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楊夢楚 編輯:黎悅瓣 美編:丁卯卯
極客Jon Devo探究了當下用加密貨幣購買數字藝術的混沌世界。

Jon Devo
instagram.com/gadgetsjon
職業攝影師、攝像師、科技記者

左圖:這是我在2016年完成的一個10年的自拍項目,其觀感與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十分相似。
你們肯定聽聞過最近有關數字藝術在區塊鏈技術加持下興起的新聞,數字藝術品以NFT(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的形式在加密交易市場或藝術品拍賣行被拍出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天價。什么是藝術品的NFT通證?藝術家如何以NFT形式出售作品并獲得驚人的高額收入?未來NFT能否成為攝影師的一個重要盈利方式?
NFT是新興區塊鏈數字淘金熱潮的一大核心,但每當出現淘金熱,像我這樣持懷疑態度的人都想在趕上這趟車之前搞清楚有些什么潛在的風險。
“這就好比你在一幢大樓的衛生間寫下‘到此一游’,然后告訴別人自己就是這個地方的主人。”
為什么是NFT?
數字藝術家Mike Winkelmann,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是Beeple。2021年3月在佳士得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他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0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下,讓NFT一舉出圈了。Beeple很有才華,他的Instagram賬號坐擁250萬粉絲,可以說廣受追捧。佳士得更是為他作品的價值增添了可信度,讓他成了全球熱點新聞。NFT藝術品拍出成百萬、上千萬美元的頭條新聞引發了一些攝影師的關注。Jesse Frohman是已故涅槃樂隊主唱Kurt Cobain生前合作過的最后一位攝影師,在宣布要將Kurt的組照‘The Last Session’以NTF形式出售時,Jesse Frohman在推特上寫道:‘The Last Session’的NFT投放是對于不斷發展的媒介形式和區塊鏈技術的藝術探索,這可以為Kurt這樣的傳奇人物延續生命力。”聽上去很美,可人們買到的是什么呢?
NFT是數字資產,被分配了唯一的加密密鑰,指向一個區塊鏈地址以及一個URL或其他標識信息。除了對特定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外,NFT的付費玩家并不擁有任何實體作品。對NFT的所有權并不意味著對原始作品擁有法定的所有權,也不意味著可以將原作版權重新轉讓給NFT所有者,以便從中賺取任何版稅。這就好比你在一幢大樓的衛生間寫下“到此一游”,然后告訴別人自己就是這個地方的主人——只不過在花了一大筆錢之后,你才擁有了這樣做的權利。
為什么有的攝影師熱衷于加入這股熱潮呢?也許它吸引我們的部分原因在于,攝影師一直在努力維護自己影像作品在網絡上的使用。坦白講,我們中的很多人都需要這筆錢(和這種資質認證)。但瘋狂吸金的連鎖反應會造成其他人一股腦地跟風尋找能改變人生的巨額資金。
而在藝術或金融領域,野心家推高資產價值的情況并不罕見。他們鼓勵其他人把錢投入虛擬貨幣的盤口,以圖從人為膨脹的狂熱中獲益。這很可能就是NFT領域的情況。
要把作品制成數字資產,必須用區塊鏈技術“鑄造”NFT通證。這意味著你需要將實體貨幣轉換為加密貨幣,以便支付費用并將區塊鏈代碼錨定到作品上。然后你只能寄希望于有人愿意付錢購買,說他們擁有這張照片的數字復制品。
我并不希望因為這一切聽起來十分復雜,才阻止你把照片制成NFT出售。我寧愿你放棄這個念頭,因為這是個誘使更多人用真實貨幣來購買加密貨幣的陷阱,而且它特別誘人。未來運營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小部分高層人士可能會變得極端富有,而其他人則要為他們的資金累積買單,同時還盼望著虛擬貨幣會出現罕有的增值效應。我說的這些并非理財建議,但請大家慎重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