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廖
和《婚姻與家庭》結緣,源于一年前接受貴刊記者玄圭的采訪。能接受這么知名的雜志的采訪,我緊張又興奮。
我接受采訪的欄目叫“小康之家”,玄圭說我家從貧困到小康的過程,是很多中國農村家庭的縮影。
我有3個孩子,老大是女兒,老二、老三是雙胞胎兒子。6年前,雙胞胎早產兩個多月,為了搶救他們,我們花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了近20萬元債務。回想起這段經歷,我忍不住哽咽,玄圭讓我先緩一緩。加上我當時很忙,所以采訪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個星期,我覺得自己說得一點兒都不好。
采訪結束后不久,我收到了玄圭快遞的兩本《婚姻與家庭》雜志。從國家政策到家長里短、婆媳關系、子女教育和我感興趣的理財,這本雜志里面都有。
《人生如酒釀,苦盡甘自來》,兩個月后,專訪我的文章刊載在了《婚姻與家庭》雜志里。文章寫得可真好啊,女兒大聲朗讀,一遍又一遍,全家人都笑得合不攏嘴。從沒想到我們家如此平凡甚至土氣的生活,竟然登上了《婚姻與家庭》雜志。
得知我們家榮獲了2020年縣級“最美家庭”稱號,玄圭說,等到我們更上幾層樓,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時,她專門來我家采訪我。
在鎮醫院工作的堂哥已訂閱《婚姻與家庭》多年,他看到我的專訪文章后驚喜不已,還給我帶來了一大摞《婚姻與家庭》雜志。當得知我也準備訂閱雜志,堂哥笑了:“雖然雜志不貴,但是你摳門啊。得了,以后每期雜志來了,我看完了就給你。”
我和先生都只有初中文憑,讀的書少了,自然就要吃更多生活的苦頭,我曾認為這就是命,是生活對不努力的我們的懲罰。但看了《婚姻與家庭》雜志和公眾號的一些文章后,我發現自己太悲觀了,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其實當我結婚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已經在努力追趕失去的光陰了。就像這本雜志里說的,考試成績和學歷向來不是衡量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準,你努力了,為你的家人和這個社會做了什么,同樣是成功人生。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比如以市場最高價收購農戶種的玉米(煮酒用),以成本價將酒糟(養豬用)出售給農戶。村里有誰家孩子考上大學或困難戶家庭的紅白喜事,我們都免費提供自家釀的酒。
前不久,村干部推薦我入黨,好多村民還鼓勵我競選村干部。如果沒接受過《婚姻與家庭》雜志的采訪,沒看過“小康之家”和“黨員之家”這樣的欄目,我真的不會寫入黨申請書,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格。但是,誰叫我遇見《婚姻與家庭》了呢。我已經把入黨申請書交上去啦!
原來我特別容易焦慮,非常沒安全感。盡管身邊人都說,像我這么努力上進的人少見,公婆也總夸我比親兒子、親閨女還要好,但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身材太矮小、皮膚不夠白皙、性格太直接,作為媽媽,我也不合格。
但因為遇見《婚姻與家庭》,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知道有很多比我更辛苦也更普通的女人,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都越來越好,我終于知道,伴侶很重要、父母很重要、孩子很重要,但我自己,也同等重要。
這么一想,我突然懂得了“星辰大海,未來可期”這句話的意思。
能與《婚姻與家庭》結緣,感恩!讓我懂得“我原來也很棒”的美好雜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