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青,朱揚清,王 寧
(1.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201411;2.蘭州大學,蘭州 730000;3.安徽行政學院,合肥 230022)
隨著《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的頒布,各高校圍繞著“雙創”教育展開了深化改革。各類圖書館則以創客空間為平臺為大學生們、創客們提供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創意創想的物理空間、服務支持乃至技術支持,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一線管理人員,其參與創客空間的建設程度、服務意識的高低等將直接影響到創客空間的育人效果與服務質量。由此,本文以從事創客空間一線工作的館員為視角,研究影響其工作成效的激勵因素,結合研究結果來采取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以期為館員服務效果的改善,工作積極性的提升提供理論依據。
創客空間即為創客們提供線上線下交流學習、產品構思、項目雛形孵化、知識資源互通共享等的網絡開放式平臺或物理空間。國外首例來自德國柏林1981年創建的混沌電腦俱樂部,美國和法國是創客空間的主要聚集地[1]。國內首例來自中國科學院2012年推出的“創意空間”,即利用文獻情報、技術智力等自身優勢實現與企業的強強合作。2013年上海圖書館以“激活創意”為主旨,從數字化知識和藝術創意體驗的角度,向創客們呈現了智能化的創客空間[2]。
在中國知網上以“創客空間”為關鍵詞搜索,文題中含該詞或與其相關的且發表于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507篇,增加“館員”一詞,核心期刊文章數為48篇(截止2020年6月1日),因此,以從事創客空間相關工作的館員為研究對象的成果有待進一步擴充。其中較為典型的研究成果有:章潔等從創客空間服務的角度,提出加強館員培訓與服務隊伍的專業化[3];吳瑾建議館員須增強溝通協調、數據管理以團隊協作等的能力[4];欒冠楠等從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的角度,通過甄選、培訓和健全考核以及思維轉變、加強能力建設和對外合作等的形式來全面提升創客空間的服務質量[5];李小聰等以扎根方法就館員參與創客空間建設的意識、平臺、成本和氛圍進行了探討。涉及館員激勵模塊,國內學者萬文娟強調除物質之外,要用目標、信任、發展以及保障等角度展開激勵[6];也有從館員自身需求[7]、雙因素理論[8]等角度展開論述的學者。
綜上,學者專注于如何提升創客空間的服務質量、館員的自身素質等角度展開了諸多研究;在館員激勵上,更多的背景均是在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下進行的,主要圍繞著激勵理論、激勵的不同方式等探討激勵因素及機制的構建,很少就從事創客空間一線工作的館員角度探討相關因素間的關系及作用。因此,本文聚焦負責創客空間工作的館員,針對此部分受眾展開針對性調研,研究何種因素對其工作效能的提升有實質性影響,并采取何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來激發館員認真工作提升創客空間服務質量與成效,并豐富此領域的研究成果。
本文直接引用課題組原問卷題項中的“地域、年齡、性別、學歷、專業背景、您所在圖書館的類型、您在創客空間的工作年限”等指標外,將創客空間館員激勵體系重組精簡為如表1所示,同時,以李克特5級量表式直接引用原問卷選項設置即“非常重要;比較重要;重要;比較不重要;完全不重要”,對應“1~5”分進行賦分。

表1 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
在課題組原問卷設置的基礎上,從創客空間館員激勵的視角,將原問卷對應題目進行重組精簡,在EXCEL軟件上完成初期數據整理,并借助SPSS24.0完成問卷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以及均值計算,并在AMOS24.0的平臺上完成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而得出相應結論。
信度以Cronbach's alpha系數值進行檢驗,此次問卷的調研題項整體信度值為0.976,價值激勵、成長激勵、保障激勵和環境關系激勵4模塊的信度值分別為0.910、0.952、0.922和0.945,即各模塊信度值均在0.8以上,表明問卷的整體穩定性較高。效度以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展開,結果顯示,整體KOM值為0.970,價值激勵、成長激勵、保障激勵和環境關系激勵4模塊的KOM值分別為0.840、0.945、0.863和0.932,即各模塊KOM值均在0.8以上,且各模塊bartlett球形顯著檢驗結果均為0.000(P值<0.05),因此問卷結構效度良好,且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調研對象基本情況:據表2和表3結果顯示,此次342位受調研對象的顯著特點為:集中于廣東、安徽、遼寧、上海、四川和浙江等地域,分別占比為14.33%、13.45%、9.36%、9.06%、8.48%和8.19%,年齡以31~40歲為主(146人,42.7%),女性居多(177人,51.8%)、學歷與專業以本科和文科專業為主(174人,50.9%;178人,52%)、調研對象集中于公共圖書館(197人,57.6%),且從事創客工作1~2年為主(144人,42.1%)。

表2 地域分布(N=342)

表3 調研對象基本情況(N=342)
評價指標均值統計:即對22個激勵指標的平均得分和標準差進行統計。由于“1”代表“非常重要”直至“5”代表“完全不重要”,因此,平均得分越低表示此項指標激勵作用的效果越明顯,經計算并按平均得分升序排列得到表4。

表4 激勵指標均值標準差統計(N=342)
表4結果顯示,22項指標中空間功能和設備設施的均值分別為3.77和3.47,均在3分以上,分值在重要與比較不重要區間內,且偏向于比較不重要,說明館員在上述指標中并不看重此兩項指標,即對館員的激勵作用亦將不明顯。剩余20項指標的平均得分均在“1~2”區間內,表明這些指標界于“非常重要與比較重要”之間,且偏向于比較重要,說明均對館員的激勵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結構方程模型是一種線性統計建模實證分析工具,能估計潛變量與觀測變量間以及潛變量間的相互關系,其假設模型和數據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結構方程模型對相關參數的估計。本文借助AMOS24.0,采用極大似然估計(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剔除空間功能和設備設施兩項指標后,針對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中所涉及的4個潛變量和20個觀測變量構建結構模型完成驗證性因子分析。經檢驗和指數修正后的模型整體與各維度測量結果通過適配標準,具體詳見表5。

表5 模型適配標準匯總表
在滿足適配標準后,構建起了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的一階因子模型(詳見圖1)。

圖1 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一階因子模型及參數估計
圖1結果顯示:其一,涉及4因子20項指標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因子載荷均>0.50),且維度間相關系數已過顯著性檢驗且相互作用的關系非常明顯。其二,相關度最高項為價值激勵與保障激勵(0.94),即當因素保障激勵對價值激勵的貢獻提高一個百分點時,那么價值激勵將對創客空間館員激勵作用效果的貢獻將提高0.94個百分點;其三,以此類推,價值激勵與成長激勵,環境關系激勵與價值激勵的相關度分別為0.92和0.90;保障激勵與成長激勵,環境關系激勵與成長激勵的相關度分別為0.91和0.90;保障激勵與環境關系激勵的相關度為0.93。其四,根據各維度兩兩間的高相關關系,將通過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一階4項潛變量能否反映出共因子。
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見圖2):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的二階模型均達到適配度指標標準(χ2/df值為2.897,以及TLI、CFI和RMSEA分別為0.949、0.957和0.075,即模型擬合度在可接受范圍內)。

圖2 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二階模型
經標準化系數歸一化處理后,4因子20項指標的權重便可確定,公式如下:

如價值激勵的權重為:Y=0.96/(0.96+0.95+0.98+0.95)=0.25。經計算得到4因子20項指標的所有比例。詳見表6。

表6 創客空間館員激勵評價體系指標權重匯總表
表6結果顯示:第一,在4項因子中,保障激勵所占權重最高(0.255);第二,價值激勵模塊,挑戰激勵和成就激勵并列第一(0.051);第三,成長激勵模塊,職業發展位列第一(0.052),職業素養、工作績效、創新能力、溝通協作和晉級激勵指標位列第二(均為0.050 );第三,保障激勵模塊,資源制度和績效評價位列第一(0.052),收入福利位列第二(0.051);第四,環境關系激勵模塊,協作關系位列第一(0.052)。
在4項因子和20項指標中,保障激勵對創客空間館員的激勵效果最為明顯,權重亦最高,即342位從事與創客相關工作的館員認為:通過完善的制度與資源支持,結合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以及對績效的合理評價,確保館員能獲得對等報酬與獎勵,將對從事創客系列工作的館員起到積極作用。其中,有政策制度、相關資源為創客空間發展提供支持的資源制度和對館員在創業空間中所取得的業績能有客觀評價的績效評價尤為重要。
在價值激勵維度,挑戰激勵和成就激勵對創客空間館員的激勵效果最為明顯。即適當設置部分難度適中且具備挑戰性的工作,且鼓勵館員與創客共同完成,并通過業績考核的形式加以肯定,將對創客空間的館員起到激勵作用。
在成長激勵維度,職業發展權重最高,即針對創客空間館員培養的核心因素是職業發展,可圍繞著館員的職業素養、創新能力、溝通協作等位列第二的因素著手,逐步提升其工作效能、服務質量,并以此作為其未來職務或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進而實現其職業的發展,這將對其起著積極的作用。
在環境關系激勵維度,館員能否與創客間形成良性的互動甚至協作的關系,將對館員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即創客既是館員的服務對象,也是業務或項目上的合作伙伴,如能達到良性互動,即亦反映出創客對館員工作的認可,在認可前提下的互動又會進一步促進雙方深入的協作,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經342位館員對22項指標的評價后得出:具有適合開展創新性活動的個性化創客物理空間與模式即空間功能,設備齊全,設施完備,為館員工作提供便捷的設備設施,此兩項指標相對于其它指標來講,基于館員主觀評價的角度,激勵館員工作效能提升的作用效果有限。
1.健全創客空間運行的配套制度與資源支持
配套制度與資源支持作為影響館員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激勵因素,將對創客空間運營的規范性、持續性以及館員工作的成效等各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制度與資源涉及創客空間的職能定位、日常管理、運營經費、資源分配、人員配置以及評價制度等各個模塊,做好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將對創客空間的長效運行以及館員工作的持續激勵起著積極作用。
2.完善創客空間館員的業績評價體系,明確其職業發展通道
科學合理的業績考核體系作為影響館員激勵成效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內容。創客空間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逐步提升,需要確保從事創客工作的館員的業績能得到客觀公正真實的評價,能覆蓋館員與創客相關工作的各個方面,并以此為基準,作為館員職業發展、職稱晉升、職務提升的重要依據。
3.加強館員與創客間的協作
館員與創客間的良好互動和協作關系將有利于推動館員工作。館員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在圖書館創客空間運營的模式和要求,與創客就知識、資源等各方面實現互通共享、協同創新,提升館員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4.加強館員培訓,適當增加工作挑戰性
創客空間作為近年圖書館新興的服務,對于館員整體素質要求較高,部分創客空間涉及的服務項目在傳統圖書館的業務中未曾出現。由此,結合研究結果,圖書館可從自身定位出發,加強館員在職業素養、創新能力、溝通協作三大方面的培訓力度,提升館員整體素質的同時,在業績考核中適當設置部分難度適中且具備挑戰性的工作,鼓勵館員能與創客們協同創新共同完成,促進創客空間更好發展的同時,持續激發館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