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桂強
摘要:身為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報道,其的行業發展歷程已經進入到了瓶頸時期,對比于全新的媒體方式,電視新聞媒體本身在信息傳輸的范疇與時效性方面還是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突發性新聞的報道因為自己的突發性、社會性及其關鍵的現實意義,導致事件發生時對于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隨著人們對這個信息的強烈要求愈演愈烈。身為電視新聞媒體,在面對這類突發性新聞報道產生的反應,一直都是了解電視媒體新聞的工作水平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
關鍵詞:電視新聞;突發新聞;創新策略
突發性事件通常出現的沒有征兆且可以引發人們廣泛討論,面對這樣的事件,新聞媒體通常應作出快速的判斷,制定出新聞采訪的計劃,同時應對新聞事件及其場地情況了解不多,致使難以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方案。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本身的宣傳范疇有了顯著的拓展,電視新聞這類媒體在面對突發性新聞報道所提出的要求時,應該處理好每個部門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該新聞事件的主要情況,在邊緣化的作用下,電視媒體本身工作開展的效率與行業發展應該朝著多個維度發展。
一、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狀況
首先,處在邊緣化。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變成了人們信息交換的主要場地,以往的電視媒體在實際發展期間已然開始被大眾所以往。現下更多人都更愿意借助網絡平臺去了解新聞,而忽略了電視媒體有著傳輸信息的職能,電視也變成了人們生活當中的邊緣產物。并且網絡媒體的報道有了很大的創新,在新聞傳播效率及其互動性方面對比電視媒體有了很大的突破,這也能夠使電視媒體在當代社會受到沖擊。其次,受眾較為分散。網絡連接了各個地區的人,完成了交易與交流的自由化,對電視媒體來說,做新聞報道期間,長時間累計的受眾流失與分散化,使得電視新聞報道的傳輸范疇受到影響。
二、目前電視新聞面對突發新聞處理存在的問題
(一)時效性有待提升
突發性的新聞報道一旦發生就有可能會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所以盡快做完信息的搜集有效應對突發新聞報道的首個要求。然而電視新聞這個媒體在對突發新聞的處理方面,因為內在管理體制的原因,首先需對報道的內容展開收集,同時上交到臺內的領導進行審核,派遣各個崗位員工實施新聞采訪,但因為地區限制及其審核的影響,新聞信息收集這個工作整體進度較為緩慢。在實際傳輸期間,電視新聞報道通常有著較為固定和集中的播報時間,快速的數據傳輸也通常需通過很多級審批才可以播出,突發性的新聞事件很明顯難以達到這類要求,所以通常電視新聞在對突發性新聞實施報道期間,在網絡上基本上都是人盡皆知了。
(二)過度進行情感渲染
國內電視媒體在自身的發展歷程當中充分著政府發言窗口這個角色,所以在新聞報道當中通常也更為重視情感與思想理念的傳播,情感渲染在新聞報道當中更是司空見怪,而過度的重視可能會導致新聞報道的中心不夠明確。在面突發事件期間,人們通常會更為急切的想要知道事件的主要情況,事情發展這些內容,新聞媒體呈現過多和受眾所需不相符,就會導致受眾開始出現排斥心理。像是,我國每次發生地震災害時,人們最為關注的是地震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及其目前地震所造成的損失、救援工作所受到的阻攔,還有人們可以去支援災區的方式。
(三)報道本身延續性不高
突發性新聞報道在新聞時間出現的第一時間可以吸引社會的廣泛關注,身為電視新聞媒體,在這個時期參加到新聞材料和傳播來說是方便且符合焦點話題討論需要的。在信息發展的過程當中,當代信息的持續更新,會造成很多新聞報道的內容短期就消失在了人們的關注當中,電視新聞報道對新聞報道實施的追蹤也對比較少。突發性新聞在實際報道期間,因為信息收集的不完整,通常只牽扯到其中某個部分事實的揭露,探究新聞背后真相也要求電視媒體做長時間的追蹤,但是因為缺少深入探索的態度與精神,電視新聞是本身對突發新聞的報道一直難以實現系列化與延續化。
(四)新聞選題范圍相對較窄
和網絡新聞的報道對比,電視新聞報道本身在信息上本身的載、互動上有著很大的限制。在網絡這個空間當中,突發性新聞在報道以后可以實時完成信息的傳輸,同時快速利用互動平臺,進行信息交流,用點帶面,提高新聞工作所具有的整體性。然而對于電視新聞這個媒體來說,單純依附于采訪以后對新聞內容進行的整理與加工,那么新聞報道本身的信息數量和開放性、拓展性都難以達到擴散討論的要求,消減了受眾在其中的參與感,令新聞報道的選題遭到限制。
三、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突發性新聞報道創新措施
(一)實施聯合新聞報道
電視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存在差異,其通常有著統一的上層管理部門,可以利用集中管理這個優點,匯集起各種途徑的資源優勢,提高新聞采訪這個工作的效率。如近幾年唐山市所發生的地震,在事件發生以后河北省廣電總局以最快的事件去引導唐山本地電視媒體指派新聞隊伍來對市民與專家實施采訪,收獲到最新的新聞信息。在相關管理部門的統一協調以后,借助設立短暫新聞報道時間,按照批次來把此次余震的信息實施傳遞,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此次地震的情況,這樣新聞采訪和傳播也可以更為快速的推進。
(二)創新信息收集方式
當今時代下,收集已然變成社會大眾了解相關事件與新聞的重要渠道,這也給自媒體的誕生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對于電視新聞這個媒體來說,能夠在平時的工作當中創建交流的平臺,像是投稿郵箱,把面臨突發新聞報道中收集新聞信息這個工作實施分散,交給社會大眾。身為一位媒體人,借助對群眾所收集的新聞材料實施整理及其加工分析,達成新聞報道本身的編輯和傳輸目標。這樣的信息收集方式不只可以提高人們的參與感,縮短電視媒體和新聞受眾間存在的距離,并且也可以提高總體工作的效率。
(三)推廣移動新聞客戶端
步入媒體時代以后,網絡化的發展形式需要電視新聞這個媒體也需要達到時代發展提出的要求,拓展網絡平臺,用更為開放的信息傳播途徑來拓展新聞傳播的載體,提高新聞總體的報道效率。總體來說,開發移動新聞客戶端與開通新聞社交號是其中最為普遍的新聞傳播方式。就將央視新聞作為案例,一方面開設微博賬號和抖音賬號,借助這類社交平臺及時發布新聞信息同時收集大眾給予的反饋意見;另外一方面開發出運營的電子報刊與客戶端,把電視為載體的傳播轉變成以網絡為載體的傳播,令新聞傳輸能夠與目前社會的要求相吻合。
(四)設立跟蹤報道特別欄目
在電視媒體對突發性新聞傳播存在不足的情況下,設立特別欄目,針對人們所重視的新聞報道做長期性追蹤采訪是比較普遍的方式。在一些國外的電視新聞當中,時常會設立找尋失蹤人員的新聞報道節目,像是在重大災害以后,跟社會收集失蹤家人的信息和照片,在節目當中做滾動式的播出,不只展現出了新聞工作本身的人文關懷屬性,并且也使突發新聞報道得到一定的延續。而我國便能夠學習國外總結的經驗,結合突發性新聞報道所屬的性質,創建后續持續追蹤的模式,在真正意義上為人們揭露新聞隱藏的真相。
結束語:
總之,步入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媒體不只面臨受眾減少、傳播邊緣化的難題,但這也是改變以往觀念的絕好機會。面對突發性新聞的報道,電視新聞應該拓展信息搜集的渠道,發揮出自身統一管理所具有的優點,調節好內部的資源。在外部適應當代發展的要求,建立起和受眾交流的通道,讓新媒體變成收集信息的主體。
參考文獻
[1]王春生.電視新聞突發事件采訪與拍攝技巧[J].記者搖籃,2021(05):108-109.
[2]哈金軍.電視新聞報道中突發新聞處理的創新策略[J].新聞文化建設,2020(18):148-149.
[3]宋盼營.突發事件電視新聞報道的創新策略[J].采寫編,2020(04):82-83.
[4]吳東明.探析融媒時代突發事件電視新聞報道模式創新[J].記者觀察,2020(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