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圣 朱勇 李剛 張茂松
實踐證明,支付意愿方式越直接,公眾隱藏程度越大,需要調查逆向支付意愿和間接支付意愿。支付意愿兩年對比不明顯,逆向支付意愿和間接支付意愿在高檔位2017年比例明顯高于2016年,可以看出由于兩年項目的實施,人們更加明白高質量氣象服務切切實實幫助節約了相關生產生活支出。
開展“三農”專項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工作,定量化評估氣象服務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客觀地認識氣象服務對“三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充分體現氣象服務工作的價值,提升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系統的氣象可控性是實施有效氣象服務的科學基礎。然而,由于氣象服務效果的難于度量性和用戶獲得氣象服務效益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地域的廣闊和社會成本復雜性,決定了氣象服務效益定量化評估的困難度。
目前我國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工作受獲取調查資料的方式不同,主要采用生產效應法、權變評價法、成果參照法和損失矩陣法等評估方法。本文選取云南省元江縣為調查對象,從可獲得的信息及研究經費和時間兩方面考慮選用權變評價法(CVM)也稱意愿評估法,以調查問卷為工具,測算當地用戶使用氣象服務所增加的效益和減少的損失,致力于了解用戶實際需求問題的解決程度。
數據來源于元江縣氣象局,調查表設計有兩種:一種面向公眾(基層氣象信息員、農業大戶及新型農業合作社主體等),一種面向專家。2016年收回公眾有效問卷143份,2017年收回公眾有效問卷139份。基于統計分析理論對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形成評估分析結果。2018年還按照中國氣象局統一下發的《“三農”氣象服務效益評估調查表》格式,基于專家調查法,邀請元江縣氣象服務專家聯盟具有高級職稱相關專家9人填寫并回收調查表。
此次被調查的公眾年齡全部屬于15~60歲。被調查總人數225人,其中,農民165人,占比73.3%;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工人合計26人,占比11.5%;個體人員和其他人員34人,占比15.1%;常住地在鄉村的有158人,占比70.2%;居住在城鎮的有67人,占比29.8%。被調查的專家(9人)全部具有高級職稱,分別來自當地農、林、水利、交通、國土等涉農部門。
權變評價法以調查問卷為工具來評價價值的方法,通過建立假想市場,詢問人們對氣象服務的支付意愿來評估氣象服務的價值,此評估法適用于缺乏真實的市場數據,也無法直接或間接觀測市場行為的情形。
由于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公益性大多是政府財政投入,公眾即不愿付費也無法估計其價值,以往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常采用“支付意愿”“節省費用”“公眾期望值估算”等指標來定量評估,“支付意愿”“節省費用”“公眾期望值估算”是從“直接支付意愿”“逆向支付意愿”“間接支付意愿”不同角度得出支付意愿。針對這三種支付意愿,設計調查問卷內容(表1)。

表1 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調查問卷設計意圖及內容
專家調查法是面向專家采用專家座談和交互式評估,逐步修訂至專家達成意見一致的調查方法。《“三農”氣象服務效益評估調查表》中農業產值數據由縣氣象局根據當地年鑒中數據填寫,專家填寫反饋的僅是貢獻率數據。評估的最終結果是三項,分別是貢獻率(從調查表收集得到)、效益值和投入產出比。
云南省元江縣總面積為2858 km,其中山區面積為2766.5 km,壩區面積為91.5 km。戶籍人口為20.7萬人,非農業人口為6萬人。全縣GDP為81.6億元,在云南省129個縣區中,GDP排名第47位,人口排名第80位,元江縣2016年和2017年主要氣象和經濟數據(表2),2017年降水多于2016年,綜合極端天氣頻次和氣象災害損失評價2017年和2016年氣象年景均屬于正常水平,2017年GDP比2016年增加13%,兩年的農業總產值占GDP比例一樣均為54%,屬典型農業山區縣。

表2 元江縣2016年和2017年主要氣象和經濟數據
調查結果(表3)表明,公眾在回答付費問題時往往會有所隱藏或保留,特別是直接支付意愿調查時,付款額為0的公眾達到1/4,即為隱藏其真實支付意愿的情況。實踐證明,支付意愿方式越直接,公眾隱藏程度越大,所以才需要調查逆向支付意愿和間接支付意愿。支付意愿兩年對比不明顯,逆向支付意愿(U2)和間接支付意愿(U3)在高檔位(50元以上)中2017年的比例明顯高于2016年比例,可以看出由于兩年項目的實施,人們更加了解氣象對生活的影響,明白高質量氣象服務切切實實幫助節約了相關生產生活支出,明了氣象是公共事業應該增加政府投入來提高氣象服務質量。

表3 公眾支付意愿調查結果
1)2017年的逆向支付意愿和間接支付意愿均大于2016年,可以看出,由于兩年項目的實施,人們更加了解氣象對生活的影響,明白高質量氣象服務切切實實幫助節約了相關生產生活支出,明了氣象是公共事業應該增加政府投入來提高氣象服務質量。
2)對比面向公眾和面向專家不同問卷計算得出的不同年份直接支付意愿、逆向支付意愿、間接支付意愿及行業增加值,雖然有差別,但不是數量級的差異,說明了專家預估的貢獻率也是基本合理的,從側面印證了專家調查法的合理性。
3)2016年和2017年“三農”氣象服務專項建設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11、1∶13,經濟效益明顯,表明逐年開展“三農”專項建設以來,效益逐漸增大,投入產出比逐漸提高,這應該是由于開展“三農”專項建設存在累積效益,逐年投入產出比才會逐漸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效益會越來越大,也從側面說明了氣象服務專項建設有繼續開展的必要。
4)元江縣的經濟發展相對全國較為落后,調查的3種支付意愿特別是直接支付意愿統計結果比較保守,實際服務效用應大于調查結果,可以想象三農專項的實施在全國其他更發達的縣區的收益也更大。
深入閱讀
羅慧,李良序,2009.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與應用.北京:氣象出版社.
吳林榮,羅慧,魯淵平,等,2010.重大氣象災害服務效益評估系統設計與業務應用.氣象科技,38(3):394-398.
吳先華,孫健,陳云峰,2012.基于條件價值法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研究.氣象,38(1):109-117.
許小峰,張鈦仁,宋善允,等,2009.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理論方法與分析研究.北京:氣象出版社.
嚴曉瑜,劉玉蘭,李劍萍,等,2012.寧夏旅游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和服務需求調查.氣象科技,40(6):1068-1074.
姚秀萍,呂明輝,張曉美,等,2012.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研究和業務進展.氣象科技進展,2(3):39-44.
張鈦仁,宋善允,田翠英,等,2011.行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及其研究.氣象科學,31(2):194-199.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