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視頻顯示,湖北黃石大冶市華中學校一老師疑因學生違規攜帶手機,當堂將手機摔爛。面對質疑,校方回應稱,視頻系警示片,手機是該老師的舊手機。輿論關注的重點,似乎并不在于老師摔的手機是誰的,以及摔手機的目的是什么。人們關注的是:假如手機是學生的,老師該不該摔?
越來越多的人贊成——一個現象是,越來越多的網友,贊成老師摔學生手機:一是肯定老師的初衷是好的,“是對學生負責”;二是通過批評家長失職反襯老師的盡責,“你管不了孩子,老師幫你管還不愿意?”這些說法看起來都理直氣壯的,也契合了部分現實。
合法性上存缺陷——如果手機是學生的個人財產,老師有權利損壞嗎?即便老師的初衷是“為學生好”,但這并不能掩蓋其行為在合法性上的缺陷。如果學生們都接受老師可以砸壞其手機的“教育”,那么等他們進入社會,又將對他人的財產抱有怎樣的態度呢?
教育需要循序漸進、潤物無聲——如果被砸手機是老師的,砸手機是為了教育學生,但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好的教育嗎?教育,需要循序漸進、潤物無聲,也需要面對新問題、新現象不斷進化革新,不能總想著眼前的震懾效果,忽略學生的心理情感。
(據澎湃新聞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