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為
藥物是臨床治療多種疾病的主要方式,科學合理的用藥可有效改善疾病癥狀,控制疾病癥狀[1]。伴隨臨床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多,不合理用藥情況愈加明顯,據可靠數據調查,醫院臨床不合理用藥發生率高達30%左右,不合理用藥不僅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甚至會引起醫療事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不斷提升臨床用藥合理性、安全性至關重要[2]。本次研究以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例樣本為觀察對象,予以不同模式的用藥指導,比較干預效果和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例樣本作為觀察對象,以用藥管理差異性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比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18~55 歲,平均年齡(36.5±10.4)歲;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9~55 歲,平均年齡(37.1±10.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實施常規用藥指導:當患者取到藥,由對應醫護人員告知患者用藥方法、相關注意事項。
研究組患者實施藥學干預:①設立專職臨床藥師,于各科室內設立專職藥師,且藥師需參與到處方制定、處方審核等相關工作中,綜合患者病情、身體狀態以及經濟條件等開具處方,對于不合理藥方及時進行糾正。②完善藥物使用制度,制度是實現有效干預的重要保障,各科室需不斷完善和健全藥物使用制度,并嚴格貫徹落實,對臨床用藥進行約束和監督。③加強藥師與醫生的交流,藥師需具備良好的藥學知識,但缺乏臨床經驗,因此,應定期組織藥師和醫生進行交流會,進而為臨床用藥提供更可靠的建議和指導。④重視處方審核,藥師應仔細審核處方,尤其是聯合用藥,需充分考慮藥物之間是否存在禁忌,配伍是否合理,若存在不合理情況,需及時與醫生聯系并予以解決。⑤強化用藥指導,藥師以通俗易懂語言對患者進行具體用藥指導,包括用藥劑量、次數以及時間等,若藥物存在一定不良反應也需提前告知,同時教會緩解辦法,使其做好相關準備。⑥加強臨床藥師管理,臨床藥師是提供藥學服務的主體,其職業素養、綜合素質可直接影響藥學服務質量,因此,醫院應定期組織其進行學習,如有條件還可為其提供進修機會,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臨床藥師能力、素質,以期為患者提供最佳藥學指導服務。⑦重視藥學干預質量評價,基于藥學服務施行標準,對各環節與流程進行明確規定,不斷完善藥學干預管理體系,定期對臨床藥師進行考核,采取合理獎罰機制,用以約束藥師行為,提高其積極性,提升藥學服務質量。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患者依從性、藥學服務質量。患者依從性主要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患者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藥學服務質量評分包括可靠性、反應性、保證性、移情性、有形性,評分越高表明藥學服務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n(%)]
2.3 兩組藥學服務質量比較 研究組可靠性、反應性、保證性、移情性、有形性評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藥學服務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藥學服務質量比較(±s,分)
注:與對比組比較,aP<0.05
近年來,由于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多,導致臨床用藥工作量、難度加大,不合理用藥發生率隨之增加,伴隨生活水平、物質條件的提升,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不合理用藥情況成為臨床和患者關注重點,因此,探尋高效干預模式提升藥學服務質量迫在眉睫[3]。藥學服務源自“為藥物使用負責”思想,即藥師和醫務人員通過最新知識、技術,為患者提供最佳藥物治療服務,旨在提升用藥安全性、減少醫療服務費用[4]。在傳統藥學服務過程中,一般僅在患者取藥后對其進行常規用藥指導,受患者自身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影響,其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用藥事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會出現未按醫囑用藥行為,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嚴重時還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由此可見,常規用藥指導已經無法滿足臨床和患者實際需求,需配合其他有效臨床用藥指導模式[5]。
本次研究:研究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2.50%低于對比組的1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依從性97.50%高于對比組的8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可靠性、反應性、保證性、移情性、有形性評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在臨床用藥中具有良好應用價值,分析原因在于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可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與臨床醫生共同配合,采取各項針對性干預服務措施,對患者用藥進行個體化的指導與干預,從而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科學性,為治療安全性、有效性提供良好保障[6]。需要注意的是,藥師雖然具備豐富藥物知識,但臨床經驗較少,在處方開具、處方審核等過程中,若與醫生出現爭議,需綜合考慮患者實際情況與醫生共同分析談論,對處方進行科學評價,以期保證處方的合理性、科學性,另外,對于理解、記憶能力較差者,用藥叮囑最好以書面形式告知,避免其在家中用藥時出現偏差[7]。
綜上所述,在臨床用藥中加強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可最大程度降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提高患者依從性,提升藥學服務質量,因此,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可作為推薦藥物指導模式在臨床用藥中推廣、應用,以期提高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