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贛南
——讀散文《贛南血型》有感
風,離開西伯利亞
向南,再向南
中原讓出寬闊的通道
好讓勁烈的漢子
去探探遠山中的巨人
越來越清晰的贛南
百越人,離開了這里
秦朝十萬大軍,離開這里
也有留下的,是張九齡的故鄉
也有沉淀下來的,是
鐘紹京的書法,蘇軾
辛棄疾的詩詞,還有理學
王陽明的思想
切換畫面,江浙絲綢來了
景德鎮瓷器來了
湯顯祖的牡丹亭,也
從容幽美地來了……
北方的客人,逆流而上
尋找暖身的棲息之地
戰亂,災荒,饑饉
失魂落魄
貶官,商旅,遷客
把思念的井,變成春夏秋冬
梅關的風,筠門嶺的雨
攀過重重隘口
中原的文明烙下多少腳印
一個腳印,一個希望
一個希望,一個新民系
這里,不只近悍尚斗
小王朝堅韌中更迭
這里,上堡梯田哦,勤勞的圖畫
還有不變的秉性,是無懼
那十八灘頭,兇險浪急
丹心、汗青、傲氣
這里,峰巒敦厚,江川純清
聽一聽,私塾的瑯瑯書聲
街角堂前,采茶韻調
悟一悟,馬祖結廬的揚善苦心
三僚村莊,中庸之道……
世界的目光聚焦過來
老表們,風雷激蕩起來
中華蘇維埃挺立起來
沙洲壩的水,清甜起來
風景,這邊獨好
自帶公糧去辦公哦,連送
八子當紅軍
群山綿延,杜鵑紅
江水滔滔,十萬魂
這里處處英雄
每一場風云之后
贛南,你可以
撣撣浮塵,拂拂袖
看吧,看吧
贛、粵、閩、湘出通衢
閉上眼
號角新征程,馬蹄聲
一片片
母親的汗水
母親的雨水,在稻田里踉蹌
最終流向山腳最低那塊
田中凸起一塊石頭,很倔強
水流怎么也不肯
把田埂刷直
一只蜻蜓
發現了這片海洋
頻頻彎曲身子俯沖
迅速地
把所有主權收納
老黃牛則沒那么利索
需喘上半天的粗氣
才能把最小的那塊田走完
其實這片山田,遠遠眺去
頗像一排天梯
往上走有全家人的口糧
往下行有歇息的地方
比如那塊,田中凸起的石頭
母親在雨停時,能把她的
蓑衣晾在上面
南方的雪
這是南方,居然下雪了
就如屋脊的梯田
多收了三五斗糧罕見
山脊成了白色
柿子樹成了白色
出村的道路成了白色
院墻是白色
炊煙被染成白色
母親讓灶臺也冒出白色
好像
白色并不單調
如添加些雜質
反而容不下沙子
其實我渴望下雪
好讓刺骨寒冷
凍醒懶散的神經
身上的臭蟲也無法衍生
然后抽出一張白紙
復制下
難得的白色
上進的柳樹
新修一條村道
有好事者在路旁
栽上雜七雜八的樹苗
想打造風景
一株小柳
有幸從無人問津的塘岸
移居于此
它清楚機會難得,必須
好好報答人們
它必須長出婀娜多姿的造型來
當兩側的同伴筆挺向上時
它則斜挎身子橫向伸展
想學它母親的樣子:
萬條垂綠,微風點點
終于,它可以出人頭地
終于,路人忍無可忍
于是
鋸子截斷了
它的成就
小鎮
有個小鎮
夢里,常與我嘮嗑
一個沒通火車的地方
滿山的針松,搭起
遠方火車的征途
操著客家口音的街道
談笑間,老王剃掉娃娃的胎毛
我偷來家里的稻米
換成曾掌柜的手工米棵
神奇的圖書店鋪
讓我見識了空城計
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和
魯迅、老舍、冰心等前輩打起交道
后來我決定去看看火車
導致我留在有火車的地方
遠離了牛背上的笛聲
遠離母親的嘮叨
深夜,夢在大海里踉蹌
如有一天,能坐著火車回小鎮
定先看看針松林
逝不去的鄉愁
瓦屋前的菜地
一排黃瓜藤兒拼命躥高
金色的花,閑不住的蜂兒
即使夕陽沉在山上
母親的水桶,還閃著銀光
收音機有張晴雨表
數學題,減著油燈的火候
交叉翻轉的篾片
啪啪、啪、啪啪啪
那是父親的歌謠
動聽的音符在院子里跳躍
老黃犬,趴在門檻上
看著群山越來越遠
搜索,熟悉的腳步聲
越來越響
作者簡介:一林,本名賴永洪,系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化工作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