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帆
指導老師 夏春燕
今天,我們到阿姨家玩。阿姨家所在的小區是個現代化的美麗小區,干凈整潔,讓人賞心悅目。
來到小區的大門口,第一眼看見的便是三個大拱門,總寬足足有15米,每個大拱門都高約10米,車輛在左右兩個拱門里有序地進出。小區門口有幾棵高大的棕櫚樹,它們像是一位位戰士,保衛著小區里的一切;又像是一個個老大爺,搖擺著芭蕉扇一樣的手掌,在招呼外出的業主回家。
走進小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噴泉和三座雕塑。雕塑后面便是小區的中軸線,左右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房子,前面是低層,后面是高層,東面是別墅,錯落有致,十分美觀。中軸線中間是一個由高到低的長方形水池,水從高處往下流,流到最下面之后又通過水管和水泵重新回到了最上層,池子里的水就這樣一直循環流動著。我們拾級而上,來到了中心廣場,只見一位老奶奶推著嬰兒車在這里休息,幾個孩子正在地上研究著什么,不知是在找螞蟻還是撿石頭。旁邊的長椅上坐著一位看報紙的老大爺。
走著走著,我們聽見一陣笑聲,原來前面是游泳池啊!夏天,這里一片歡聲笑語:有大人帶著小孩一起游的,也有成群結隊的小孩在里面玩耍、嬉戲。突然,“嘩啦”一聲巨響,我們循聲望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從岸上跳下游泳池。他像魚一樣鉆進水里,激起一大片水花,旁邊的小孩被濺了一臉水。于是,他們一個勁兒地向那個跳水的小男孩潑水,一場水戰開始了……
我們來到小河邊的棧道,那里有一位正在釣魚的老公公,河邊的樹上還有許多鳥兒在歌唱。夏天,河里的大青石上爬滿了螺螄,阿姨抓一大把后再放回去,螺螄很快又爬了上來。
回去的路上,我們看到了綠色的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站,環衛工人正在指導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小區的人們提著垃圾,有序投放。投完了,就在分類站的水池里洗個手。小區里干干凈凈,沒有一點兒污漬,聞不到一點兒臭味。
【胡老師的話】
生活在美麗、干凈、整潔的小區里,是一種幸福。小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了阿姨家小區的美麗、干凈和整潔,讓我們感同身受。
全文從小區門口、小區中軸線兩旁和中心廣場、游泳池、小河棧道以及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站等幾個方面去寫小區的面貌。細致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是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棕櫚樹像戰士“保衛著小區”,又像老大爺“搖擺著芭蕉扇一樣的手掌,在招呼外出的業主回家”;游泳池里的小男孩“像魚一樣鉆進水里,激起一大片水花,旁邊的小孩被濺了一臉水”;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站讓小區“沒有一點兒污漬,聞不到一點兒臭味”……這些描寫都緊緊圍繞小區的優美、整潔來寫。小區充滿了現代感,走在幸福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