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臺北的天氣突然變得寒冷起來,整天下著絲絲細雨。從學校回宿舍,正遇著頂頭風,雨絲飄在臉上,令人感到一陣陣冰涼,往往回到家,前襟都被打濕了。晚上,天氣更冷了,玻璃窗被刮得發(fā)出啪啦啪啦的響聲。推門一望,遠處的山,像一朵朵黑云凝固在那里。夜是寂靜的,除了間或有一兩聲汽車的喇叭響,打破這深夜的沉寂外,一切像在我的故鄉(xiāng)一樣寧靜。
以往,故鄉(xiāng)這個時候,正是紅薯成熟的時節(jié),農(nóng)家忙著把它們從土里挖出來,一擔一擔地挑回家里,揀出那些大個的、壯實的,堆在通風的地方,最好是樓上,準備一直吃到第二年的秋天。
我愛吃紅薯,更愛在天冷的時候坐在火爐旁邊,一面看著心愛的小說,一面守著烤紅薯,真有說不出的快樂。不論是誰,我想沒有不愛故鄉(xiāng)的;尤其兒時的快樂生活,更使一個長年漂泊在外的游子難忘。我在十二歲那年便離開了家,到如今三十多年了。每到冬天,我便回憶起在故鄉(xiāng)時那種圍爐烤紅薯的快樂。永遠映在我腦海中的最清晰的記憶是,有一天晚上外面正下著大雪,二哥和三哥回來,看著我在烤紅薯,他們也要吃。
“來,我們?nèi)齻€人同時來烤紅薯,不許烤焦,也不許有一點兒生硬的地方,要把皮烤成金黃色,里面的肉發(fā)出香噴噴的氣味?!?/p>
我說完,立刻找了三個大小差不多的紅薯來。二哥用竹棍子撬開爐子里的紅煤渣,把紅薯埋得很深,上面還蓋了一層薄薄的熱灰。他這樣做,是希望紅薯快點兒烤熟;三哥仿照二哥的方法;只有我,把紅薯擺在火爐下面那個通風的地方,火力雖然很大,但不會損傷紅薯的皮。
不久,紅薯開始熟了一小部分,我們?nèi)齻€人同時留心變換著紅薯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就聞到香味了??斓娇臼斓臅r候,紅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幾點醬色的糖漿來,并且還吐著一縷縷熱氣。
“你們聞到香味了沒有?這是我的紅薯發(fā)出來的?!?/p>
二哥夸耀地說。
“不,是我的紅薯發(fā)出來的!”
我搶著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紅薯發(fā)出來的清香?!?/p>
三哥一面說,一面用手指著他的紅薯上面那幾個糖點。
“凡是紅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們還吵吵鬧鬧的爭什么?誰的紅薯烤得又快又好,誰就第一。”
母親的幾句話,轉移了我們爭吵的目標,三個人同時靜下來了,都注意著翻紅薯。
半小時以后,三個人的紅薯都熟了,結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數(shù)第一。因為不服氣,我主張再比一次,他們不肯,我哭了起來。母親見形勢緊張,連忙出來調解,要他們每人分一半給我吃,并且要他們承認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的紅薯發(fā)出來的,這才使我停止吵鬧。
其實憑良心說,我是沒有理由的,明明是自己失敗了,還要故意和他們吵鬧不休,只因為我在家里是最小的一個,父母愛如掌上明珠,所以這樣嬌,這樣淘氣。
現(xiàn)在我的兩個孩子又在搶紅薯吃了,前幾天為了切紅薯,我不小心把自己的食指弄傷了,流了不少血,一直到今天還在痛。我告訴孩子從此不要吃紅薯,但他們回答我:“以后可以不切開,紅薯卻是非吃不可的?!?/p>
〔選自《中華活頁文選》(小學版)2009年第6期,略有改動〕
這是一篇思路清晰、語言樸實、意味深長的文章。作者謝冰瑩,湖南新化人,1948年赴臺灣省立師范學院(今臺灣師范大學)擔任教師。這篇文章就是作者由自己當時所在的臺北天氣突然變冷,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這個時候正是紅薯成熟的時節(jié),由此又想到在故鄉(xiāng)的冬天烤紅薯吃的快樂,并集中筆墨描述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個下著大雪的晚上,自己與二哥、三哥一起進行烤紅薯比賽,結果自己輸了,還吵鬧不休……文章通過對故鄉(xiāng)紅薯的描寫,尤其是對烤紅薯的趣事的回憶,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最后從回憶回到現(xiàn)實,寫自己的孩子也愛吃紅薯,使得主題進一步升華,暗示這份故鄉(xiāng)情已在血脈中得到延續(xù)。
本欄目插圖:莊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