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霞
摘要:文章主要就關于STEM教育中幼兒活動項目的實踐策略進行了研究,旨在通過STEM教育方式,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文章共分為四部分:第- 部分充分解讀了STEM教育的內涵;第二部分從STEM內涵理解出現偏差、割裂STEM部分內容、系統知識構建缺失和創新思維鍛煉缺失四個部分, 就幼兒活動項目開展現狀進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就從生活中取材、 創設問題情境、做好探究示范、整合活動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優化評價方式六個策略進行了具體探究;第四部分是總結部分。
關鍵詞::STEM;幼兒;活動項目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 , 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這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與STEM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基于此,文章結合實踐,就關于STEM教育中幼兒活動項目的實踐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一、STEM教育的內涵
在STEM教育中, S指的是科學(Science),T指的是技術(Technology), 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M指的是數學(Math)。STEM教育的內涵就是認識、尊重客觀規律,在此基礎上應用數學作為基礎工具,改造世界,與世界實現和諧相處,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學科的綜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進而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STEM教育中,教師要考慮的內容包含以下幾點:第一,在幼兒生活中,哪些素材可以通過“技術”“工程解決問題;第二,如何引導幼兒從問題出發,有目的地開展工程;第三,如何引導幼兒為探究的開展做好規劃和設計; 第四,如何將數學、科學有機整合在一起, 讓幼兒更加高效地“開展工程”;第五,如何增強幼兒的技術”能力,促進幼兒對‘技術”的了解。
二、幼兒活動項目開展現狀
(一)STEM內涵理解偏差
在當前的幼兒活動項目開展過程中,許多教師存在對STEM內涵理解有偏差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許多教師會把STEM的理念與操作材料混淆在一起,認為只要投放一些材料就是 STEM教育;這種理解比較淺層化,只是初步實現了STEM教育的第一-個步驟 ,并沒有觸碰到其真正的核心,這也就導致教師的教學質量始終難以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割裂STEM部分內容
在當前幼兒活動項目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割裂STEM部分內容的現象。具體表現為會把STEM中的數學、科學等割裂開來,關于如何將科學與工程融入幼兒活動項目中,沒有明確的規劃和設計。這種問題導致STEM難以真正發揮效用,幼兒的綜合能力也就很難得到鍛煉。
三、關于STEM教育中幼兒活動項目的實踐策略
(一)從生活中取材,明確項目主題
《3~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惜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因此教師在應用STE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活動項目時,可以首先從生活中取材,明確項目的主題。
例如沙池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項游戲,許多幼兒在沙池游戲中創造了豐富的情節。但是在觀察幼兒與材料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在沙池游戲中往往會因為-些問題難以向前推進,然后放棄這一游戲。這種方式一方面影響了幼兒的游戲熱情,另一方面也會使幼兒養成遇到問題放棄的不良習慣。因此,基于這一實際問題,教師嘗試從中取材,開展STEM教育。經過觀察教師發現,在班級中有一名幼兒嘗試用沙池建造一個水庫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遇到了許多 麻煩,已經處于放棄的邊緣;另外水庫建造計劃也符合STEM教育中可以通過技術”“工程解決的問題。于是教師以此為項目的主題,開展了探究活動。由于是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因此在活動開展時,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并且在活動中能夠主動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二)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探究欲望
在分析STEM教育的內涵時我們提到,教師在開展活動項目時要充分考慮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從問題出發,使幼兒根據需求有目的地制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應用STEM教育開展活動項目時,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這里的問題情境不單純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和回答,而是指教師可以為幼兒設置一些假設情境或真 實的困難情境,引導幼兒思考。還以“建造水庫計劃”為例。在建造水庫的過程中幼兒發現,每次挖一個坑 ,將水倒進去,沒過多久,水就消失了。結合這一現象, 教師創設了引導性問題情境:水為什么會流失?要怎么阻止水的流失?在這一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幼兒先嘗試解決這一階段的問題,有的幼兒認為可以調整沙和水的比例,有的幼兒認為可以增加一部分沙子阻擋水的流失。 于是教師又創設了假設性問題情境:要怎么才能阻擋水的流失呢?必須要用沙子和水嗎?可不可以用別的東西阻擋水的流失?在沙子上鋪一層紙可不可以。 受到教師的啟發,幼兒嘗試利用其他材料阻止水的流失。幼兒先是嘗試利用教師提出的紙阻止水的流失,但是經過實驗發現水依然會消失;有的幼兒發現一般盛水的杯子都是玻璃或者塑料的,于是開始尋找具有平面性質的玻璃和塑料,嘗試看看能不能阻止水的流失。經過不斷的嘗試,幼兒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材料,與此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產生了繼續建造水庫的熱情。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讓幼兒有目的但不會失去思考的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探究效率和探究質量,從而使STEM教育真正發揮其作用。
結束語
利用STE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活動項目,符合《指南》中的整體性理念,也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對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希望文章從明確項目主題、激發探究欲望、引導設計規劃、增強板塊聯系、進行實踐操作和促進反思調整六個角度,就STEM教育中幼兒活動項目實踐開展策略進行的探究,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以促進幼兒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全面發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