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江蘇省南師附中新城小學怡康街分校 毛奕涵 章呈陽
番茄營養豐富、酸甜多汁,深受人們喜愛,因此市場需求巨大。傳統的番茄種植方式費時費力,并且依賴農業生產者的個人經驗判斷其生長狀況(如光照、水分、肥度、溫度等)。由于缺乏規范系統的管理,番茄品質差異較大,導致市場核心競爭力不強。
為了解番茄品質的相關信息,在江蘇省農科院信息中心,我們20 多位小學生對生長于智慧農業溫室環境下的“桃太粉”“鳳珠”“露比”這3 種番茄進行了全面的“體檢”。當互聯網與農業相結合,它們會結出怎樣的番茄果實呢?這種高科技的農業模式又是如何運作的?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團隊開始了研究。

為了研究智慧農業溫室環境下種植的番茄品質,我們選擇“桃太粉”(大番茄)、“鳳珠”(橢圓番茄)和“露比”(圓番茄)這3 種番茄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5 組學生分別用電子秤測量“桃太粉”的質量,用游標卡尺測量“鳳珠”和“露比”的縱徑和橫徑,用甜度計測量3 種番茄的甜度,并得出5 組數據。通過測量的數據,對比分析3 種番茄質量、果徑和甜度的變化規律。
表1 的數據顯示,“桃太粉”的質量為200 克左右,甜度為3%~5%,差異并不顯著;“鳳珠”的橫徑在25 毫米左右,縱徑在34毫米左右,甜度為7%~10%,5組數據差異較小;“露比”的縱徑和橫徑都在35 毫米左右,甜度為7%~9%,數據沒有明顯差異。所有數據表明,同一類果實的各類品質指標沒有明顯差異,或應歸功于規范統一的智能調控生長機制。
通過數據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在智慧農業溫室環境下種植的3 種番茄在質量、果徑、甜度等方面的品質表現非常均衡、穩定。那么,智慧農業溫室是如何實現這一切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查閱了一些論文,了解了智慧農業溫室種植番茄的大致過程。
番茄種植的智能化管理,是通過數據采集系統、智能信息管理系統及反饋處置系統三大系統來實現的。

組別桃太粉 鳳珠 露比質量(克)甜度(%)1 組 203.67 4.8 33.34 25.54 9.3 33.66 33.99 8.3 2 組 218.93 3.7 34.70 24.76 8.8 37.80 34.40 7.8 3 組 190.39 4.3 34.11 25.91 9.2 36.08 35.81 7.2 4 組 214.56 3.8 33.91 25.88 7.8 35.82 35.48 8.1 5 組 217.64 4.1 35.18 22.05 7.8 33.86 36.62 7.1甜度(%)縱徑(毫米)橫徑(毫米)甜度(%)縱徑(毫米)橫徑(毫米)
數據采集系統相當于“情報官”,由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一系列傳感器及攝像頭組成,用于采集番茄的溫室微環境數據,比如光照強度、空氣溫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肥料含量等,以及番茄生長情況的信息,比如果徑大小、葉片斑枯病、葉片早疫病、葉霉病、葉表溫度等。傳感器及攝像頭采集數據后,就會將數據“報告”給智能信息管理系統。
智能信息管理系統相當于“司令官”,它在收到采集數據后,就會把這些數據與系統內標準化數據進行對比判斷。如果采集的數據超出標準化數據的許可范圍,系統就會作出決策,并向反饋處置系統發出指令。比如,采集的數據顯示溫室內溫度過低,番茄要凍壞了,這時候需要給溫室加溫。另外,通過分析番茄的生長信息,也可以及時了解番茄的生長狀態和健康狀況,并作出相應的處置。
反饋處置系統相當于“執行官”,它按照“司令官”發出的指令進行適當的處置。比如光照強度低了,就會開啟溫室內的補光燈,提高光照強度;反之,如果光照過強,則會使用溫室頂部的遮光簾,來降低光照強度??諝鉁囟鹊土?,就開啟增溫設備,提升氣溫。土壤濕度不足了,就會啟動水肥機,利用滴灌系統給缺水的番茄進行滴灌。土壤肥料含量不足了,也要啟動水肥機為番茄滴灌。

近年來,為了減輕人力勞動的負擔,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農作物的品質,人們應用物聯網技術,把各類傳感器甚至是巡檢機器人設置在溫室大棚里,以替代人力勞動,并通過信息管理系統自動判斷,利用水肥機等裝置進行處置,這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精準化。
通過3 種番茄的實驗數據統計分析,我們發現智慧農業溫室番茄品質的穩定性和均衡性,歸功于智慧農業三大系統的有效運作:“情報官”及時準確地收集“情報數據”;“司令官”根據“情報信息”作出準確的判斷,并向“執行官”發出指令;而“執行官”則準確地執行“司令官”的指令,從而把作物管理從“經驗”上升到“科學”,才確保了番茄品質的穩定性和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