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祉妍
如果出現失眠的問題,要學會科學地應對。
正確答案:不應該。
BBC于2010年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睡眠十律》,其中講述了一個關于失眠的小故事。作家兼新聞記者多米尼克常年失眠,晚上無法入睡,十分苦惱。夜對于他來說就是地獄,是一個讓他感到寂寞的世界。每天他會在床上待很長時間嘗試入睡或補覺,但效果不佳,有一次他甚至三天三夜沒睡著過。專家為了幫助多米尼克,提出了睡眠限制法——通過系統地減少人們在床上逗留的時間來促進睡眠。專家說:“這個計劃將持續4周,從現在開始,你每天只能在臥室逗留6個小時,你必須凌晨2點上床,早上8點起床。其他所有時間段,你都不能進入臥室,不在臥室的時候,你需要保持頭腦清醒。”睡眠限制是為了讓多米尼克感到非常疲勞,從而徹底打破他過去混亂的睡眠模式。
一開始很難,在床上待6小時并不意味著能睡6小時,但是到了早上8點,即使很困,多米尼克還是得起床,一宿無眠導致清晨極度困倦,想休息卻不能休息,這種感覺痛苦極了。
多米尼克對著鏡頭大叫:“我擔心我要瘋掉!”
但多米尼克決定咬牙堅持住,一天一天過去了,堅持帶來了轉機,大約混亂一周后,他開始出現了連續睡眠,這是多米尼克過去很少有的情況,好精神讓他和孩子們在早餐時聊得不亦樂乎。
4周之后方法開始起效,多米尼克的連續睡眠時間增長,最后他能整整睡6個小時,中間沒有醒過。多米尼克開心地說:“我不再害怕睡眠,甚至開始享受睡眠,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這太好了。”專家幫助多米尼克成功戰勝了失眠!
為什么多米尼克在睡眠限制法的幫助下能夠成功地戰勝失眠?
其實,這個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睡眠需求的動力。睡眠是人生活中一種重要的生物節律。科學家們對睡眠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影響睡眠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生物鐘,例如,一個人平時很規律地早上6點半起床,晚上10點睡,如果每天如此,就形成他的生物鐘,也就是平時的作息習慣。這個人到了晚上10點就會困,更容易在這個時間入睡。而到了早上6點半,就比較容易醒過來,一個生物鐘非常穩定的人甚至可以不需要鬧鐘的提醒,每天就能相對規律地入睡和起床。
另一個是,睡眠需求或者又叫睡眠渴求,也就是說一個人清醒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犯困,越需要睡覺。當我們早上起床4個小時之后,我們不會太困,不能夠長時間地睡眠,但是如果我們已經堅持了20個小時沒有睡覺,那么很可能只要一有機會安靜地坐下來,就容易打瞌睡或者睡著。所以睡眠渴求也是促進我們睡眠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前面多米尼克的案例里,睡眠限制法通過限制多米尼克的睡眠時長,使得他保持著較強的睡眠渴求。在這種方法執行了幾天之后,每當多米尼克可以上床睡覺時,他已經積攢了足夠強烈的睡眠需求,這使他容易入睡,從而解決失眠的問題。
但是很多存在晚上失眠問題的人,很可能會采用白天補覺的方式來緩解這個問題。這些人可能想的是,我晚上沒有睡夠,所以白天狀態不好,一有機會就需要趕緊補一下,這樣我才能夠足夠清醒。也有的人擔心的是,如果睡眠時長不夠,會不會帶來其他的身體病變?比如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甚至患上癌癥,那么一定要在白天想方設法地讓自己多睡一會兒,讓自己整體的睡眠時間不至于缺乏。
但是無論是出于哪種原因,白天補覺會導致一個人在白天清醒的時間減少,就會直接導致睡眠需求的降低。這樣的話,當到晚上想要上床入睡時,由于缺乏足夠強烈的需求,可能再次導致入睡困難。如果每天晚上因為失眠問題沒有睡好,第二天又擔憂睡眠不足而補覺,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每一次白天的補覺,都使得晚上的睡眠更加困難、久而久之,反而會加重失眠的問題。
這樣說來,我們是不是白天完全不可以睡覺?
如果存在晚上失眠、入睡困難的人,該盡量限制白天的睡眠。但是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有午睡習慣的人,中午進行短暫的午休對下午的活力狀態是有幫助的。一般適宜的午休時間,在20~30分鐘。
在多米尼克使用的睡眠限制法里,專家還告訴他說,只有在睡眠的時間段才能進入臥室,其他時間不可以進入臥室。這里巧妙地利用了一部分條件反射的原理,如果一個人在不困的狀態下,也在臥室里,而且躺在床上,就會形成“即使躺在床上,也保持清醒著”的狀態,建立了一種床與清醒行為之間的聯系。如果加強這種聯系,人就減弱了另外一種有助于睡眠的聯系,即床與睡眠狀態的聯系。形成有助于睡眠的條件反射時,人會見到床就犯困,即盡可能讓我們在床上的時間就是睡眠的時間,而減少在床上看書思考、做筆記、看手機、打電話等行為。
特別要提醒的是,睡前盡量不要看手機,一方面,睡前看手機容易讓人失去時間感,會比預期更晚地準備入睡,從而也更容易偏離有益的生物鐘。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手機的光線,特別是藍屏的,會影響與睡眠相關激素的分泌,因此要盡量減少在床上使用手機。
多米尼克所使用的睡眠限制法還有一個原理:矛盾意向。睡覺是一件我們越想努力就越不容易達成的事情。如果一個人覺得睡眠非常重要,我一定要趕快睡著,常常適得其反花了很長時間還無法入睡。因為入睡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一種放松的狀態。
對于多米尼克來說,對于很多失眠者來說,渴求更長時間的睡眠是一種強烈的意愿。睡眠限制法,把失眠者原來強烈的一種自我約束“我要睡覺”,改變成“除了規定的時間,我不可以睡覺,我要清醒,我要清醒”。通過這種意愿的逆向使得人對于睡眠的執著有所降低。因此在入睡時就不再容易出現因過度努力而使自己興奮、緊張、難以入睡的情況。
如果出現失眠的問題,要學會科學地應對。
摘編自《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問》2021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