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方

采訪對象
林文采,博士,著名薩提亞親子婚戀專家,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中國“林文采家庭教育中心”和“林文采咨詢工作室”創始人。從事心理輔導35年,擔任廣播電臺心理輔導節目主持人15年。提出“心理營養”、生命的“五朵金花”以及情緒管理學之“情緒垃圾”等心理學理念,幫助上萬個家庭收獲良好的親子關系和親密關系。著有《心理營養》《與渴望連接》《親密關系課》《心理營養實踐版》等書。
心理標簽
真正好的婚姻關系不是互相拯救,而是互相尊重;不只是夫妻關系,更是好朋友關系;不只是找一個合適的人,更需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適的人,然后在彼此顧念中,不斷學習和磨合,最終實現相互滋養。
在所有人類的關系中,最難處理好的就是婚姻關系。很多人和親友、同事相處得挺好,夫妻關系卻一塌糊涂;而有些人婚姻關系和諧,其他關系也都處理得不錯。可見,婚姻這件事有多重大。
然而,現實卻是,很多人對婚姻這件大事并不了解,覺得年齡到了,然后就一頭沖進了婚姻。他們不知道婚姻需要學習,也不知道要學什么,很多悲劇也就這樣產生了。
其實,好的婚姻離不開經營和學習,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在我看來真正好的婚姻關系是怎樣的,我們又該如何擁有真正好的婚姻關系。
不做拯救者,有尊重才有愛
有一個很著名的研究,研究者追蹤多名酗酒爸爸的女兒,發現她們長大后,居然有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了和爸爸一樣愛喝酒的伴侶。明明小時候經歷過酗酒帶來的痛苦和傷害,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
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這背后其實是嚴重的補償心理。當年我很想救我爸,也很想幫我媽,可是,我太小了,這個渴望從來沒有被滿足過。長大后,我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婚姻里完成這個使命。如果我能夠拯救像爸爸一樣的丈夫,那么,我的內心就安靜了,爸爸帶來的痛苦也就過去了。
而當你要拯救一個人的時候,就意味著打心底里覺得:我行你不行,我好你不好。在這種缺失尊重的基調下,你會一直盯著對方的不足,不停地指責對方。即便對方未必真如你以為的那么糟糕,也會因為你要拯救他的強勢而把他逼成一個弱者,永遠達不到你的要求。
丈夫做演講,妻子總擔心他講不好,執意要幫他修改演講稿。丈夫不同意,她就等他睡了以后改:這里聲音要重一點,這里要加個例子,這里……早上醒來看到被改得密密麻麻的演講稿,丈夫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承認,有些地方改得確實有道理,可仍厭煩得很:自己在妻子眼中竟然那么沒用!如果不照著講,妻子會嘮叨個沒完。可照著講了,就算被別人稱贊,他也會很不舒服,因為那是妻子改過的。
丈夫幾次三番告訴妻子不要再改了,可妻子覺得我是為你好,我就是想幫你一把,還是堅持去做。后來,丈夫忍無可忍打了她。再后來,不只是改稿子,每當妻子表現強勢的時候,他就打她。這段原本被大家看好的婚姻就這么完了。
想要拯救伴侶的婚姻大多很難幸福。妻子拯救丈夫,幾乎沒有不失敗的。對男人來說,沒有什么比妻子對他的欣賞、崇拜更重要的了。哪怕我很弱,我也不喜歡妻子是那個拯救我的人。丈夫拯救妻子,妻子也許能勉強接受,但長此以往,拯救者高高在上,被拯救者卑微在下,這樣的婚姻只能算勉強維持。
說到底,拯救本身是缺乏尊重的。沒有尊重,何談愛呢?而沒有愛的婚姻,也必然難以幸福和長久。
不只是夫妻,更是好朋友
再和大家分享一個研究報告。有一家機構用5年時間訪問了1000多對夫妻,這些夫妻結婚至少10年,自認為關系還不錯。研究最終得出了兩條結論,其中一條是:在漫長的婚姻中,夫妻要發展出培養友情的能力。
也就是說,想要婚姻幸福,我們不能僅僅把另一半當作丈夫或妻子,還要把對方當作一生的好朋友。如此一來,我們要經營的就是友情了。
你一定很好奇,不過是身份的轉變,兩個人的相處會有什么不同嗎?有很多。
付出更多時間。今天加班,你自己吃飯吧;周末朋友聚會,你自己逛街吧……為了生存和生活,我們把時間給了很多其他的人,包括朋友、老板、客戶、合作伙伴甚至是孩子,最后才輪到丈夫和妻子,這最傷婚姻。
如果是好朋友,我就一定要給他一些時間。如果給不了,我不可能和他成為好朋友。我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做好朋友,因為我不能給所有人時間,所以,我一定是有選擇的,選一個或幾個人刻意給他時間:說話聊天,喝茶看展,分享喜怒哀樂,做共同喜歡的事……
更容易看見對方。洗個碗不是應該的嗎?就你忙,忙到沒時間接我,你心里根本就沒我……我們很容易把另一半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也因此常常忽略對方的付出。對方做了99件事,我們看不到;少做了一件事,卻立刻大發雷霆。
換作好朋友,我們則會更容易看見對方的付出,因為我們預設了對方沒有義務這樣做,可他居然做了,我必須好好感謝他。我們也更容易理解對方的不易,看到他沒能幫上我,一定有他的原因。
給對方更多空間。你父母怎么教你的,這點規矩都不懂?你那么想根本沒道理……我們對伴侶常常很不客氣:揭對方的傷疤,戳對方的痛點,希望改變對方,毫無界限可言。
換作好朋友,我們就會多一分慎重。只要他不喜歡的,他不愿意揭開來看的,我們就看破不說破。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我會給你空間,不會逼迫你一定要和我一樣,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看見了嗎?當我們把伴侶當作好朋友看待的時候,我們的態度、語氣等都會變得不同,期待會降低,包容度會增加,也會有更多的感激與理解。
學習成為合適的人,給予對方心理營養
很多人覺得,想要婚姻幸福,就必須找一個合適的人。不能說一定找不到,但難度系數肯定非常高。其實,婚姻不只是去找一個合適的人,更需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適的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適的人呢?說回前面那份研究報告得出的另一條結論:要想婚姻和諧美滿,夫妻要發展出能夠處理沖突的能力。所謂合適,某種程度上就是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不斷磨合出來的。
沖突各種各樣,應對各不相同,而了解沖突的根源無疑是解決沖突的關鍵所在。我們知道了為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做。我認為沖突的起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男女大不同。比如溝通方式,女人喜歡講細節和感受,男人則喜歡講重點和想法。兩人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妻子覺得丈夫不關心自己,丈夫覺得妻子無理取鬧。比如對婚姻的期待,男人希望被看見、被欣賞、被崇拜,女人則希望獲得安全感、被重視、被疼愛。妻子一個簡單的“哇”字,就能讓丈夫更愿意為家庭付出;丈夫一句“老婆,不怕,有我呢”,就能讓妻子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除此之外,還有自我價值的建立點、性需求等的不同。
第二,天生氣質不同。比如妻子是樂天型氣質的人,做了70分就覺得很自豪,等著丈夫來贊美。可丈夫是憂郁型氣質的人,覺得做100分都是應該的,還有進步的空間。再比如丈夫是冷靜型氣質的人,喜歡打安全牌,覺得有百分之七八十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決定去做。可妻子是個激進型氣質的人,野心勃勃,喜歡冒險。面對遲遲不敢創業的丈夫,妻子恨鐵不成鋼:“你太沒進取心了!”
第三,原生家庭不同。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進入婚姻的,包括生活習慣,比如我們都聽過的擠牙膏的故事。包括人生觀,比如妻子覺得應該把錢投入到教育中,丈夫則覺得應該用來享受,關于家庭的開支就會有很多沖突。還包括未滿足的渴望,除了生理層面的,還有心理層面的。對此,我提出過一個原創概念—心理營養,包括無條件的接納,需要被重視,需要安全感,需要肯定、贊美、認同,學習、認知、模范等。比如妻子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肯定,結婚后就會不停地向丈夫索要。如果丈夫沒給到或自己沒補上,婚姻就很容易出問題。
看到這兒,如何成為一個合適的人也就有了答案。我們要花時間了解自己,也要花心思了解伴侶,包括彼此的原生家庭、天生氣質、男女差異。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清晰我是什么樣的人,有哪些優缺點,我想要什么、最在意什么;不斷明了對方是怎樣的人,有哪些長處和不足,他需要什么、最在意什么。在了解和溝通的基礎上,找到我可以為自己和對方做些什么,一點點成為那個合適的人。
舉個例子。妻子對丈夫說了一堆公司的糟心事兒:老板偏聽偏信,同事仗勢欺人,連打掃阿姨都……不了解男女差異的丈夫聽完會立刻想:我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左思右想,終于做了一個感動自己的決定:老婆,辭職吧!乍一聽,這個丈夫還挺有擔當。結果,妻子根本不買賬。
知道了男人和女人溝通方式的差異后,該怎么做呢?
跟什么人溝通就變成什么人。比如丈夫就要了解妻子和自己不一樣,她是一個女人,看重的是感受,必須進入到女人這樣的心態里。妻子說了那么多,其實都在表達一種感受:我很生氣!那么,丈夫要做的不是去解決辭不辭職的問題,而是回應妻子的感受:來,老婆,抱一下!就這么一句話一個動作,妻子就被安撫了,什么事兒都沒了。
當你一點點成為那個合適的人時,就會發現,對方也正在逐漸變成一個合適的人。
彼此適合的婚姻,才能夠給予對方心理營養,你滋養我,我滋養你,愈發身心契合,也就有了我們常說的夫妻相。
夫妻關系最美好最動人的是彼此顧念
前面分享了很多如何經營好婚姻的方法,想要真正奏效,離不開我們的努力踐行。在踐行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即便我們學了很多,做了很多,依然無法避免沖突和矛盾。所有這些難題,我們該怎么來化解呢?對此,我特別強調一個概念,叫作彼此顧念。
什么叫作彼此顧念呢?一件事,一個東西,或者別的什么,不是我要的,但是我知道你很想要。如果對我來說,這些并不是很困難的話,我愿意按照你的意愿去做,而不問太多原因。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做不到這一點。
有些人喜歡固執己見,我認為不需要,我認為不重要,所以我就不要去做。有一位丈夫跟我講,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在情人節給太太送玫瑰花的,因為那完全就是一種商業算計,那么做真的是太笨了!女人就是太容易上當受騙,他才不會那么傻。你看,明明只要買一朵花就能讓妻子開心許久,結果卻因為沒買讓妻子傷心不已。
有些人喜歡刨根問底,凡事非要分個對錯。有一對夫妻差一點因為一個生日蛋糕離婚。妻子特別強調說,你一定要在我生日的時候送我生日蛋糕,這對我很重要。這是她小時候一直沒能完成的心愿,特別希望結婚后丈夫能幫自己實現。然而,一年、兩年、三年……丈夫遲遲沒有給她買。不是買不起,而是他覺得妻子想錯了,一個蛋糕怎么能夠代表我的愛呢?既然你錯了,那么,我不能夠縱容你錯,所以我不能給你買。
我問過很多丈夫,如果有些事你不認同,但不是原則性問題,對方覺得很重要,你做起來也很容易,你可以做嗎?他們全部回答說不能,除非我認同,但是我不會認同,所以我不能做。我說你再想想看,你這樣做了就獲得了愛,獲得了好的婚姻關系,這樣可以做嗎?他們回答說這樣可以做。
有時候,很多事情是講不明白的,但有一個邏輯卻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如果做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讓伴侶很快樂,讓婚姻關系變好,是可以去做的。退一步說,舉手之勞就能挽救婚姻,遠比吵架、離婚要付出的代價小得多。
而且,彼此顧念所要做的事真的不難。父母是我心中非常重要的人,每一次看到他們問候一下,不難吧?情人節收到一朵玫瑰花對妻子來說很重要,下班路上隨手買一朵,不難吧?
當然,有時候有些人什么都不說,客觀上也造成了對方不知道該如何顧念。妻子希望丈夫給她做很多小小的事情,比如送一支筆呀,買個早點呀,她就會覺得備受寵愛。可她就是不肯說,非讓丈夫猜。丈夫什么都不知道,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費了很大勁兒,準備了一個自以為很厲害的禮物,可妻子卻一點也不開心。所以,我們一定要去表達,才能為對方顧念自己提供可能。
說白了,彼此顧念就是我把你看重的東西放在心上。多一份看重和顧念,也許,沖突就化解了許多。而所有為婚姻所做的努力和成長,其實都是建立在我看重你、看重這段婚姻的基礎上的。因為愛你,所以我愿意顧念你,愿意試著和你做好朋友,愿意學著成為一個合適的人,愿意為了經營好婚姻做出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