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穎佳
為扎實做好新時代婦女工作,遼寧省婦聯不斷為婦女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充分發揮“聯”字優勢,創新互聯網時代婦女群眾工作,在全國首創開展了“3+1”模式婦女議事會工作,即圍繞引領、聯系、服務婦女群眾這一條主線,創建并使用網上三級婦女議事工作平臺——信息收集反饋平臺、議事協商平臺、跟進協調平臺,不斷密切與廣大婦女群眾的聯系,持續創新為婦女群眾議事、解決問題的方式,著力打造婦女群眾“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構建“婦女群眾有所呼,婦聯組織有所應”的新時代遼寧婦女群眾工作機制,使廣大婦女群眾遇到難事、煩心事后隨時隨地得到婦聯的幫助和服務,形成了從源頭到末梢“以婦女群眾為中心”的全程動態閉環治理、全周期管理的工作循環體系,使“大婦聯”工作格局日臻完善,畫出了“婦聯網”服務婦女群眾的同心圓。
過去,傳統議事會議受時間和空間等客觀因素限制,往往出現會議議題收集難、參會人員聚齊難、召集會議時間難的情況。現在,“3+1”模式婦女議事會通過三級婦女議事工作平臺顯著發揮出高效便捷作用,讓信息多跑路、婦女群眾少跑腿,婦女群眾拿起手機隨時就可以反映問題、訴求和社會治理建議等。各級婦聯、議事會成員與婦女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交流,實現了要事隨議、有事即議,零距離、零時差地通過微議事研究解決問題,并利用信息收集反饋平臺快速將問題處理結果反饋給婦女群眾,及時將問題、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推動形成了“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遼寧新時代“楓橋”版婦女群眾工作新機制,真正把實事好事辦到婦女群眾的心坎兒上。
針對過去基層議事會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擱置或不敢議、害怕“粘手上”失去威信等問題,“3+1”模式婦女議事會創新建立了全省從村(社區) 婦聯到省婦聯的逐級未解決問題跟進協調機制,提升了各級婦聯干部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了婦女群眾反映問題得到解決的速度,不斷推動婦女工作開創新局面。例如,朝陽北票市八里營村有婦女群眾反映跳完廣場舞后回家道路黑,存在安全隱患,婦女議事會成員迅速商議并向上反映,朝陽市各級婦聯組織多方聯動,籌措資金安裝路燈,照亮村路的同時也更加“照亮”了婦聯組織的良好形象。截至目前,全省“3+1”模式婦女議事會已為婦女及家庭成功解決涉及基層社會治理建議意見、人身權益、財產權益、婚姻家庭權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等問題4.3 萬余件,受到全省婦女群眾的贊譽和一致認可。
“3+1”模式婦女議事會充分吸納全省廣大優秀婦女群眾代表,使婦聯工作觸角擴展到基層更廣泛領域,引導婦女群眾由過去“被動接受的觀眾”變為現在“主動參與決策的主角”,有效推動婦女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她力量”。
自“3+1”模式婦女議事會啟動以來,省市縣鄉村五級婦聯迅速行動,積極深入基層服務婦女群眾。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區) 共建立議事微平臺13.9 萬個,聯系基層婦女群眾代表204.2 萬人,開展微議事8.1 萬次,極大地拓寬了基層廣大婦女群眾參政議事、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通道,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基層廣大婦女群眾中落地落實。例如,丹東東港市合隆滿族鄉在基礎設施方面已經比較完善,鄉黨委打算在家風家訓文化方面有所提升。村婦女議事會成員知道后立即組織婦女群眾在微信平臺商議,調動大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婦聯跟進協調平臺積極聯動,東港市婦聯與合隆滿族鄉黨委聯手負責家風家訓的提煉,合隆滿族鄉政府負責安排經費給每家做“家風家訓”展示牌,當地婦女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意愿空前高漲。

遼寧省婦聯舉辦“3+1”模式婦女議事會專題培訓班,交流推廣全省各地經驗做法

鐵嶺市銀州區龍山鄉七里村婦女議事會成員走訪慰問困難婦女
通過創建并充分利用三級婦女議事工作平臺,使省市縣鄉村五級婦聯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系統資源,實現橫向部門、上下級婦聯的協調聯動,使聯系和服務廣大婦女群眾的“紐帶”更緊、“橋梁”更寬、“抓手”更多。
“3+1”模式婦女議事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下開展群眾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不需與基層廣大婦女群眾見面、婦女議事參會人員不需見面聚集的情況下,婦聯組織充分運用“3+1”微信平臺功能,在廣大婦女群眾中開展廣泛調研、宣傳、信息收集反饋,快速高效地召開微信婦女議事會議,使問題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例如,沈陽市和平區濱河灣社區婦女議事會平臺收到一位婦女群眾反映:鄰居是一對盲殘夫妻,疫苗接種存在實際困難,需要幫助。議事會成員立即通過議事協商平臺就如何幫助盲殘夫妻接種疫苗展開研究,決定為轄區內盲殘家庭開設“綠色通道”進行疫苗接種,并安排巾幗志愿者全程協助進行信息登記、預檢、身份認證等,使盲殘人士順利完成了疫苗接種。
“三個平臺、一條主線”拓寬和暢通了基層廣大婦女群眾參政議事、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渠道,不僅能傾聽婦女心聲、為婦女排憂解難、傳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讓婦女群眾隨時隨地找到“娘家”,還使廣大婦女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得到進一步激勵和迸發。
各級婦聯組織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大“3+1”模式婦女議事會工作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群眾知曉率,調動其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有力地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通過發揮“3+1”模式婦女議事會作用,自治解決婦女群眾的關心事、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使婦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例如,大連市旅順口區女孩小晴(化名) 在母親去世后,一直和當環衛工人的父親一起生活。去年,小晴因一場意外導致骨盆和胸椎骨折,社區婦女議事會成員迅速制訂幫扶方案,多方籌集善款幫助小晴成功做了手術,并接續開展免費心理障礙等輔導服務,使小晴一家快速地走出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