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鳳
(重慶財經學院,重慶 400132)
飲茶是重要的中國文化和一些地區生活習俗之一,隨著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費觀念升級,國內茶葉市場銷售量都將會保持持續增長。近幾年,隨著新式茶飲的推廣和新零售模式下的互動式體驗購買,不少80、90后甚至00后都成為茶葉飲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不少茶企業通過改變飲茶場景,加入多元化、年輕化的包裝和智能化系統等,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和購買。科學預測茶葉需求趨勢,能夠有效促進茶葉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控制茶葉生產,為茶商精準把握市場提供依據。
以“龍頭企業+合作社(或種植大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廣茶葉標準化生產,茶葉產地的綜合管理水平提升,產能和效益不斷增長。據統計,2020年我國干毛茶產量298.60萬噸,比2019年增加19.26萬噸,增幅為6.9%。
在新零售模式下,茶飲品牌越來越豐富,針對不同目標消費群體的茶飲產品也越來越多元化。統計近十年國內茶葉市場銷售量可以看出,國內茶葉銷售量保持穩步增長的趨勢。2020年內銷量比2011年漲了一倍多,可見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費觀念升級,人們對茶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如表1)
從表2茶葉品類的銷售數據來看,綠茶的市場份額一直占用主導地位。在2019年以前,綠茶的銷售量占總量的63%以上,在2019年之后,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2019、2020年綠茶銷量分別為121.42萬噸、127.91萬噸,占總銷量的比例分別為59.94%、58.1%。在茶葉品種銷量中,紅茶的銷售量在近三年增速較快,尤其是在2020年紅茶銷量增加8.88萬噸,增速達到39%,取代黑茶成為中國產銷第二大量的茶類。國內市場對紅茶的需求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紅茶作為全發酵茶含有大量的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動脈硬化,增強毛細血管功能、抗突變等功能;同時,紅茶性溫,適宜驅寒溫胃、化痰消食,隨著居民對健康的注重,在茶飲的選擇上也有所偏愛。

表2 2014-2020年各類茶品國內市場銷售量(單位:萬噸)
利用新陳代謝GM(1,1)預測模型對茶葉國內市場銷量進行預測。將2011-2020年中國茶葉銷售總量作為初始序列,則有
Q(0)=(109.61,124.01,133.83,150.25,167.91,171.06,181.7,191.05,202.56,220.16)
依次取初始序列的5個連續數據進行建模,根據新陳代謝GM(1,1)預測模型進行運算,經過6次新陳代謝預算后,得到模擬值與平均相對誤差如表 3所示。由表3中可知,平均相對誤差均小于2.5%,因此可以表明新陳代謝GM(1,1)預測模型通過誤差檢驗,有效可行。

表3 茶葉銷售量預測模擬誤差表
由此,得到2021-2025年中國茶葉銷售量預測值和增速如表 4所示。在2011-2020年間我國茶葉市場銷售量的平均增速為8.11%,通過預測得到在2021-2025年間平均增速為6.835%,雖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6個點以上的速度穩步增長。

表4 2021-2025年中國茶葉銷售量預測值(單位:萬噸)
對于綠茶、紅茶、黑茶和烏龍茶等主要茶葉品類采用上述方法進行預測,在2025年時,綠茶的內銷量將達到154.27萬噸,紅茶、黑茶和烏龍茶的內銷量將分別達到47.05、46.15和28.31萬噸,且在2021-2025年間上述品類茶葉的年銷量平均增速依次為4%、11%、8%、5%。預測數據顯示,在未來5年,綠茶仍然為主要消費茶品,但隨著茶文化的不斷推廣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葉消費需求呈現出消費人群年輕化、品類多元化、衍生消費模式多樣化等特點,使得紅茶、黑茶和烏龍茶的銷量增速不容小覷。
根據市場多元化的需求,科學優化茶葉產業結構。茶樹作為經濟作物,一般至少需要3年才能開始產生經濟價值。因此,在科學預測未來茶葉市場的需求變化后,茶企業可在保持綠茶產能的同時適當增加紅茶、黑茶、烏龍茶的產能,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創新產品,提升茶葉品種質量,提高茶產品的適銷性和高附加值,確保茶葉供需平衡。
我國茶葉產量雖為世界首位,但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在內銷市場拓寬和外銷市場受制的情況下,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改革能夠讓茶葉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同時,茶葉生產用工高依賴性使生產成本持續升高,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茶葉現代化加工技術和裝備需求顯著。深化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改革,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既能有效降低茶葉生產成本,又能提升茶葉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還能進一步完善茶葉產業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
雖然我國是茶葉產量、銷量第一的大國,但是高質量的品牌仍舊缺失。茶企業在生產經營時應注重品牌效益。一方面,通過市場調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結合茶品文化底蘊打造消費者認可的、有影響力的品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茶產業地域優勢,茶企業與地方特色農產品打造相結合,塑造特色鮮明、具有競爭力的高質量茶葉品牌。
茶產品消費群體由老齡化逐漸年輕化,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應采用不同的營銷方式。利用大數據構建消費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產出,以目標消費群體對茶產品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從茶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等多角度實現個性化服務,促進茶葉消費。
中國茶葉產量連續十年增長,產銷量一直都是全球領先。近幾年,隨著新式茶飲的推廣,茶葉消費能力也在逐年增長。文中分析了中國茶葉產銷現狀,指出新零售模式下,居民對綠茶、紅茶等茶葉品類的需求量逐漸增長;采用GM(1,1)灰色預測模型對2011-2020年茶葉國內市場銷售量進行模擬,并對2021-2025年茶葉國內市場銷售量進行預測,指出在未來5年中國茶葉銷售量以6.835%的平均速度增長,能夠有效推動茶葉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控制茶葉生產,促進茶葉的流通加工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