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雁
摘要:博白英橋銀礦是博白縣礦產總公司下屬國有企業,該礦開采條件一般。若合理開采可以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開采條件;銀礦;地質
一、礦區地質概況
礦區位于云開隆起車田復背斜北西之西南段,梧州一一博白大斷裂南西段之南東側,區域出露地層為下古生界混合巖和混合花崗巖和白堊系砂泥巖以及第四系全新統。巖漿巖主要為英橋超單元的中、細粒花崗巖,區域構造線為北東向。
二、地層
區內出露地層主要是下古生界條帶狀混合巖(PZ1ZMi)和第四系全新統(Qh)
條帶狀混合巖:呈灰、灰白色,風化后呈黃色。具花崗變晶結構,蠕英結構、交代結構,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有石英、鉀長石,次要礦物為黑云母、白云母。巖石中具有較高的金銀豐度值,分別為地殼平均值的19倍和4倍。
第四系全新統:礦區內廣泛發育,多沿山坡溝谷分布。
三、構造
區內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按其延伸方向,可分為北東向、北北東向、近東西向及北西向四組。
1、北東向斷裂。為礦區的主干斷裂和主要的含礦斷裂。主要有兩條:龐西垌斷裂和金坑斷裂。①龐西垌斷裂:(F1)沿伸長度超過1100m,斷裂破碎帶呈扁豆狀,寬度不一。地表寬度一般為5-20m,局部膨大達50m,最大可達100-150m,延深大于573m。斷裂走向NE50°,傾向NW,傾角53-74°,該斷裂破碎帶經蝕變礦化后形成礦區1號合礦破帶,但其含礦性較差。②金坑斷裂:(F2)為礦區最重要的含礦斷裂,延伸長度超過400m,破碎帶地表定度一般20-70m,局部膨大達120m,往深逐步變厚,最厚可達180m。斷裂走向NE40-50°,傾向NW,傾角58-70°。經蝕變礦化后形成礦Ⅱ號含礦破碎帶,②號礦體即產于其中。
2、北北東向斷裂。為金坑斷裂派生的次一級構造,以密集的剪切節理形式成群出現,大小計有50余條,規模大小不一。該組斷裂大多數含金石英脈或英巖化壓碎巖細脈充填
3、近東西向斷裂。屬于主斷裂伴生的另一組剪切裂隙,在礦區內不發育,規模小,被花崗質壓碎巖或絹英巖化壓碎巖充填。
4、近北西向斷裂。在區內不發育,規模小被不規則的石英脈充填。
四、巖漿巖與礦石類型
在礦區內廣泛出露的巖漿巖為英橋超單元中的漢平單元(K2H),其侵入年代為白堊世(燕山晚期)。主要巖石類型為粗中粒似斑狀黑云母花崗巖和中細粒黑云母花巖,以及少量的巖墻巖脈;很據礦石圍巖與蝕變礦化特征可劃分為細脈浸染狀絹云母化糜棱巖化壓碎巖型:浸染狀或細脈浸染狀黃鐵絹英巖化壓碎巖型:浸染伏或網脈浸染狀絹英巖化花崗質壓巖型等;根據有用組分的礦物組合特征可劃分為:含鉛、鋅、金的銀礦石和含鉛、鋅、銀的金礦石兩種工業類型
五、礦體賦存特征
地質六隊在搏白縣金山銀金礦區進行詳查地質工作時共圈出礦體15個,其中規模最大的是②號礦體。在金山銀礦采礦登記范內主要是②號礦體,還有②-1號、⑤號、⑥號幾個小礦體,礦體的主要特征如下:
②號礦體:產于Ⅱ號含礦破碎帶的絹英巖化壓碎巖中,礦體形態為扁豆狀。地表分布于7-17線之間,出露標高+74ー+89m,地表長約200m,-200m標高最長達320m,下部最短為25m。礦體走向32-50°,傾向北西,傾角44-65°,平均58°,上部較陡,下部較緩,礦體厚0.63-13.10m,平均4.07m.平均品位Au0.47g/t,Ag233.59g/t。礦體主要部分在-55至-288m標高之間,該范圖內礦體走向連續、穩定,走向延長較長,厚度較厚、品位較高,礦石儲量占②號體的86.59%、礦體延深至-427m標高尚未尖滅。②-1號礦體:位于②號體下盤的絹英巖化壓碎巖中。分為二段,上段距②號礦體2一4m,長100m,厚0.63m,平均品位Ag229.93g/t。下段距②號礦體5m,斜長160m,厚0.76m,平均品位71.0 g/t。
其他⑤號礦體;位于②號體下的絹英巖化壓巖中、呈脈狀,斜長約100m,厚1.08-1.73m,平均品位Ag165g/t。⑥號礦體:位于②號礦體下盤的絹英巖化壓碎巖中,是透鏡狀,長約60m,厚度0.74-3.25 m,平均品位Ag100 g/t
六、礦床成因分析
本區巖漿活動頻然,裂構造較強烈,正構造活動的同時,往往伴隨熱液蝕變作用和伴生了金銀礦化,多金屬礦化。而金銀礦化和多金屬礦化主要富集于含礦破碎蝕變帶中的絹英巖化壓碎巖中,其次為花崗質壓碎巖中。肉眼所見含自然金。自然銀的巖石主要是絹英巖化壓碎巖、方鉛礦、閃鋅礦主要分市于熱液石英脈。
黃鐵礦亦與方鉛礦、閃鋅礦共生分市于熱液石英脈中,并常呈星點狀自形或半自形晶粒分布于硅化石英之中。而多金屬熱液石英脈則受構造裂隙控制。其脈一般較小。小于0.1~2厘米左右。
七、礦產資源儲量
經廣西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對廣西博白縣金山銀金礦區金山銀礦資源量核實,并經南寧儲偉資源咨詢有限責任公詞專家評申核實,本礦山在采礦登記范田內保有控制的內經濟資源量(32)8.39萬t,金屬量Ag23.79t,Au57.71kg。礦石平均品位Ag283.57g/t,推斷的資源量(333)37.7萬t。礦石平均品位Ag216g/t。
八、開采技術條件
礦體埋藏要素:②號礦體主要賦存于-65m到-285m標高之間,走向長100-320m,平均傾角58°33,厚度變化大,最厚12m,極1 m以下,平均厚度4.55 m,走向北東一南西,傾向北西。
礦石穩固性:礦體賦存于破碎蝕變帶中,礦石節理裂隙極為發育,但多數被石英脈、方解石脈所充填,大部分礦石中穩至不穩,也有局部極不穩的。從-75 m --115 m中段沿脈巷道所揭露的情況看,11線南西邊較穩固,11線東邊較破碎,需要支護。
圍巖穩固性:底板為絹英巖化壓碎巖、花崗巖化壓碎巖,厚13-20m,變余破碎結構,穩固性較好,局部壓碎厲害,節理裂隙發育,穩固性較差。據坑道工程揭露,靠底板坑道除局部需支護外,大部不需支護。
頂板為絹云母化糜棱巖壓碎巖,厚16-30,其底板有0.1-0.2m的斷層泥,極易坍塌、片幫冒頂、沉陷,且吸水性強。巖性為不穩到極不穩,需支護。
采礦方法:根據上述的地質條件,選用的采礦方法只有充填法和崩落法。由于充填法成本太高,礦山承受不了。崩落法中的分層崩落法較為適合本礦山的采礦方法。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