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峰
所謂“名貴特產”,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本應成為宣傳地方形象的靚麗名片,但許多名貴特產卻被充當了政商灰色利益鏈條上的“活動工具”。
在眾多名貴特產中,茅臺酒尤其顯眼,很多官員對茅臺酒情有獨鐘。
2020年10月2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剖析烏魯木齊市原副市長李某案。報道稱,李某認為自己處處高人一等,在接受老板宴請吃喝時,他在酒桌上刻意把人分三等,對應的酒也分三檔——自己喝十五年的“茅臺”,老板喝“水井坊”,下屬喝本地產的“三道壩”。他說:“我是副市長,怎么能和他們喝一樣的酒,只有我才能喝十五年的茅臺酒?!?/p>
自詡為“清官”的敦煌市委原書記詹某舟則“嗜玉如命”。2020年12月18日,詹某舟因受賄罪被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
詹某舟有兩大愛好。一好玉石,經過多年的“把玩”,詹某舟自詡是懂玉的行家,商人老板和干部送來的玉他先自己鑒定,認為好的才收,不好的就當場退回去。二好打麻將,老板們自然“心領神會”,爭相陪著打牌,變相輸送利益,詹某舟則“只贏不輸”。
廣東省一名處級官員告訴記者,有些官員的喜好被一些人掌握后,很多行賄者都會有針對性地去行賄,甚至導致受賄者家中“名貴特產過?!薄Ke例稱,廣東紀委原副書記、省監察廳原廳長鐘某堅特別喜歡蟲草,家中就有滿滿一面櫥柜存放蟲草。
福建武夷山市天心村號稱“中國巖茶村”,該村多位茶企老板告訴記者,很多茶企給政府官員送“禮品茶”很普遍,有些政府部門也會與一些茶企合作,定制一款“禮品茶”。這種茶不是哪個茶企都能做,還要看茶企的名氣是不是大,茶本身是否屬于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等。在采購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回扣現象?!氨热纾少彆r1000元/斤的茶,可以寫成2000元/斤?,F在反腐力度加大后,這種行為才有所收斂”。
有的官員給領導送茶時,在數量上甚至以“噸”為單位,可謂出手大方。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臨滄市委原書記李某平案的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2011年至2013年間,李某平為感謝時任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白某的關照,先后送給白某夫婦價值人民幣四十四萬余元的普洱茶四噸及價值人民幣十六萬余元的臨滄茶一噸,共計價值人民幣六十多萬元。
行賄的這些茶葉,李某平并非自掏腰包。時任普洱市政府秘書長王某證實,李某平先后安排他以政府接待用茶的名義采購三噸當年的古樹茶制作成茶餅后送到白某家。
反腐學者莊德水指出,跟其他方式相比,這類問題的腐敗性質一樣,但是表現形式上更有隱蔽性。比如有的看上去很普通,但可能價格昂貴,外行人也很難看出其價值;有的商家給其打上“品鑒”“非賣品”之類的字樣,給昂貴的價格打掩護。很多人在送禮時,會通過“官員親自品鑒”等形式,暗示官員價格,官員也會心領神會。
一些名貴特產進入官員手中后分為三種情況:有的自己留用或欣賞;有的將受賄物品當成行賄物品再次“轉贈出手”,從而拉長了這條利益鏈條;還有的則做起了“生意經”,將這類物品進行轉手倒賣。
茶企圈內“以茶洗錢”的腐敗操作手段并不鮮見。有的茶企老板或經銷商,會成為行賄者和受賄官員的“中間人”。一位知情者舉例稱,比如某行賄者想找一位官員辦事,就會問領導喜歡喝什么茶。官員稱某家茶店不錯,然后行賄者心領神會,就與該官員到某茶店喝茶,進而買茶。“這時行賄者不在乎多少價位,茶店說多少就是多少。官員拿到這部分茶,再折扣后退還茶店”。
還有茶企老板稱:“在反腐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我去看望一個重要的官員,直接給錢或金銀首飾他不敢收,我就給他很貴的茶,并暗示他價格,他可以自己收藏或放到市場上交易。”
在名貴特產的腐敗鏈條中,一些高檔禮品回收門店也是腐敗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一些官員受賄后,自己消費不了的物品,有的轉贈給其他官員,有的也會折價出售給一些禮品回收門店,從某種程度上講,這類門店的老板充當了官員洗錢的掮客。
2018年12月,中央紀委曾下發通知,要求嚴肅整治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牟取私利的問題。此后,多地結合本地特點,列出了詳細清單,例如,青海名貴特產主要是指冬蟲夏草、昆侖玉及其制品兩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紀委明確本地名貴特產包括:奇石、瑪瑙石、佘太翠玉石、肉蓯蓉、羊絨駝絨制品、珍稀動物制品、高檔酒等;新疆本地名貴特產清單則囊括了西紅花、新疆蟲草、新疆紫草、天山雪蓮和鹿胎、鹿茸等珍稀藥材,和田玉、碧玉、金絲玉、東陵玉等玉石,海藍寶石、碧璽、祖母綠、紅寶石、水晶等寶石。
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毛昭暉坦承,清單的公布便于辦案人員進行甄別和開展工作,從長遠看,名貴特產對官員的腐蝕是一種漸進性的誘惑。因此,一旦認定名貴特產和權力之間發生關系,不論價值多少,一律要算行賄受賄。
有專家表示,名貴特產腐敗問題衍生出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是在公務消費的報銷上存在漏洞。比如,很多官員以公務消費名義購買名貴特產送給相關領導,相當于“用公費行賄”。二是一些官員落馬后,這些名貴特產的價值與其受賄時相比,可能出現了很大的升值空間,因此這類物品的折價也出現難度,直接影響這類官員的量刑依據。
【原載《文摘報》】
插圖 / 你貢他獻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