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晉元 蘇學中
徐州是我國第一個制定并施行《老年教育條例》的地級市,徐州老年大學是這個地方法規制定的倡議者、參與者,同時也是條例的踐行者和受惠者。盡管《條例》踐行以來,全市老年教育碩果累累,面貌一新。但毋庸諱言,由于時代的局限性,該《條例》有許多條款亟待修訂和完善。今年正值《條例》頒布十四周年,回顧《條例》的制定及貫徹落實情況,對如何為老年教育立法和踐行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一)《條例》的制定。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歷史背景,《條例》的制定也不例外。
1.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教育“一座難求”。2006年,徐州市已有老年人口132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4.1%。但當時全市僅有各類老年大學13所,在校學員約1.5萬人。老年教育的現狀,遠遠不能滿足和適應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老年教育管理體制混亂,“沒有爹娘,兒孫滿堂”的現象令人擔憂。在徐州市13所老年大學中,既有老干部局辦的,也有老齡辦、教育局辦的,還有企業、小區物業辦的,沒有統一的主管部門。誰辦誰管,甚至還有辦了不管的。
3.全市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太大。老年大學集中在市區,有一些縣(市)未開辦,鄉鎮更是零記錄。
4.有些老年大學缺乏資金和校舍,舉步維艱。個別縣(市)區老年大學不得不停辦。
5.市老年大學協會無法可依,開展工作有難度。1997年4月,徐州市依托徐州老年大學成立了老年大學協會,做了大量工作,對全市老年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但協會一無政策,二無權力,開展工作困難重重。鑒于國家層面沒有給老年教育立法,徐州老年大學考慮,如果先從地方立法,不僅可以“以下促上”,還可以使協會有法規性文件作依據,便于開展工作。于是,提出制定《條例》的倡議。
《條例》經過倡議、立項、調研、起草,于2007年6月28日由徐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制定,2007年7月26日經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批準,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條例》的主要亮點。《條例》和三年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0年7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以及九年后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10月發布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相比,其主要觀點和內容基本吻合,《條例》有一定的前瞻性。如:
1.對老年教育的定性
《綱要》把老年教育定性為教育,定位于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
《規劃》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條例》第三條的表述是“老年教育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是終身教育體系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和前兩個文件的精神是吻合的,為老年教育的定性是準確的。
2.對老年教育管理體制的認識
《條例》第五條的表述是,“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下簡稱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老年教育工作。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老齡工作議事協調機構(以下簡稱老齡工作機構)負責老年教育的協調服務工作。人事、文化、體育、財政、衛生、民政、建設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和《規劃》及《綱要》兩個文件的精神也完全一致。
3.明確主管和主辦的關系
《條例》明確指出,不管是誰辦的老年教育,主管都是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這種“管辦分離”的要求,完全符合兩個文件的精神。
(一)徐州市老年大學協會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條例》。除組織會員校專題學習《條例》外,還組織人員在報刊上發表宣傳《條例》的文章,利用專欄、文藝演出、書畫作品等多種形式宣傳《條例》,宣傳老年教育。
(二)高配協會主要領導。我市老年大學協會會長均由剛退休、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原地市級老領導擔任。市教育局局長、市委老干部局局長、市老齡辦主任等均為協會副會長。這些人一起為老年教育發聲,對爭取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支持,提升老年大學的社會影響力起了很大作用。
(三)建立例會制度。自2008年開始,徐州市老年大學協會將一年一次的年會改為每年兩次的例會。上半年定名為“教學工作專題研討會”,由市區各老年大學輪流承辦,交流踐行《條例》取得的教學成果;下半年為“協會理事會”,由各縣(市)輪流承辦,探討踐行《條例》的做法與經驗,研究辦好老年大學的舉措。每次例會除協會會員校的領導和有關人員外,還邀請承辦地的黨政領導及教育局、老干部局、老齡辦等部門的領導一起參會。以達到讓各級黨政領導了解《條例》,了解老年教育,重視和支持老年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老年教育“達標”制度。標準有兩項,一是要求各縣(市)區都要有老年大學,二是要按《條例》第十條的四款要求,建好老年大學。凡不“達標”的,不準掛牌,不得招生。
(五)開展創建“示范校”活動。活動分兩步走:第一步,由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老齡辦、市老年大學協會四個單位聯合制定“創建市級示范校的實施辦法”。根據《條例》精神,對市級示范校的組織機構、校舍面積、辦學規模、師資情況、教學設備、辦學經費等方面提出比“達標”更高的具體要求。第二步,鼓勵已評上“市級示范校”的老年大學繼續創造條件,申報“省級示范校”。這不僅對老年大學,對主辦及主管部門、各級黨政領導也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六)開展創建“市級特色老年大學”活動。《條例》第四條指出“老年教育應當突出老年人及老年教育的特點”,鼓勵特色辦學。為踐行《條例》精神,徐州市老年大學協會從2017年開始,在全市會員校中開展創建“市級特色老年大學”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一)踐行《條例》,全市老年教育面貌煥然一新。
1.高校、企業、社區和鄉鎮老年大學從無到有,不斷發展。踐行《條例》后,新增高校老年大學2所,企業老年大學4所,街道和鄉鎮老年大學12所。
2.縣(市)區老年大學從9所增至11所。全市5個縣(市)、6個區全部辦起老年大學。
3.縣(市)區老年大學全部達標成為“八有”學校。
(1)都有固定校舍。校舍面積最大的4959平方米;最小的500平方米。
(2)都有一定規模。規模最大的開設了30多個專業,學員人數達3000人次。規模最小的為11個專業,學員500人次。
(3)都有“三結合”的領導班子。各校都分別有從縣(市)、區退下來的領導擔任主要負責人,都建立了校務委員會。
(4)都有健全的管理機構。各校都設立了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等職能部門,保障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5)都有一支素質好、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全市11所縣(市)區老年大學共聘請各類專業教師305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66人,占教師總數的54.4%,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
(6)都有一支懂業務、會管理、熱愛老年教育事業、有奉獻精神的工作人員隊伍。
(7)都有適合老年教育的規章制度。如會議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以及教師守則、學員守則、優秀學員評比辦法、教師考核暫行規定、工作人員聘用辦法等。
(8)都有一定的財政撥款。縣(市)、區老年大學最高的為42萬元/年、最低的為5萬元/年。
4.全市縣(市)區的11所老年大學,分三批全部建成“市級示范校”,其中6所老年大學被評為“省級示范校”。
(二)市級老年大學是最大的受惠者。徐州有兩所市級老年大學,這兩所不同部門主辦的老年大學,在《條例》施行后都是最大的受惠者。
1.配備高級別校長,成立“三結合”的領導班子
《條例》施行后,市委為老年大學配備了高級別的校長。如徐州老年大學當時的校長是市委原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希龍;現任校長是中共江蘇省委巡視組原組長,曾任中共徐州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的陳美行。
“三結合”領導班子,是指班子中既有在職的(或剛退休的)有一定級別和影響力的黨政領導;又有熱愛老年教育事業、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管理干部;還有長期在教育系統工作,從事過教學業務,懂教育理論,也懂學校管理的專業人才。以徐州老年大學為例,現任7位校領導中,有3名原廳級領導干部(1名正廳,2名副廳);有3名校領導分別畢業于師范大學,曾長期從事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所有校領導成員都曾是徐州市各單位各部門的負責人,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2.增加財政撥款,改善辦學條件
3.增加校舍面積,擴大辦學規模
(三)踐行《條例》,各老年大學逐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辦學特色。
以徐州老年大學為例,學校根據老年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結合本校實際,在踐行《條例》中逐漸形成了適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即確立一組理念;突出兩個中心;抓住三項重點;創新“四個課堂”。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會刊《老年教育.老年大學》雜志2017年6月號曾發表《落實發展規劃,創設辦學特色》的署名文章,介紹徐州老年大學這一特色。
(一)踐行《條例》遇到的問題。
1.《條例》權威性不夠。國家層面尚未為老年教育立法,江蘇省的《老年教育條例》也未出臺,僅憑徐州一份地市級《老年教育條例》,不能引起全社會和所有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2.《條例》硬性條款少,執行難度大。徐州市2007年10月施行的《老年教育條例》是以倡導性、鼓勵性內容為主的地方法規,硬性條款較少,沒有獎懲措施,所以貫徹執行的難度很大。
3.《條例》有時代的局限性。徐州市的《條例》盡管其主要觀點、內容和《綱要》《規劃》基本吻合,但畢竟是十四年前制定的,不可避免地存在時代的局限性,許多條款亟待修訂和完善。
4.老年大學發展滯后的問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徐州和全省一樣,老年大學沒有統一的主管部門,《條例》盡管做了明確規定,但目前徐州市的19所市和縣(市)區老年大學中,仍然既有老干部局主管的,也有老齡辦主管的,還有教育局主管的。部門分割、職權分散,缺乏整體規劃,老年教育無法上規模、上水平、上臺階。全市老年大學發展滯后的問題仍然存在,老年教育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如:
(1)“一座難求”的矛盾未能緩解。徐州市現有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94.18萬,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18.59%。而全市19所老年大學(不含街道和鄉鎮)只能容納近6萬名學員學習,許多老年人連續多年報不上名。
(2)經費投入仍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綜觀全市,由于經費不足,有些老年大學教學設備陳舊,甚至有安全隱患;由于經費不足,有些老年大學請不起好教師,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由于經費不足,無法擴大校舍,不得不將許多想學習的老年人拒之校門外。
(3)城鄉發展失衡問題尚未解決。徐州的市、縣(市)、區都有老年大學,且辦得很好,但鄉鎮、街道老年學校目前能堅持運轉的只有12所。另外一些鄉鎮老年學校盡管已揭牌,但由于條件簡陋,缺乏教師,無法開展正常教學活動。
(二)踐行《條例》的體會。
1.老年教育必須立法。人口老齡化是我國新時代的基本國情,這也是21世紀不可逆轉的趨勢。據剛公布的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64億,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的18.7%。預計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4.8億,占比將達35%左右。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不僅對我國現代化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對老年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課題,發展老年教育的形勢和任務更加緊迫。為使老年教育有法可依,做到不以人廢、不以人存,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科學、高效、有序發展,老年教育必須立法。
2.“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有“話語權”。要發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者要爭取話語權。“話語權”來自哪里?來自自身的作為。有作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才有話語權,有話語權才能為老年教育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3.《條例》不是萬能的。《條例》施行后,對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條例》不是萬能的,不是說《條例》一經發布施行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條例》制定不易,落實更難。需要我們宣傳、踐行、爭取,老年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
4.加大對《條例》和老年教育的宣傳力度。老年教育已引起國家層面的更多關注。習近平總書記近幾年對如何加強老齡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宣傳、踐行《條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老齡工作指示精神,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我們要爭取全社會和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對老年教育的更多重視與支持。許多退下來的黨政領導干部來到老年大學后曾深有感觸地說,“在位時有職有權,能為老年大學辦事,但想不到;退休后無職無權,想為老年教育辦事,但辦不到。”我們要讓在位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退休前就想到老年教育,重視和支持老年教育,多為老年教育辦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