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平 徐瑞 韓年華 姜璐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是終末期腎病的常用替代治療方法,但該治療方法并不能完全替代健康腎臟的功能,與其他慢性病患者相似,MHD 患者多伴有各種合并癥,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透析后疲勞(Postdialysis fatigue,PDF)是一種常見且易被忽視的癥狀。其不僅影響患者的行為能力及生活質量,還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密切相關。另外,炎癥狀態、左心室肥厚也是終末期腎病常見的并發癥,參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因此,應探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PDF 的發生率、改善炎癥狀態、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有效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對MHD 患者采取運動康復治療可以改善其生理功能,提高心肺耐力,改善生活質量,為此本研究探討運動康復干預對MHD患者PDF、心功能和炎癥指標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MHD 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半年以上;②年齡18~72 歲;③存在不同程度的PDF 癥狀(采用疲勞問卷調查,根據四分位法判定是否存在PDF);④病情穩定,意識清楚,溝通能力正常;⑤自愿參加本項目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3 級或3 級以上、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等;②難以控制的高血壓(血壓>165/110mmHg)。剔除標準:①中途要求退出;②因各種原因(如病情變化)無法完成本項目。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透析治療方法所有患者規律血液透析,3 次/周, 每次4h,血流量200~250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器為聚砜膜,面積1.6m2。
1.3 PDF 問卷調查采用Chalder 疲勞問卷評分表(Chalder fatigue questionnaire,CFQ),2016年Picariello等[1]將該評分表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勞度評估,該評分表由11 個項目組成,包括身體疲勞(7 項)和精神疲勞(4 項)兩個方面,每個項目分為4 個效應尺度,即癥狀比平時輕(0 分),不比平時嚴重(1 分),比平時嚴重(2 分),遠比平時嚴重(3 分),總分0~33分。入選患者分別于運動康復前及運動康復6 個月后進行Chalder 疲勞問卷評分。
1.4 臨床指標收集記錄透析前和透析后患者的血壓(SBP/DBP),檢測入組時及運動康復6 個月后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C 反應蛋白(CRP)、腦鈉肽(BNP)、甲狀旁腺激素(PTH)、尿素清除指數(Kt/V)等臨床指標;并測定6min 步行試驗(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記錄6min 步行距離(6-minute walk distances,6MWDs);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左心室結構和功能: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s)、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1.5 運動康復鍛煉方法成立運動康復訓練小組,包括醫生、護士、康復師,小組各成員分工合作:①進行運動康復鍛煉健康教育,發放宣傳手冊和運動情況記錄本,并通過微信、短信、電話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監督;②患者均接受運動康復培訓,運動包括步行、體操、太極拳、自行車騎行、爬樓梯等;③每周至少3 次運動鍛煉,持續6 個月,并由患者或家屬記錄運動情況,包括運動時間和方式,最大心率及自我感受等。以出現輕度氣喘、疲乏及出汗為運動充分的標準,運動時心率不超過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00-年齡),根據患者自我感覺狀況定期調整運動強度,根據患者運動耐受情況逐漸增加運動次數和強度。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或U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本透析中心302 例MHD 患者完成Chalder 疲勞問卷評分,CFQ 評分7~31 分,平均(14.23±6.95)分,根據CFQ 總分的四分位間距(inter-quartile range)獲得四分位數(1/4,2/4,3/4)為13、17、23 分,<13 分為無疲勞,13~17 分為輕度疲勞,18~22 分為中度疲勞,≥23 分為重度疲勞。結果顯示,302 例MHD 患者中存在PDF 134 例,PDF 發生率為44.37%。根據入選標準,其中79 例PDF 患者入選本研究,中途退出3 例(1 例自愿退出,1 例因腦梗死退出、1 例因感染性心內膜炎退出),最終76 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男46 例,女30 例,年齡27~66 歲,平均(52.31±10.23)歲,原發病為慢性腎炎36 例,糖尿病腎病15 例,痛風性腎病3 例,多囊腎3 例,高血壓腎損害3 例,狼瘡性腎炎2 例,梗阻性腎病2 例,其他不明原因12 例。
2.2 MHD 伴PDF 患者運動康復干預前和干預后PDF 的轉歸情況比較76 例患者中輕度、中度、重度PDF 分別為26 例、32 例、18 例,平均CFQ 評分為(19.71±6.04)分,經運動康復干預6 個月后再次進行CFQ 評分,結果顯示輕度、中度、重度PDF分別為26 例、13 例、6 例,31 例轉為無PDF,其中原輕度PDF 中有20 例轉為無PDF,6 例仍為輕度PDF;原中度PDF 中7 例轉為無PDF,15 例轉為輕度PDF,10 例仍為中度PDF;原重度PDF 中4 例轉為無PDF,5 例轉為輕度PDF,3 例轉為中度PDF,6 例仍為重度PDF。運動康復干預前和干預后PDF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6.147,P<0.05);運動康復后CFQ 評分為(15.09±5.76)分,與干預前的(19.71±6.04)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826,P=0.000)。
2.3 MHD 伴PDF 患者運動康復干預前和干預后臨床指標比較運動康復干預前PDF 患者Kt/V、透析前SBP/DBP、血鈣、血鈉、血鉀、TC 及logPTH 與運動康復干預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康復干預后患者透析后SBP/DBP 均較干預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磷、TG 均下降(P<0.05)。見表1。

表1 MHD 伴PDF 患者運動康復干預前和干預后臨床指標比較(n=76)
2.4 MHD 伴PDF 患者運動康復干預前和干預后左心室結構功能、6MWDs、營養指標、炎癥指標比較運動康復干預后,LVEDd、LVEDs、BNP 及CRP 較干預前下降,LVEF、6MWDs 及Hb 較干預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康復干預后AlB較干預前升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HD 伴PDF 患者運動康復干預前和干預后左心室結構功能、6MWDs、營養指標、炎癥指標比較(n=76)
MHD 患者受到多種合并癥影響,導致日常生活耐力下降;炎癥、心臟擴大是MHD 患者常伴有的癥狀,且易導致PDF 的發生,PDF 限制了MHD 患者進行日?;顒?、履行職責等能力[2]。PDF 并非客觀指標,需要選擇良好的測量工具來評估其嚴重程度,CFQ 在MHD 患者疲勞測量中具有特異性,分數越高表示疲勞程度越嚴重[3~5]。PDF 發生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血液透析的高負擔直接相關;其他因素可能也會導致患者疲勞,如透析治療中的體液轉移、尿毒癥毒素、貧血、炎癥過程、心理健康狀態等[3,6,7]。有研究表明,有日常生活功能障礙的患者PDF 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明顯高于正常透析患者[8]。本研究顯示MHD 患者PDF 發生率達44.37%,表明MHD 患者出現PDF 比較常見。
隨著終末期腎病的不斷增加,延長MHD 患者生存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已成為腎臟病學領域新的綜合管理目標[9]。規律運動康復鍛煉是提高MHD 患者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相關實驗室指標及預后的有效方法。雖然PDF 的發生與透析因素有關,但非透析因素亦參與其中,Gordon 等[10]研究發現每日體力活動與PDF 密切相關,開展經常性體育運動是一種可改變的非透析因素,有可能改善PDF。對慢性腎臟疾?。–KD)患者的運動干預措施主要有三類:有氧運動訓練、抗阻運動訓練及有氧運動結合抗阻訓練[11]。薈萃分析表明,血液透析和非血液透析的CKD 患者有氧運動后心肺功能、運動時間和疼痛、一般健康情況均顯著改善[12];另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有氧運動能改善呼吸功能參數、營養狀態及氧化應激狀態[13]。國內研究顯示,康復運動可以明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質量,降低疲勞程度,改善營養狀況,減少透析低血壓的發生[14~16]。然而我國MHD 患者尚未廣泛開展運動康復療法,這可能與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缺乏運動康復相關知識有關。本研究項目開展前對透析室相關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熟悉并掌握運動康復的理念和方法,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康復干預對MHD 患者具有多重益處:①改善透析后低血壓。運動康復干預后透析后SBP/DBP 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對于透析后低血壓患者具有改善作用,與相關文獻一致[16]。②改善炎癥狀態。運動康復后,患者炎癥指標CRP 下降,提示炎癥減輕。③改善貧血、營養狀況,改善高磷血癥狀態。運動康復后Hb 上升(P<0.05);AlB 雖上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與入選患者總體AlB 水平較高有關。干預后血磷下降,而高磷血癥是MHD 患者常見且較難控制的并發癥,提示運動康復有助于改善MHD 患者礦物質代謝紊亂。④改善左心室結構和功能,提高心臟運動耐受能力。運動康復干預后反映左心室結構指標LVEDd 和LVEDs 得到改善,LVEF 和6MWDs均明顯提高,心衰指標BNP 下降。⑤改善PDF 狀況。通過有規律的運動康復訓練,CFQ 評分明顯下降且PDF 程度減輕(P<0.05)??傮w來說,本研究表明運動康復鍛煉可以改善MHD 患者PDF 狀況和炎癥狀態,同時改善貧血和左心室結構功能,緩解心衰癥狀,有助于實現生理康復,利于患者回歸社會和家庭。分析其機理在于規律運動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增加心搏量,這均有利于增加器官灌流量,同時,運動可以增強心血管系統的應激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低血壓和心衰,進而改善PDF 癥狀;運動可促進透析患者體內啡肽酶釋放,而內啡肽具有類似嗎啡的作用,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微循環狀態,調節情緒,具有多種有益的生理效應[15];規律運動可調節MHD 患者的免疫系統,改善患者體內炎癥狀態,進而延緩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這些作用均有助于減少心衰及PDF 的 發生。
總之,運動康復可以幫助MHD 患者改善左心室結構功能、炎癥狀態和PDF 發生情況。運動康復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今后,血液凈化室應為MHD 患者積極參與運動康復提供指導和創造條件,制定個體化的運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