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良
他家境富裕,卻立志以“蕩平天下不平”為己任,改名換姓投身革命;他在戰斗中身受重傷,為了不拖累戰友、不當俘虜,搶過警衛員的槍射向自己,犧牲時年僅26歲。他就是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易蕩平。
易蕩平原名湯世積,1908 年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達滸鄉金坑村(今達滸鎮金田村) 一個家境殷實的地主家庭。1926 年,18 歲的湯世積從長沙楚怡中學畢業后回鄉任教,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秋收起義部隊離開瀏陽上井岡山后,達滸地區的反動勢力卷土重來,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共產黨員和農運骨干慘遭殺害。中共瀏東特委組建瀏東游擊隊時,湯世積率先報名參加,并在宣誓會上宣布改名為易蕩平。他說:“我要以蕩平天下不平為己任,不消滅反動派,決不放下槍桿子!”
易蕩平以作戰勇敢機智著稱。在拔掉達滸“挨戶團”的一次戰斗中,他事先找了一個可靠的廚師打入“挨戶團”當伙頭,里應外合,不費一槍一彈繳獲了“挨戶團”所有的13 支步槍,處決了罪大惡極的團總孔昭泗。
地處平瀏邊界的大光洞地區,敵我斗爭情況十分復雜。易蕩平帶領隊伍換上國民黨的軍裝,“押綁”著當地農會骨干來到大光洞,一批平日假裝老實的反動分子不知是計,興沖沖前來迎接,被一網打盡。

2021 年4 月,易蕩平曾孫湯裕福來到位于廣西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在易蕩平烈士遺物前駐足
易蕩平戰功突出,歷任紅五軍第二縱隊第五大隊二中隊黨代表、紅五軍第一師第一團政委、紅五軍團第十三軍第三十九師政委等職。1934 年8 月1 日,易蕩平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1934 年10 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部隊損失慘重,易蕩平調任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政委。面對蔣介石大軍的四面圍攻,中央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性轉移。蔣介石布置30 萬大軍于湘桂粵邊境,將紅軍圍堵在湘江一帶,企圖將中央紅軍一舉消滅。
1934 年11 月28 日,中央紅軍下達了渡過湘江的命令,易蕩平率紅五團負責阻擊敵人。但由于地形不利、裝備落后,敵我實力懸殊,只能且戰且退。敵人輪番突擊,易蕩平堅守前沿陣地,率部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戰斗越來越激烈,紅五團的傷亡越來越大。易蕩平在團長鐘學高身負重傷后,擔起指揮之責,率部浴血奮戰幾晝夜,身上多處負傷,腳也被打斷了。
戰斗到最后,易蕩平率領的隊伍只剩下他和警衛員兩人。警衛員想要背他一起走,而易蕩平為了不連累戰友、不當俘虜,搶過警衛員的手槍朝自己開槍,壯烈犧牲。易蕩平和無數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為紅軍長征鋪墊了奪取勝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