷程[J].俄羅斯研究,2004(1):82-87.
[5] 侯微.俄羅斯網絡傳播發展的階段、特點和成因[J].新聞傳播,2009(5):45-46+32.
[6] 賈樂蓉.俄羅斯社會化媒體的發展及其對新聞生產的影響[J].國際新聞界,2014(11):93-105.
[7] А.А. Градюшко. Основы интернет-журналистики:учеб-метод.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студентов,обучающихся поспец. 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веб-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 Минск:БГУ,2012:13.
[8] М. Е. Пестова,Е. А. Сафонов. Пандемия новогодесятилетия:освещение темы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а СМИ.Медиасфера. 2020. №1.
[9] Распопина Ир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Российскаяинтернет-журналистика:история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 Вопросытеории и практики журналистики. 2013. №1.
基金項目: 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成果(20YCX072)
作 者: 楊雪楠,北京語言大學2019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羅斯社會與文化。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