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書明 呂興平



摘要:本試驗探索綿竹南部稻區適宜品種類型為總葉數14片,適宜基本苗范圍9—11萬/畝,生物產量高,稻谷產量高,經濟效益高。
關鍵詞:麥茬口 ?直播稻 ?品種類型 ?基本苗
1、麥茬直播關鍵農藝措施效應試驗處理與試驗方法
水稻直播栽培具有程序簡單成本低的特點,但是川西平原麥茬口直播稻產量受秋季氣溫影響,產量比機插秧低。品種選擇、基本苗設計和水肥調控是水稻直播關鍵農藝措施。試驗品種類型3個:總葉數14片(代表品種泰優1060)13片(綿竹麻麻谷)12片(泰優398),設計基本苗5、7、9、11、13萬/畝,共計15個組合,重復3次,共計45個單元。2020年5月底,在試驗區(綿竹市孝德鎮桂蘭村2組)分別安排在45個田塊內。本試驗按照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原理[1],采用葉綠素按量測定估算氮肥的需求量和時間,應用無人機實施按需施肥,基本保植株個體營養足而不多,生長健壯。
2、試驗結果分析
2.1按照田塊(試驗小區)實收產量結果分析
2.1.1品種選擇與產量:泰優398生長周期127天,其綜合產量(平均和最高田塊產量)為最低;泰優1060生長周期139天,其綜合產量為最高;綿竹麻麻谷生長周期為132天,其綜合產量居中,符合一般規律“生長周期越長,其產量越高[2]”。
結果1:該區域5月下旬播種,品種以14片為最佳,13片次之,12片最差。
2.1.2 基本苗與產量:呈正拋物線型關系。基本苗在5到13萬株的范圍內,其畝產呈遞增的趨勢,當基本苗為9萬時,其產量為最高,到11萬株時,畝產量開始下降,當基本苗達到13萬株時,產量呈顯著下降趨勢;而5 萬至7萬株時,增幅值為最大,而7至9萬時,增幅變小。
結果2:品種總葉片數在12至14片,基本苗在9—11萬時,其產量較高或最高。
2.1.3 ?直播與相鄰田塊插秧比較:試驗地相鄰田塊小麥茬口機插秧水稻平均畝產537.5公斤,以此基準進行比較分析。
①泰優398基本苗為標準的9萬株時,其畝產最高為472.6Kg,但比均機插秧減產64.9Kg,減產比例為12.1 %;綿竹麻麻谷基本苗11萬時,畝產最高為474.6公斤,比機插秧減產62.9公斤,減11.7%。兩品種無論那種密度都為100%大減產。
②泰優1060基本苗9萬時,畝產最高565.6公斤,比機插秧增產28.1公斤,增5.3%。基本苗在7萬時,比相鄰機插秧均屬穩產(增產幅度產-5.0—5.0%以內),穩產田塊率為100%;9萬時,增產(增產幅度5.0%以上)田塊率為100%,大增產(增產10.0以上%)田塊率為33.3%;11萬時穩產田塊率為66.7%,增產田塊率為33.3%。
結果3:基本苗合理時,泰優1060能充分利用該區域小麥茬口溫光等資源獲得高于機插秧產量,為該稻區麥茬口適應品種;泰優398、麻麻谷則不適應品種。
2.2按照調查樣點產量結構結果分析:
試驗過程中在每塊試驗田分別設置了3個觀測區,觀測苗情,成熟期整觀測區采樣,室內考種,獲得基本苗、有效穗、穗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和小區產量等共計135組。通過數據分析印證分田塊實收產量分析結果。
2.2.1品種選擇與樣點產量分析。
2.2.1.1平均畝產:泰優1060 513.4公斤,位列第一; 泰優398 461.4公斤,位列第二;綿竹麻麻谷 448.8公斤,位列第三。
2.2.1.2高產點率統計分析:高產前10位樣點平均畝產總葉數14片品種(泰優1060)572.4公斤,位列第一;總葉數12片品種(泰優398)544.4公斤,位列第二;總葉數13片品種(綿竹麻麻谷)515.1公斤,位列第三。(可能原因:綿竹麻麻谷為1986年審定的常規稻,老品種產量潛力不足,代表性差所致)。
2.2.1.3增產頻率:以機插秧537.5公斤為基準。A、品種泰優1060總點數45個,減產(比基準增-5.0%以下)23個,占51.1%,穩產(-5.0至5.0%的)點16個占35.6%,增產(5.0—10%)5個點占11.1%,大增產(10%以上的)1個占2.2%。B、綿竹麻麻谷總點數45,減產的39個占86.7%,穩產5個占11.1%,增產1個分別占2.3%。泰優398總點數45,減產的35個占77.8%,穩產5個占20.0%,增產1個分別占2.2%。
結果4:泰優1060適宜該區域生態條件小麥茬口直直播;總葉片13、12片品種僅現少數增產田塊,為不適宜。
2.2.2 樣點基本苗與產量:
基本苗與產量關系分析結果:呈正拋物線性關系。其中泰優398和綿竹麻麻谷產量基本苗在9.5萬前增長幅度達,15.5萬達到最高;泰優1060產量在基本苗在11萬前增長幅度大,15萬達到最高。
結合增密種子成本增加的情況,確定最佳密度范圍,在此范圍與機插秧基準產量對比分析,高產幾率結果如下表:
結果4:麻麻谷、泰優398減產幾率超過60%,無大增產,不適應該生態條件;泰優1060最佳基本苗范圍10—12.8萬,減產幾率僅46.2%,增產和大增產幾率達到30.7%,通過優化方案強化落實肥水調控措施,增產幾率還會大幅度提高,因此適宜該稻區條件直播。
2.3 ?經濟性狀分析
基本植株與有效穗的關系:泰優398、綿竹麻麻谷與泰優1060三個品種與有效穗的關系基本是以拋物線的形式呈現的,其初略的拐點基本植株均為15萬左右。基本苗與穗著粒數關系:泰優398為負相關關系,而綿竹麻麻谷與泰優1060為負拋物線性關系,其拐點在15萬左右。基本苗與結實率關系:不顯著。千粒重的關系:不顯著。
結果5:有效穗與基本苗呈正拋物線型關系,穗著粒數與基本苗呈負拋物線型關系,拐點均在15萬左右。千粒重和結實率與基本苗關系不密切。
典型高產經濟性狀確定:以高產前10位平均值為典型經濟性狀,形成不同類型高產結構模型如下:結果6。
3.氣象因素分析
影響麥茬直播水稻高產主要是受秋后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中連雨天、低溫天氣以及長時間的缺少光照導致直播稻灌溉結實受阻,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以試驗千粒重與品種審定意見比較,判斷灌漿是否正常。
3.1 直播稻全生育期積溫分析:2020年試驗直播稻播種期為5月31日,成熟期為10月10—20日。統計分析結果是6月10日-10月20日的水稻有效積溫(12℃以上)1488.3℃,比歷史同期分別減少49.9℃,3.2%;比近10年平均減少55.9,3.6%。其發生頻率小于10%。
3.2 關鍵期(幼穗分化—灌漿末期)氣溫分析:7月15日-10月20日為高產穩產關鍵期,水稻有效積溫1000.8℃,比歷史同期分別減少89.0℃,7.4%;比近十年平均減少98.3℃,8.9%。其比近10年每年都低,因此發生頻率小于10%。
3.3 灌漿后期低溫發生頻率分析:與近10年10月份日均溫統計分析結果是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17℃的起始日期,2020年為10月5日期發生,比近10年每年都早,比最早的年份2016年還早4天,發生頻率小于10%。
綜合以上2020年是一個有低溫影響的欠收年((發生頻率在10%—20%)。
成熟期最遲的泰優1060試驗45個樣點平均千粒重27.4克,高產基本苗的樣點平均千粒重27.5克,均比品種審定意見千粒重27.3克高,故直播灌漿沒受到氣候的影響。
結果7:在2020年欠收年氣候下能獲得同等或高于機插秧的產量,正常年景泰優1060表現會更優秀。
4.結論:
綜合分析結果1-7匯總形成結論:綿竹市南部稻區麥茬直播水稻,選用總葉片數14片品種,配套基本苗9-11萬/畝,采用葉綠素測定診斷氮素營養,推定稻株養分需求時間和數量,應用無人機實施按需施肥,能過形成有效穗25萬/畝和健壯的個體,能夠獲得與機插秧同等或更高產量。
結束語:
水稻直播技術在川西平原麥茬口推廣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秋早氣候,但通過選擇適宜品種,配以合理密度(基本苗),采取無人機實施因需施肥,合理灌溉,把好雜草防除管,能夠收獲比機插秧同等或更高產量,獲得更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凌啟鴻等《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理論與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9
[2]鄒偉恩,韋玉奇,覃江寧.農業技術推廣及水稻栽培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