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君梅 武國強

霍竹山的小說《信天游》用現實主義手法藝術地再現了信天游故里靖邊的現實生活,向讀者展示了信天游故里靖邊的文化氛圍,反映了作家深厚的信天游研讀和創作能力,孕育了信天游劇的雛形。
小說藝術地再現了信天游故里靖邊人民的現實生活。小說中劇團全體人員坐車從鎮川到志丹,他們一路風塵一路歌,談笑風生,描寫逼真。廟會的場景描寫內容豐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陜北廟會的豐富多彩。廟會文化和三邊風俗,趕廟會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同層次人們的心理都是三邊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些都表現了作家善于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把握生活,也反映了作家具有深厚的生活積淀和細微的觀察力。
小說孕育信天游劇的雛形。霍竹山的《信天游》,用談戀愛的線索串聯了大量的信天游段子,可以直接搬上舞臺,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信天游劇。這將是信天游的又一個里程碑,也又一次證明了信天游故里靖邊具有特有的信天游創作土壤,信天游故里靖邊的人民具有獨到的創作天賦,這也將是陜北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又一貢獻。
小說向讀者展示了信天游故里靖邊的文化氛圍。陜北是舞的故鄉、歌的海洋。酒歌交遞、歌舞相伴、男女互答、狂歡達旦,造就了陜北人粗獷雄渾、豪放豁達、多愁善感、婉約情長的復雜性格。就在酒宴狂歌、牧羊采桑、進出西口的過程中,積累形成了蜚聲世界的陜北民歌。小說主人公因信天游而識,因信天游而愛,用信天游互相表達愛情的故事反映了三邊人的生活藝術。小說中三邊人談情說愛用信天游,喝酒對歌用信天游,勞動號子用信天游,生活中無處不用信天游。小說《信天游》不僅僅是靖邊人的生活寫照,還是三邊人的藝術再現,更是陜北文化的濃縮,是陜北人民豐富生活的提煉,是陜北地區深厚文化藝術底蘊的展示。
信天游是三邊人的心聲,是三邊文化的奇葩,獨具特色,經久不衰,代代相傳,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可以用“唱紅了天、哭慟了地、唱出了一個新天地”來概括。它具有深厚的人民性、罕見的紀實性、獨特的藝術性、高度的包容性,是品位高、生命力強、與時代同步的優秀文化,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欣賞價值、研究價值和開發價值。信天游是信天游故里靖邊的金字招牌,是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更是中國文化藝術之林的一棵參天大樹。傳承和弘揚信天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霍竹山的小說《信天游》無疑是對信天游故里靖邊人民的藝術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深度挖掘,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文化的靖邊、藝術的靖邊。
小說反映了作家深厚的信天游研讀和創作能力。霍竹山在小說《信天游》中巧妙地引用和創作了大量的信天游段子,其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作家深厚的信天游研讀和創作能力。小說中的信天游無論是引用的還是創作的都同小說渾然一體,反映了作家老道的創作技巧。霍竹山始終不忘自己的歷史責任,常年堅持寫陜北文化,他有大量的信天游作品和反映陜北文化生活的小說,是近年活躍在陜北文壇上的實力派作家。特別是小說《信天游》將成為霍竹山同志文學生涯的又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他的小說創作又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信天游創作應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形式多樣、異彩紛呈的各類藝術品牌是陜北人給人類文化的最大貢獻,其中尤以世界三大民歌之一的陜北民歌為最。信天游又是陜北民歌的精華,為了保持陜北文化的獨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陜北每個愛好文學的創作者都要有續寫陜北文化的緊迫感、使命感,特別是從事詩歌創作的文學工作者都要把信天游創作作為重要主題,放在個人詩歌創作的中心地位。
(靖邊縣文工團、靖邊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