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步入中年,一般都要見到或經歷一些生離死別,對此,我好像已經看淡了些,感覺正常了些。但是,在這個夏日,我對一位文友的去世,仍是不能自已、心痛不已。這位文友就是河南省作協會員、嵩縣作協名譽主席龔堅。
驚聞龔堅主席5月13日去世、享年69歲的噩耗,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在前不久,我倆還通了電話。他仍是那么健談,聲音仍很洪亮,沒有任何異常之處。但我又知道,這是必須接受的事實。我的心再也平靜不下來了,那以往的一幕幕出現在眼前,恍如昨日。
屈指算來,我與龔主席相識已經十多年。第一次遇到他,是參加洛陽市作協組織的一次文學活動。文友給我倆相互介紹后,他很高興,熱情地握著我的手說:“我早就讀過你寫的文章,還聽欒川縣作協朱保太主席介紹過你。你年紀輕輕,文章就寫得很好,也很有領導才能,真是年輕有為。嵩縣、欒川同吃一條河里的水,又是鄰縣,親得很,我們今后多交流。”他幾句樸實的話,很快拉近了我倆之間的距離。后來,我任縣作協主席后,參加市里的會議和活動就更多了,我們的交往變得越來越密切,后來成了忘年交,我就稱他龔兄。我們不見面時,就打電話、發微信交流,探討如何做好縣級作協工作,如何搞好文學創作。他給我訴說苦難的童年時光,艱苦的青年歲月,一再感謝當今黨的好政策,百姓安居樂業,吃穿不愁。我倆幾乎無話不談,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我對他寫的好文章做一些評價或交流,他總是謙虛說寫得不好,還得努力學習和奔跑。卻又反過來和我說:你的小說、散文創作有標新立異的好勢頭,漸入佳境,特別是小小說創作在全國應該也是掛上號的,要繼續努力創作。我知道,那是他以長者、老師、朋友的多重身份,一直在鼓勵我。其實,我還要向很多老師們學習。
我有一個習慣,即對公眾號或朋友圈發布的好作品,不管作者是認識的或不認識,除了自己學習還要轉發朋友圈,甚至一天發好幾篇。我知道這樣可能會打擾到很多好友,但基于對好文章的愛不釋手,還是沒改掉這個習慣。讓我非常感動的是,龔兄總是對我轉發的文章積極學習、點贊和留言:真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好主席;像你這樣無私幫助他人的人已不多見了……他沒有厭煩我在朋友圈的打擾,反而包容并進行友好的評價,讓我覺得很溫暖。
其實,龔兄無償給文友們做的嫁衣數不清啊。
龔兄的善良,我是有深切感受的。2016年冬天,他到女兒家小住幾天。一天傍晚,在朋友圈發了一首詩歌《賣烤紅薯的老人》:“他紋皺的壟溝爬著紅薯,他滄桑的臉色墜著紅薯,他粗糙的裂手結著紅薯,他渴望的目光凝著紅薯/他跺著腳把冰雪吻化,一任寒風把唇凍成紫茄,一任頭發被刮成荒草,一任時間把他雕成雕塑/他盼春盼夏盼秋光臨,來嘗他的辛酸、甘甜,失望編織的希望,在他臉上溢不出春色/我在他爐前站了很久很久,毅然掏錢說買圪塔紅薯,他臉像喝了興奮劑,一下把秤桿翹上了天。”
我看到后,第一直覺就是龔兄又辦好事兒了。就留言:為心系蒼生,有悲憫情懷的善良的龔主席點贊。接著我們打電話聊到,他看到一位老人在雪地上賣紅薯,凍得嘴唇烏紫,但很長時間沒人買,心里難過,本來不餓,但還是掏錢買了一塊紅薯。說著說著,他話語哽咽了。
5月14日上午,我本打算去送龔兄一程的,但因工作沖突實在不能前往。我連忙給嵩縣文聯主席張相正、作協主席羅飛打了電話,請他們轉達我對龔兄的哀悼、向龔兄的親屬謹致唁慰并致歉。
這個周末的傍晚,夏雨淅瀝。我與文友范小紅交流悼念龔兄時,他留言:你是龔主席生前最好的文友。“最好的文友”——我慚愧萬分啊,不爭氣的淚水奪眶而出。
龔兄在文學創作中很勤奮,在多家報刊發表了作品。記得2012冬天,龔兄的作品集《傾聽心音》出版,準備舉辦研討會。他邀請我參加會議,那時我正在鄭州學習不能回來。他就囑咐我寫幾個文字,我欣然應允寫了賀詞。《傾聽心音》一書出版后,我非常有幸在第一時間讀到。此書收錄了龔堅先生的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題材的作品,此書優美的文筆、引人入勝的作品使我很震撼,看到此書我久久不舍得放下,更是不僅擊節叫好。第一個優點,這是一部有靈魂,有個性,有方向的優秀作品集;第二個優點,這部作品集語言質感非常好,不少句子使人過目難忘;第三個優點,這部作品集鄉村氣息非常濃厚,他把那些生活故事、家長里短等信手拈來,然后是縱橫開闔,瀟灑自如,讀來真實感人,如臨其境……
那天研討會結束后,龔兄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會議情況,說開得很成功很圓滿,語氣里滿是喜悅。我真替他高興!同時,他又對我寫的賀詞表示謝意,讓我很是不好意思。
再讀這封賀信時,主人公龔兄卻已駕鶴西去,怎不叫人哀思綿綿?
夜深人靜,夜已深沉!
2021年5月14日,是龔兄回歸大地母親懷抱的第一個夜晚。漆黑的夜晚里,不知他在那個世界是否安好?我不知道他距離我們是近還是遠?但我閉上眼睛,感覺龔兄就在不遠處,不近也不遠。他仍是那么憨厚,仍是那么和藹,仍是那么笑容滿面,仍是笑聲朗朗,仍是聲情并茂朗誦著詩歌,他渾厚的聲音回蕩天宇。
龔主席,龔好人,龔老師,龔老兄,一路走好!
此時此刻,我仰望遙遠嵩縣方向的白云山,盡管夜幕厚重,我卻好像看到了那里有棵松樹,它枝繁葉茂,傲然挺立天地間。龔兄啊,你莫非已化作一棵勁松?一定是吧!你呀——肯定在巍峨白云山之巔,歲歲年年守望家鄉,遙望親人!
(2021年5月14日夜匆草)
(作者簡介:崔永照,河南省欒川縣人,本科文化;中國自然資源作協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小小說學會理事;洛陽市作協理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小小說學會副會長、社科聯委員,洛陽文學院第三屆簽約作家;欒川縣文聯副主席、縣作家協會主席,某內刊執行主編;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多次獲獎,并入選各種年度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