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力木格 其樂木格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二者互為需要,不可分割。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在客觀上必然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和營養源泉;另一方面,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
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新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并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經驗。中國具體實際自然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實際,也就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客觀上必然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讓馬克思主義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迸發真理的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存在諸多內在契合之處。比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華文化中一貫注重的“知行合一、以行為本、知易行難”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實踐觀,“以民為本、以政裕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陰陽共生、物極必反”的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都或多或少有其相通相洽之處。這種相通相洽,是二者能夠相互結合的內在前提。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和堅定實踐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積極弘揚者。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產生了豐富的思想理論成果。比如,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和實踐及中華傳統文化中樸素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結合起來,創作了《實踐論》《矛盾論》等重要著作;鄧小平同志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他提出的“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就是從馬克思主義出發,創造性地轉化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關于“小康”的理念而形成的;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實踐論同中國傳統文化中“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求實”精神相結合的理論成果。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更加注重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既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又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強大的生機活力。
我們在充分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的同時,也要清楚認識到其作為傳統文化的歷史局限性。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制約和影響,中華傳統文化與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等多個方面都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用辯證思維來對待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問題,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結合當前我國的具體實際和現實需要去推動其優秀成分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彰顯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和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當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當今社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有能力不斷汲取各種文明成果的滋養,在實踐中發展自己,做到與時俱進、歷久彌新。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仍具有時代價值的內涵加以深化、拓展、補充、豐富和發展,作出與時俱進的闡釋,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一貫注重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觀改造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立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切合時代的系統闡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要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加強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在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和民族性的同時實現自我更新。要著眼于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它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新征程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基。馬克思主義在文化自信的構建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我們的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性質的,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的,只有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我們倡導的文化自信才能永葆生機活力,才能發揮出它的導向作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歷史傳統、優秀文化以及基本國情結合起來,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成果,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的批判繼承和創新發展思想為理論指導,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成為涵養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資源。

2021年8月,包頭市東河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組織各中小學、幼兒園老師及畫家、志愿者手繪墻面,讓原本冰冷的墻面靈動起來,為城市注入更多文化內涵,成為城市文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班大威/攝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決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實質上卻是以封建主義思想和道德否定社會主義思想和道德。歷史虛無主義則極力否定歷史知識的客觀性,秉持“西方文化優越論”,徹底否定中華傳統文化及其價值理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不渝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煥發出新的真理光芒,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中展現出新的時代風采,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