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讀《雜文選刊》,尤其喜讀其中的“交流平臺”欄目。復讀往期相關內容,以讀攻讀,受益匪淺。
例如讀第九期中的“要升官,要發財,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奮斗”感悟文章。我找來原文再讀,感同身受的同時又讓我豁然開朗。其中有一段對市場現象的評說頗有意思,回頭去想,景區導游說的“左升官,右發財”的故事,只是讓游客逗留取樂。原文描述的那些人紛紛體驗,也不過是興趣所致,調皮一下而已。各位讀者請注意標題是加引號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誡讀者:“到任何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的真諦就是知足與努力!”
交流平臺,我每期首先“悅”讀。不僅僅溫故而知新,也通過交流的方式,使自身的認知水平再次提高。
(讀2021年9月“交流平臺”)
王 華(江蘇)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孩子的眼中,彎彎的月亮,可以是中秋咬殘的月餅,可以是留守兒童思念父母而殘缺的愛,可以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而缺位的童年……只要孩子敢想,敢寫在作業本上,老師就應該鼓勵、表揚,而不是把孩子“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不同視角一刀切,將“亂出頭的椽子”先刨掉。
久而久之,所有的孩子,發出同一個聲音,做著同一個動作,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思維,那跟拉磨的驢只轉著同一個圈有什么區別呢?
(讀2021年9月第44頁插圖)
潘蘭香(湖北)
當今社會,貪官的心最累。為何?
據了解,貪官一般只是批閱文件,發號施令,具體的活兒一般都由“小兵”干,他怎會感到累呢?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往上爬、如何壓別人一頭、如何多搞點好處上面了。而這些又談何容易?因為職位與好處是有限的,你想壓別人一頭,別人還想壓你一頭呢。為了使自己“吃香”,就絞盡腦汁地打擊別人抬高自己、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忘記了黨紀國法。如此一來,心能不累嗎?
(讀2021年9月《心累》)
屈廣法(安徽)
家長本應是孩子的人生向導,引導其自主樹立理想。可一些家長卻熱衷于充當設計師,試圖按自己的意愿規劃孩子的前程。子女選擇人生目標,家長不應喧賓奪主,包辦代替。因為孩子進步的強大推力在于興趣愛好,并非家長的一廂情愿。因熱愛而孜孜不倦,因辛勤耕耘而收獲頗豐。在內生動力作用下,借助天時地利,輔以百折不撓,實現包括賺錢在內的人生愿望當屬必然。至關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懂得,賺錢并非人生最重要或唯一的目標。切不可誘導孩子信念跑偏,誤入拜金主義的歧途。
(讀2021年9月《告訴孩子比賺錢更重要的是什么》)
馮 俠(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