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如
今年9月,我的兒子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
開學那天,他開開心心地去上學,在校口與我分別后,便轉身走進了校園,留我在校門外巴巴地淚眼婆娑。這一整天我都寢食難安,擔心他會不會哭,擔心他能不能順利地找到教室,擔心他會不會好好吃飯,擔心他能不能認真聽講……而兒子留給我的,唯有微笑著再見和堅定的背影。
原來,這就是龍應臺筆下的目送??!年少時讀《目送》,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自己親臨目送的場景,才明白目送孩子漸行漸遠時的半憂半喜。未來,我的兒子會奔向更為廣闊的世界,我是想追也追不上的,只能默默地看著他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
那天放學回家后,我把早上的情景說給兒子聽,他自顧自地低頭玩玩具,沒有作聲。但從那以后,每天早晨在校門口分別前,他都會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三步一回頭地與我告別,直到拐進校門再看不到我的身影。
兒子把我的話都聽進了心里,把對我的愛都展現在行動里。而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兒子的愛已慢慢變得深沉含蓄。小的時候,他喜歡摟著我的脖子,在我的臉上使勁地親了又親,嗲聲嗲氣地說:“媽媽,我好愛好愛好愛您??!”現在,兒子長大了,懂事了許多,表達愛的方式也大有不同,他很少再直接地說好愛好愛您,但他會拉著我的手,意味深長地說:“媽媽,我希望您能活到一百歲!”追問他為什么想要媽媽活到一百歲,他才會說出:“這樣我就可以和您在一起待很久!”
人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其實細細想來,孩子對父母的愛更是無私、純粹。
抖音上有一條甚為感人的視頻,媽媽試探性地從女兒的碗里夾走一塊香腸,那是她最愛吃的菜,小女孩抬起頭來看了看媽媽,沒有作聲,然后把自己碗里所有的香腸,全都夾到媽媽的碗里。小女孩對媽媽的愛,沒有言語的表達,盡在無聲的行動里,既無私又純粹,隔著屏幕都感動了無數人,獲得了無數贊。
朋友家的孩子剛上幼兒園,一天放學回家后,他從書包里拿出一塊用紙包著的紅燒肉,遞給我的朋友說:“媽媽,中午學校吃紅燒肉,是您最愛吃的,我留了一塊帶回來給您!”朋友看著孩子手里的紅燒肉,感動得熱淚盈眶。
孩子用自己的獨特方式,悄悄地寵愛著自己的父母,毫無條件,絕對信任。孩子對父母的愛,遠遠超過父母的想象。
楊濤摘自《亳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