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成
摘要:綠色通道建設為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土綠化工程,綠色通道的建設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民生經濟等各方面造成較大影響,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綠色通道建設質量,本文主要針對綠色通道綠地的設計與維護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針對當前我國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與建設情況進行了探討研究,提出了我國當前綠色通道綠地設計與建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綠色通道綠地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行了相關研究,在相關設計原則下,提出了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的意見、建議,同時針對綠色通道建成后的相關維護工作及生態、社會效益進行了相關論述。
關鍵詞:綠色通道;綠地;綠地設計;綠地維護
1、綠色通道綠地的概述
1.1綠色通道綠地的基本概述
綠色通道綠地一般是指一個城市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場地及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為進一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國務院于2000年10月11日正式發布了關于推進全國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例,以促進我國綠色通道綠地的建設。
1.2當前綠色通道綠地主要存在的問題
1.2.1空間布局不合理
當前我國各地區的綠色通道綠地建設普遍存在空間布局不合理情況,道路規劃建設同道路綠化建設脫節、相關園林布局不均衡等問題。好多城市都較為重視城區內及各城市間的道路規劃,突出道路等級寬度,提升交通運輸量,相對將道路兩側綠地建設空間擠占,致道路兩邊的綠地綠化不能達理想景觀及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同時在綠色通道綠地規劃、建設過程中,未同城市整體的規劃布局有效結合,進而會造成園林綠地空間分布不合理等問題,致各區域間的綠地不能有效形成城市的自然生態網絡,致城市內各景點、公園等無有效銜接,未能達較好的綠色通道綠地建設目的。
1.2.2綠地景觀質量差
多地已建成的綠色通道綠地景觀質量較差,在道路、公園等區域的綠化建設過程中,未有效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綠地建設目的選取栽種綠植。許多地方為盡快建成所規劃的綠地,多栽種天竺桂、意大利楊等速生樹種,各綠地景觀綠植過于統一,未能有效彰顯自身的城市特色,且此類綠植會影響城市綠化建設的持效性,嚴重影響了各綠色通道綠地建設的景觀質量。部分道路兩旁的綠地綠化也存在綠植選擇不合理,多數地區道路旁的綠地綠化僅有喬木和灌木、地被植物、花卉中的任意一種,其整體的植物層次過于單一,其整體的景觀質量較差。
1.2.3綠地生態性差
綠地綠植的不合理選擇除會影響景觀效果外,還會對相關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即綠植栽種過于單一,甚至部分綠地建設者未有效考慮栽種植物是否適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如在較寒冷的北方地區栽種適合熱帶生長的椰子樹等,此類綠植選取、栽種方式,不僅會致綠植因無法有效適應當地氣候環境而出現枯萎現象,還會對當地整體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致城市內綠地不能有效形成良好的生態網絡系統。
1.2.4整體城市綠地面積不足
隨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各地區的城市化發展,以及各一線城市人口數量的顯著增加,各地區的人均綠地指標相對較低,相關綠色通道綠地環境不能有效滿足城市內居民的各項活動。
2、綠色通道綠地的設計原則
2.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首先各地區綠色通道綠地設計過程中相關植被的選擇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在植被選取過程中,需有效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選擇合適的植被栽種。如海南、云南等熱帶地區,應選擇橡膠、甘蔗、椰子等樹種;湖南、湖北等亞熱帶地區,則適宜種植常綠闊葉林、竹林類植物,如棕櫚、黃杉等;江蘇、安徽等溫帶地區,則適宜種植裸子植物,如馬尾松、油松、水杉等;北京、河北等暖溫帶地區,則適宜落葉果樹,如桃樹、杏樹等;內蒙古、黑龍江等中溫帶地區,則適宜云杉、東北連翹等綠植;西藏、青海等高原氣候地區,則適宜三色堇、水仙等綠植。即各地區需根據當地具體的氣候環境、生態環境等,合理選擇綠色通道綠地綠化植物的栽種類型。
2.2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在綠色通道綠地建設過程中,需以政府為主、公眾參與為輔進行各綠色通道綠地規劃、設計的統一規劃布局。政府需根據所建綠色通道綠地的目的、影響力及景觀要求等,適當選取綠色通道綠地建設的具體位置,確保各綠地的合理布局,避免某一區域綠地分布過密而另一區域綠地分布過疏等問題的發生,確保當地的公園、河渠等綠地設計有較大相關性。
2.3構建優質景觀質量
綠色通道綠地建設過程中,需重視景觀質量,綠植不能過于單一,也不能過多選取同一城市其他綠地均有的綠植,在確保各綠色通道綠地有優質景觀的情況下,可適當突出各綠地的特色。如某一地區同時適宜銀杏、芙蓉、茉莉、百里香等綠植的栽種,則在綠色通道綠地設計及建設過程中,在保證樹木、灌木、地被植物、花卉等景觀層次感外,可以某一種樹木或花卉為主,打造特色綠色通道綠地。
2.4重視生態平衡,在現有植被基礎上加強綠色通道建設
各地區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過程中,還需重視綠地規劃區域的生態平衡,加強對現有植被的保護。如在某一綠色通道綠地規劃區域,有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林蔭大樹,則在此綠色通道設計、建設中,需盡量避免對此類植被的移栽、破壞,以有效保持此區域的自然生態平衡。
3、綠色通道綠地的實際設計
3.1公路道路沿線綠色通道綠地設計
在道路設計、建設過程中,對道路沿線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應根據周圍環境、人文特色及氣候環境等多種因素,適當選擇需要栽種的植物。再根據選取植物的生長情況、對煙塵風害的抗逆性等,規劃、設計好適宜的植物栽種方式,包括苗木的株數、樹木與樹木間、樹木與灌木間、樹木與花卉間間距等,均需在道路建設前就做好設計規劃,有效確保此道路綠色通道的綠地景觀效果。
3.2沿河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
沿河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城區內河道兩旁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一種是河道、重山相連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在城區內河道兩旁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中,需以河道為主線、兩岸為重點進行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一般在此設計中,兩岸綠化帶與河岸要有一定距離,綠化帶同河流間多可修建帶防護欄的人行通道及非機動車道,居民可較直接地對河流及兩岸綠植進行觀賞。同時兩岸的綠地設計中,綠植的選取同樣需有高大樹木、灌木、地被植物種植后的層次感,且樹木的選取需以有一定遮陰效果,但不會生長過于繁盛的植物為主,如芭蕉、銀杏、中山杉、松樹、柏樹等。
而在河道、重山相連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中,綠色通道綠地中植物的選擇,可結合相銜接的山中主要植被進行河道旁綠色通道綠地設計,在呼應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能有效銜接這一地區的綠地綠化,使其形成巨大的自然生態系統。
3.3邊坡方面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
綠色通道區域有邊坡,則在此區域的綠地設計過程中,可結合邊坡坡度、周圍環境及當地氣候選取不同的綠植進行栽種。如在挖方邊坡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中,巖石型邊坡可選擇栽種爬墻虎、葛藤等藤本植物,則此類植物會隨著邊坡進行攀爬式生長。雖然在此類綠色通道綠地建設完成初期,這類植物不能達較好的景觀效果,但隨時間推移,此類植物會逐漸攀爬、覆蓋邊坡,即使地形復雜、坡度較陡,爬墻虎、葛藤等藤本植物也能達較好的垂直綠化效果,且可達一定的遮陰納涼作用。若是沙土型邊坡,則在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中,所選植物除需達較好的景觀效果外,還需有一定的固土護坡作用,如百脈根、紫穗槐等,同時可通過機械噴播草籽種植方式,通過草坪種植來改善此區域土質,且能達一定的景觀效果。
若為護砌邊坡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則同樣可通過機械噴播草籽種植方式,通過草坪根系對土壤的改善,來進行適宜的綠植種植。且在此類邊坡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中,為達護砌的建設目的,也可先用混泥土等進行支護,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綠地綠化設計,并選擇宿根花卉等適應性較強的植物進行栽種,在保障栽種植物存活率的同時,能達較好的景觀效果,確保此區域的綠色通道能有較好的綠化建設。
3.4中央隔離帶的綠地設計
中央隔離帶是對道路進行有效分隔的重要基礎建設,當前我國多提倡以綠地綠化建設方式替代單一柵欄式的隔離方法,即對中央隔離帶進行綠地綠化建設,在提升我國人均綠化面積的同時,能達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設目的,中央隔離帶的綠地設計,應考慮保障公共交通安全,此處需禁止栽種過于高大的樹木,但若中央隔離帶面積較大,則可適當栽種桃樹等體積較小的樹枝,以提升其景觀美化度。其次低矮的灌木、花卉是中央隔離帶綠化植物的首選,如玫瑰、茉莉等有良好觀賞性的植物,均可在中央隔離帶中種植。
4、綠色通道綠地的維護
4.1綠色通道綠地的植被維護
綠色通道綠地在建成后,還需由專員對綠色通道綠地中的植被進行維護,利用現代化信息、科技技術定期對綠色通道綠地中的植被進行澆水、修剪、除草、施肥、補苗、防蟲。如無人機播撒除蟲藥、自動灑水管等,使綠植的樹木、花卉等能保持良好、健康的生長狀態。同時需注意樹木生長情況,及時修剪傾斜過度的樹枝,必要時可適當移栽此樹木,以保障居民在綠色通道內活動時的安全。
4.2綠色通道綠地周圍環境及相關設施的維護
綠色通道的相關管理人員,還需對綠地周圍環境及相關設施進行有效維護。確保綠色通道綠地能有效保持居民可活動狀態,避免綠色通道綠地中的植被因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受到影響。做好綠色通道中的路燈、灑水系統、健身器材等等設施的正常運作,若相關設備存在問題,管理人員需及時上報,以便于受損設備能得到及時維修。
5、綠色通道綠地的效益分析
5.1生態效益
綠色通道建設作為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土綠化工程,對于推進全國城鄉綠化美化向縱深發展的進程,有效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等發展方向有重要意義。同時將公路等基礎設施同樹木、花草等植物進行有機結合,根據不同的綠色通道規劃,制定不同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方案,能使植被在美化相關通道的同時,達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的建設目的,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
5.2社會效益
經公路、河渠等通道同樹木、花卉等植物的有機結合,能使此綠色通道達較好的觀賞效果,能有效改善當地的交通環境及形象,可幫助此城市保持更穩定的可持續性發展狀態。如成都的市樹是銀杏,則在此城市的各個通道及校園、公園內,有以銀杏為主的綠色通道,待到秋季,銀杏的最佳觀賞季節,則可進一步提升相關綠色通道的美觀性,吸引游客玩賞、攝影。通過良好的綠色通道綠地設計與維護,使各地區的綠色通道保持一定美觀度和當地特色,則能進一步改善城市的發展狀態,提升城市旅游等方面的經濟效益。且良好的綠色通道能滿足城市居民日常散步、慢跑等活動所需,能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使城市保持更穩定的可持續性發展狀態。
總結:綠色通道建設作為我國重要的且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土綠化工程,需重視綠色通道綠地設計,以提升綠色通道建設質量,有效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促進林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束晨陽,劉冬梅,韓炳越,等.綠色先行——北川新縣城園林綠地系統規劃設計的實踐與體會[J].城市規劃,2011,12(02):61-65.
[2]楊寶玲,陳月琴.城市綠色通道系統的構建——以南京為例[J].吉林農業,2010,22(11):255-256.
[3]巫榮志.江西上猶:打造“森林城鄉、綠色通道”[J].中國財政,2013,25(05):20.
[4]吳曉敏.英國綠色基礎設施演進對我國城市綠地系統的啟示[J].華中建筑,2014,32(08):102-106.
[5]王洋洋.對園林綠化的施工與養護技術要點的探究[J].環球市場,2017,14(36):241.
[6]任顯輝.密云縣重點綠色通道綠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應用與推廣[J].綠化與生活,2013,7(07):19.
[7]孫艷.淺議園林綠化的施工及養護技術要點[J].中國科技博覽,2014,16(05):198.
[8]郭美鋒,彭蓉.生態的廊道 綠色的非機動車通道——城市綠色通道系統及其構建法則[J].華中建筑,2004,13(0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