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羅大仁
大腸桿菌是鵝的腸道常在菌,而鵝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感染該病常表現為敗血癥、腹膜炎等,使得病鵝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引起生殖疾病,重者甚至衰竭。成年種鵝感染該病后繁殖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對養殖戶造成損失。
病原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短小桿菌,該類病菌廣泛傳播于雞、鴨、鵝等禽類,在干燥的環境中可存在多月,但其在高溫及消毒劑作用下,抵抗力會變弱。
通常免疫力正常的鵝不會感染,但外部環境驟變、養殖戶不注意管理、生病等因素導致鵝抵抗力下降時,大腸桿菌即開始傳播發病。
病鵝和帶菌鵝是主要傳染源,傳播方式主要為糞便傳播,同時受污染的飼料、水、孵化用具等也是病原體的傳播媒介。

母鵝首先表現為精神不振,嗜睡,羽毛松亂,在發病初期下蛋量減少或產軟殼蛋,后續停止產蛋;其次是食欲減弱,腹部膨起下垂,運動速度變慢;同時頻發腹瀉,大便稀且呈黃白色,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呼吸困難,最后因衰竭窒息而死;死前表現為肢體抽筋、仰頭等癥狀。
公鵝主要表現為生殖器紅腫、潰瘍或結節;重者為生殖器表面生長大量綠豆大小壞死灶,痂塊下出現潰瘍灶,喪失交配能力,影響繁殖。
保持鵝舍的清潔消殺、通風環境、飼養密度和環境溫度的適中,做好飼料、水質的把控等;同時需進行定期消毒,特別是對種蛋、孵化器的消毒;嚴格控制進出飼養場的人員、車輛、設備等,防止病毒傳播,嚴格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在配種前對公鵝進行逐只檢查,凡外生殖器有問題的進行淘汰,不再種用;同時在種蛋入孵前進行消殺。
一旦出現病情,應先采用高敏藥物治療,如2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600 克兌相應比例水,全天進行一次飲服,連續使用四天。之后選用四黃止痢顆粒1 200克兌相應比例水,再進行全天集中飲服一次,連用四天,以此控制病情惡化傳播。
可從養殖場發病處分離大腸桿菌,制成相關滅活苗,并對鵝進行預防性的免疫接種。之后使用中藥材黃芩一類定期飲喂鵝,以此調和鵝腸道內的菌群,保護腸道正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