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中秋節那天,我在微博后臺看到一個孩子給我寫的信。信是手寫的,滿滿當當四頁稿紙,以圖片的形式發過來。信上的鋼筆字很清秀、很規矩。
我年輕的時候是職業編輯,因此對手寫的文字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在這四頁稿紙里,他講了自己的身世和故事,工工整整,文理通達。他所講述的人生十分不幸: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受人歧視,家庭氛圍很不愉快,甚至還有家人自殺,等等。
讀完這封信,我通過微博私信跟他簡短地聊了幾句。我問他現在的工作狀況怎么樣,他說他大學畢業后去了一家銀行,工作了四年,不是很愉快,也不能實現人生價值。正好北京有一家公司招人,他就來了北京。那是一家做小額貸款的公司,基本是靠騙人維持運營。他心里跨不過這道坎兒,公司允諾的工資也沒有兌現。
他是在很郁悶的時候,給我寫這封信的。我告訴他,我們觀復博物館正在開發一個App,他可以去試一試。
幾天后,他告訴我,他試過了,覺得那些崗位都不大適合。我問他學的是什么專業,他說統計學。我說,開發App正好需要一個學統計的人,你愿不愿意嘗試?他覺得自己沒能力做這份工作,很禮貌地說了“謝謝”,這事兒就過去了。
一個月后,還是在微博后臺,我收到他發來的一條信息。內容是:“斯人已逝,謝謝你在他人生的最后時刻,給他安慰。”當時,我的心一下子就沉到底了。
我通過所有可能的途徑,急切地想跟他的家人取得聯系,但是沒有聯系上。最后,他的微博永久關閉,內容全部被清空。
這個孩子,僅憑一手好字,就有無盡的價值。我當時還想,正需要這樣能做抄錄工作的人——我們有很多信件,手寫比電腦打印顯得更加親切。
如果他能夠跨過這道坎兒,他的世界一定會更開闊。所以古人說“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生活中的英雄。
很多年輕人羨慕我,我卻覺得,什么都不如年輕好。只要年輕,未來就有無限的可能。
人生的目標不一定宏大,有些人在達成所愿后才能感到愉悅。對我而言,很多目標根本達不到,但我一直在努力。
荀子說:“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公平是相對的,當你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感到不如意的時候,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態,了解自己在社會整體架構中不過占據很微小的位置,這樣你的內心才能強大。
(楊賀勤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對白:讓我們和更好的你聊聊》一書,辛 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