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高
摘要:數學作業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在教學設計和安排工作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教師合理有效的布置作業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效率、發展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實踐活動,也是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重要紐帶。根據新課改的不斷要求,作業內容的設計和評價方式也是改革中作為重點要強調的。作業設計方面重視強調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作業評價中要重視教育性和多樣性,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而對這些方面進行研究提供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趣味化與個性化;設計評價策略
引言
現代小學數學教學對作業的綜合性、趣味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業設計的形式和種類也應當是豐富多彩的。這些類型豐富的作業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結合,也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進而也促進了作業的高效率完成。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必須對作業的綜合性和趣味性引起應有的重視,把數學作業設計的特色充分的彰顯出來,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小學數學作業布置評價現狀
(一)作業布置單一,形式陳舊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對事物剛剛接觸的新鮮時期,不管對哪一種學科的學習都充滿著新鮮性,在教學和作業布置上面都要注重形式的新鮮感,而如今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布置中出現的問題層出不窮,教師采取的常用作業布置形式大部分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取的練習題作為作業,或者利用學校發的教材和相關的輔助資料同步進行實施作業練習。這樣的作業只是對于目前的學習狀態上的鞏固和理解加深,針對固定的學習內容進行作業分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面向的只是針對于目前的學習狀態進行鞏固,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和其他綜合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這種作業的布置安排雖然符合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并不利于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二)作業設置存在盲目性
數學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其作業量占到了所有學科作業量的一大部分。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學習過的知識,但是僅靠作業的數量是不能實現預期效果的,目前,很多學校的數學作業布置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教師過于追求考試成績,盲目地布置了大量缺乏針對性的作業給學生。長此以往,作業數量就成為了評價作業質量的標準,使得數學作業質量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
二、小學數學作業趣味化設計和個性評價策略
(一)作業評價個性化,讓學生充滿期待
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的去尊重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包括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不要用局限性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完成作業情況。多多利用會發現的眼睛,找尋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在作業評價方面,多用個性化和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學習,讓評價方式幽默一點,使學生不再懼怕來自教師的評價點評。例如,在對于小學三年級數學蘇教版下冊第一課第一節的學習中,教學內容是關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三年級的小學生第一次接觸這種運算方法,往往摸不到頭腦,出現許多馬馬虎虎的錯誤。教師對這一節的學習內容設計了相關的數學練習題,作為對學生的基礎測驗,并且將這個測驗作為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可以想象小學生對于計算題算數會出現很多錯誤,普遍的錯誤是在豎式的演算過程中,會將兩位數中個位數的“0”忘記乘進去,教師對這次作業反饋出來的現象表示很苦惱。但是要注重作業評價的個性化,可以選擇在作業紙的右下角,用繪畫的方式畫出教師表現苦惱的小表情,用幽默的語言告訴學生:“個位數上的零去哪里了,老師找不到喲!你幫老師找一找看看丟到哪里了。”這樣的作業評價如果讓學生看到以后,學生對所犯的低級錯誤不好意思,減少了作業情況完成不好的恐懼感,同時也會提醒學生在下一次的作業完成中自覺的加以注意,幫助學生認真對待作業,增加對寫作業的期待。
(二)創新作業形式,強化實踐能力
在對傳統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在內容和形式上比較單一是一個很難突破的難題,這會使得小學生認為作業是枯燥和乏味的,而且遠離生活實際。所以,在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中,作業的形式應當盡量豐富多彩,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在學習中主動探究,使學生持久地保持學習熱情。并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首先我們可以布置日記類的作業。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自己的發現、體會和感受,但這些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被遺忘,為了把這些閃光點和記憶更好的保留下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日記的形式書寫記錄這些內容,并將其當做作業來布置完成,使學生充滿感情的完成作業,進而把作業的個性化更好的體現出來。其次,我們還可以布置一些操作類的作業。這類作業應有利于小學生動手實踐,使小學生手腦并用,對于學生思維的創新意義重大。例如在“七巧板”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七巧板拼貼出來各種各樣的圖案,并自己對這些圖案進行命名,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生的聯想能力就可以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進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對待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作業設計也應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側重簡單操作類的作業,如數數、擺小棒等游戲類作業,一邊操作一邊分析講解,加強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認識。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給學生布置繪制樹狀圖、思維導圖等方面的作業,然后針對作業梳理出這些作業涉及的重難點內容,這樣作業的“個性”就可以很好的彰顯出來。
結束語
作業設計和評價的最終目的主要還是以人為本,以生活為實踐,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消化課堂中所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不自覺的帶入到生活實際中來。合理的作業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對自己自信心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個性化的作業設計和人性化的作業評價讓學生得到全面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宏.例談小學數學作業的趣味化設計和個性化評價[J].小學教學參考,2021(11):56-57.
[2]管長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3):51.
[3]夏敏超.精心設計多樣評價———論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新智慧,2020(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