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琴
弟妹們都成家后,我們想帶孤身一人的婆婆進城生活,卻被她一口拒絕,說鄉下暢快自由,空氣又好。丈夫連哄帶騙,總算把婆婆帶進了城里。
婆婆來后,住在離我們不遠的小區。剛進城時,她不適應每天拘謹在樓房里的生活,隔三差五地要求出去找活兒干,卻不想自己都是需要別人照顧的年齡,誰還敢給她活兒干。試想,半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在農村雖說辛苦,卻守得眼寬天藍、鄰里相融,自然看不慣城里人即使對門都不來往的冷漠,更受不了斗室的狹窄空間。
我們被她纏得沒法說,便想著看有什么能適合老人的活計,也好讓婆婆手里有了活兒做,就可以此解悶。正巧端午前夕,市里正在舉辦香包展,我們把她領到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香包展會,這著實給婆婆打開了一個新天地。展臺上翩翩起舞的孔雀、飛翔的小鳥和憨態可掬的十二生肖等造型,婆婆看得兩眼放光,連連說自己也能做出來。我買回了碎布頭和彩色的十字線,婆婆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婆婆視力好,以前在鄉下也做手工,但那是應對穿用而為,談不上精致高雅??凑褂[開闊了她的視野,激活了她因田間勞作而被壓抑的藝術細胞,回家后,她就穿針引線地忙碌起來。等我們周末過去一看,只見窗臺上立著一排攀在枝頭的喜鵲在嘰嘰喳喳;電視柜邊上是串起來的一堆蒜骨朵,拇指肚樣大小,紅黃綠粉,一片嫣然;就連沙發、茶幾上也放著剪好的紙樣兒。婆婆沉醉其中,完全忘記了無聊和寂寞。
婆婆給家人做夠了各式香包,又計劃給每家做一個掛件。她用細鐵絲綁了四個相同的長方形支架,纏上彩線,中間一對栩栩如生的鴛鴦,在新枝綠葉的陪襯下,露出半個身子,欣喜地向外張望,底部的彩穗上是閃著亮光的各色珠子。這是婆婆對兒女們生活的美好祝愿??!我們把它掛在門后進出看著,一家人相約要更加努力地生活,不辜負老人的殷切期望。
在和院里的老人們交談中,婆婆了解到附近有家香包公司外包活計,就去領了樣品,是把那些機器做的圖案填充縫合成一個立體的動物造型,按大小幾毛錢到一兩元計費。慢慢地,婆婆了解了香包的銷售渠道,覺得給別人打工利潤小,就開始自作自銷。婆婆選擇容易上手的小物件兒,批量制作,我們陪她拿到街上去賣,剩下的批發給香包公司,三五年間竟也賺了萬兒八千元,惹得周圍的老人都來向她取經?,F在的婆婆天天沉浸在香包制作中,等到了端午季節,婆婆把做好的香包掛在特制的架子上,每天早早地推出去賣,其精神和精力就連我們兒女都望塵莫及。我們只有在下班后才能趕去給她幫忙,期間想換她回家休息,婆婆是絕對不放心的,怕給她賣低了價格。我們誰也不曾想到,婆婆進城養老,竟會意外與“藝術”結緣,變成了一個通曉香包產銷套路的“藝術家”,自己高興,還在小區周邊享有了不錯的聲譽。
賣的錢雖不多,卻是婆婆的精神寄托。做手工不但給婆婆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樂趣,也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有尊嚴有成就地活著,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幸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