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婷 何方迪
每天清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都是人頭攢動。作為西部疑難危急重癥診療的國家級中心,這里是全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很多患者解除病痛、恢復健康的希望之地。然而,部分少數民族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距離,卻常常因語言交流不暢而被拉遠。該在哪里掛號,去哪里就診,見到醫生該如何表達清楚病情,成了不少少數民族患者面臨的難題。
5 年前,一群藏族大學生組成的“解語花”志愿服務隊伍出現在醫院里,義務為藏族患者提供就醫翻譯。2018 年,“解語花”項目不僅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四川賽金獎,更獲得了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賽銀獎。
這朵如驕陽般燦爛的“花兒”,為什么會在醫院里盛開?又是什么力量讓它持續綻放?讓我們深入這支隊伍,尋找答案。
“掛號、就診、入院,他們需要什么我們就幫什么。”
“是需要租輪椅嗎?我們來幫你吧。”3 月1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門診大樓前,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熟練地操作手機,掃碼、驗證、取輪椅,不一會兒就把一個共享輪椅推到了患者家屬面前……
來自西藏拉薩的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是四川大學大二的學生,從2019 年下半學期起,她們自愿加入“解語花”隊伍,周末或平時下課后,她們就會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從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前來就醫的藏族患者服務。
據了解,因為語言不通,部分藏族患者常常在就醫過程中“碰壁”:不知道如何掛號就診,甚至無法準確描述病情,再加上現在許多醫院都使用線上掛號、線上繳費等電子化就醫平臺,在便捷的同時也給部分患者就醫造成了一些困擾。
幫助患者家屬租借到共享輪椅后,在交談中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得知,患者一家來自青海玉樹,已輾轉了多家醫院。隨后,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陪著患者看病、辦理入院手續……幾趟跑下來,兩人已滿頭大汗。

就診結束后,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將患者送回了暫住地,反復向家屬介紹就醫后續流程,教他們使用“解語花”線上預約,并留下了聯系方式。分別時,患者及家屬雙手合十,向這兩位花朵一樣的姑娘連連點頭,表達感謝之情。
“從1 人到800 余人,從一家醫院擴展到多家醫院。”
從早上10 點到下午6 點,從掛號就醫,到入院出院,華西醫院的每棟樓、每條路,已深深地刻在了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的腦海里。
除了了解和熟悉醫院外,獲取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同樣很重要。“為了表達感謝,有些患者還給我們塞錢。此時我們就要耐心解釋,我們是志愿者,如果收錢就違背做志愿服務的初衷了。”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說,一些患者在回到家鄉后,還會通過微信和她們保持聯絡,跟她們聊聊近況。
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的志愿服務也一直延伸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回到家后,如果買藥時遇到語言方面的困難,我們就在微信上給他們翻譯、解釋。”
這只是普布卓嘎和索朗卓瑪志愿服務工作的一個片段,在她們的背后,還有一支800 余人的“解語花”志愿服務隊伍。
2016 年,同是川大學子的益西卓瑪在一次就醫過程中,親眼看見了一位藏族患者因為語言不通憋紅臉的模樣。“他一直反復來回走,四處張望,就是不知道該往哪里去。”這樣的場景讓益西卓瑪很心疼。隨后,她和幾名川大學子一起調研,并最終成立了“解語花”志愿服務隊伍。“每年約有240 萬藏族同胞外出就醫,成都的華西醫院,是他們最為集中的目的地。”她說。
如今,“解語花”志愿服務隊伍已擴展到了800 余人,成員除了川大在校藏族大學生外,還招募了西南民族大學、西南交大、電子科大、成都體育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的藏族學生,幾乎集合了蓉城所有高校的力量。這幫年輕人服務的醫院,也從最初的華西醫院,擴展到成都多家醫院。
哪一刻,你發現年輕人正在悄悄改變社會?
在這樣一個網絡熱議話題下,獲得點贊和轉發最高的,正是“解語花——藏族病患專屬翻譯就醫陪同服務”項目。而在此之前,這個團隊的成員就以自己的方式,讓“解語花”在華西醫院里悄然綻放了5 年有余。
5 年時間,“解語花”已發展成兼具線上健康平臺和線下就醫陪同兩大板塊于一體的志愿服務項目。其中,線上健康平臺有志愿者團隊專門建立的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提供包括各醫院掛號信息查詢、就醫流程展示、健康衛生科普等醫療相關信息。這些信息都被志愿者們細心翻譯成了藏漢雙語,方便藏族患者理解。志愿者還在線上提供陪同就醫的預約服務,考慮到藏語中也存在地方口音,志愿者隊伍還根據區域分成了不同小組,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
在線下就醫陪同服務中,志愿者會陪同患者和家屬一起就診,從入院掛號開始,協助辦理就醫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在患者與醫生溝通過程中,志愿者又變身翻譯,幫助患者準確陳述病情,將醫生的診斷和建議傳達給患者。
這一項目實施以來,已經累計為3 萬余名到華西醫院就診的藏族患者提供了幫助。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這一項目暫時停止服務,一些志愿者就通過線上平臺與患者聯系,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這個給大家帶來溫暖與希望的項目,也正在籌備恢復服務運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朵朵“解語花”,將重新開放在醫院里,讓我們看到當下的年輕人給時代和社會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