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后拍攝的第一部戰爭片。為拍好這部電影,陳毅元帥與粟裕大將親自擔任顧問。電影取材于1947年解放戰爭中的華東戰場。面對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他們率領華東野戰軍,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果,其中要數萊蕪戰役最為傳奇精彩。
粟裕對戰爭中的細節非常熟悉。他特地邀請兩位導演等主創人員到北京,給他們詳細講解了當時華東戰場上的軍政態勢。在講到1947年2月的萊蕪戰役時,粟裕說:“這次大規模運動殲滅戰總共打了63個小時,共殲敵5萬多人,而我方傷亡6000余人。”時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的王耀武曾不解地說:“5萬人3天被消滅,就是放5萬頭豬叫共產黨來抓,3天也抓不完啊。”對于我軍為何如此神勇的疑問,粟裕為他們解開了謎團。我軍抓住萊蕪戰役北線戰機,迅速北上,集中53個團的兵力,解決國民黨第73軍和第12軍1個師,隨后迅速直奔新泰,火速拿下敵人的第46師,并向膠濟線進攻。最后,在萊蕪以北設伏,布成口袋形陣地,當敵人進入口袋后,我軍立刻攔頭斷尾、兩翼夾擊,迅速將敵人殲滅于運動中。
在談話中,粟裕對劇本中要炸掉彌河大橋提出建議,認為炸掉彌河大橋損失太大,不如改成炸彌河大壩,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投資。
(三川摘自《環球人物》2021年第4期,毛予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