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依

“在美瞳這個略顯擁擠的賽道上,moody要想分到更大的一塊“蛋糕”,不是件容易事。”
2020年中國美瞳市場終端銷售額超200億,復合年均增長值高達41%,各大品牌融資不斷。作為口罩下唯一能支撐年輕群體顏值的存在,美瞳賽道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而這一年,也成為了moody的高光年。2019年,新銳國貨美瞳品牌moody成立于上海,成立短短3年間,共獲得了6起融資,披露總金額超4.4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梅花資本以及騰訊投資和小紅書。2020年,第一年登陸天貓平臺,就實現了交易規模破2億的喜人成績。
填補缺口 快速入局
與美妝界黑馬完美日記、咖啡界新秀三頓半的崛起路徑相似,moody深諳營銷之道,憑借“七十二變”的營銷大法,短時間爆火出了圈。
哪有缺口就往哪里鉆。與海昌、博士倫專注長拋不同,moody一開始就主打日拋,也就是用“一日就拋”。moody仿佛很能讀懂Z世代獨樹一幟的潮流追求與日益見長的愛美之心,精致“雕琢”的不同妝容,搭配各式各樣的美瞳,才能滿足Z世代心中的“非常完美”。
與此同時,主打日拋大大增加了目標消費者的消費頻次和復購頻率,消費潛力也在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容。
moody的設計風格也略帶小心機。從時尚流行趨勢與話題感兩個維度入手,moody精準瞄準90后、00后對于自然美的追求,設計出中小直徑的爆款花色。除了花色,moody還將包裝設計成方盒形狀,與傳統長方形包裝區分,做到產品第一視覺上的差異化,品牌LOGO也設計成活潑有趣的樣式。
IP聯名是moody的一種更為深層的營銷方式。自成立起,moody就不斷推出“瞳趣咖啡館”、“布朗熊日記”、“太空DISCO”等聯名系列產品,到現在都是銷量可觀的爆款。moody甚至還和橘朵進行了跨界聯動,通過與橘朵最火“眼影”組合“CP”的形式進行售賣。
目前來看,填補缺口、IP聯名等高頻的營銷確實為moody帶來了品牌曝光和銷量增長。但靠營銷動作搶來的市場,是否真的靠譜,或者只是曇花一現,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沒人能分到更大的“蛋糕”
綜合看來,目前的moody雖然頻頻獲得資本青睞,勢頭正勁,但隨著美瞳賽道的越發擁擠,moody的周圍還是危機四伏。
moody前面還有不少勁敵,像可啦啦這樣的前輩,在今年5月就已經拿下了天貓全品類美瞳第一品牌。國內美妝電商第一股完美日記,也在前不久進軍美瞳賽道,將美瞳與自身爆款產品“動物眼影”組成“絕配CP”。
回頭再看moody,在渠道搭建能力上,基本依賴線上渠道,但進駐天貓的時間不長,比起4inlook這樣線下扎根多年的渠道品牌,線上優勢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從營銷能力上看,雖然moody靠營銷火速“出圈”,但要想長久鎖定Z世代的心,還需在價值和服務上下功夫。過度的營銷,只會招致他們的反感和加速離去的步伐。
美瞳賽道看似一片繁榮,爆款迭出,實際上更像是“你做初一,他做十五”,品牌換代頻繁,用戶粘性小。特別是moody這樣的新興勢力,要想真正成為美瞳賽道的一匹黑馬,手握的勝券又有多少?
當下,眾多美瞳品牌已經迎來了賽道上的“舒馬赫彎”,無論是“moody們”還是傳統大牌,想要分到更大的一塊蛋糕,都不是件容易事。
野蠻生長 未來幾何
美瞳賽道終究與美妝不同。
顏值之外,美瞳更深層次的隱患在安全上。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角膜病學組組長史偉云曾提到,戴隱形眼鏡時人的眼角膜有被感染的風險,且一旦被感染就不可逆。他特別強調,不建議年輕人戴美瞳。這一發言在當時引起了不少關注。
而在電商平臺上,幾十塊一副的美瞳比比皆是,美瞳產品也成為投訴的重災區之一,低成本且沒有品質保障的產品以及“微商”、“瞳代”充斥中國市場。
2014 年,藥監局發布了《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美瞳被歸為第三類醫療器械,各大社交平臺對美瞳的限流也比較嚴重。美瞳市場亂象叢生、野蠻生長的狀態才有所好轉。
事實上,目前國內市面上基本90%的美瞳品牌都并非自主生產。現階段,美瞳品牌需要重視研發的輸出,這才是建立差異化的關鍵。相比之下,完美日記可以借力國外高端品牌在國內的工廠,國內美妝產業鏈也比美瞳更為成熟。
那么,崛起時間不長、線下市場薄弱、研發能力不足的moody,未來應該往哪走呢?品牌的護城河又在哪呢?
種種因素表明,成為“下一個完美日記”這件事,對于剛剛3歲的moody而言,并非一朝一夕可得。
近些日子,moody正式發力個護市場,賣起了洗發水和沐浴露,這意味著moody“眼珠子”生意還沒坐穩,就要投入額外的精力來培養新品牌出圈。
不過moody方表示,已開始涉足上游工廠的建設,預計在2022年中旬達到量產。我們期待,起于營銷的moody,能夠夯實供應鏈能力,打造出一個真正美麗又舒適的美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