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我國城市在全球消費的吸聚帶動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和創新引領能力的重要決策部署,對于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工作任務。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區域消費中心”。
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北京等五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彰顯了國家立足城市發展給予北京的巨大關懷,賦予北京的光榮使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北京市“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北京將實施十大專項行動,培育建設具有北京特色和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把北京努力建設成為彰顯時尚的購物之城,薈萃全球風味的美食之都,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領創新生態的數字消費和新型消費標桿城市,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體育、教育、醫療、會展系列“城市名片”。在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舉辦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論壇,旨在匯聚全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者、國內外商業消費領域創新者以及專家學者,通過主題演講、對話交流等環節,開展權威解讀與深度分享,進一步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啟迪智慧,以新消費引領新供給,以新服務開拓新商機,開啟建設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進程。
李志杰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
北京將聚焦消費核心、把握中心關鍵、堅持市場指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國內消費和國際消費統籌發展,堅持傳統消費與新型消費協同促進,堅持消費供給與消費需求兩端發力,堅持品質提升與規模發展并舉,一直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和美譽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彰顯時尚的購物之城、匯聚全球風味的美食之都、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領創新生態和新型消費標桿城市,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體育、教育、醫療、會展系列城市名片,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王斌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
國際消費中心是全球的制高點、市場的制高點、消費資源的聚集地、消費發展的風向標。培育工作不僅對標國際補足短板、創建一流,更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形成標準。一是突出重點全力打造世界級消費商圈;二是傳承創新,加快培育消費型品牌;三是開放包容,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閆立剛 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北京市已制定出臺《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并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印發。力爭通過五年左右的時間,北京在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政策引領度等關鍵指標方面水平顯著提升,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外駐華機構分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經驗做法;國內研究機構和專家代表圍繞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研提建議;國內各相關領域知名企業代表分享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免稅經濟、品牌經濟、供應鏈產業及打造全球商業地標的生動實踐和未來設想。
張保龍·布魯諾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
暨中國區和蒙古國總協調官
選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代表著北京未來發展明確方向,這將吸引更多國際消費資源升級北京消費功能和能力,同時加速國際都市的建設,加大北京國際影響,提升高質量的供應來創造新型的需求模式。
趙冰冰 倫敦發展促進署大中華區首席代表
我們用兩個英文單詞總結一下倫敦關鍵基因,就是創新、動力。創新、動力又分三個大的領域,分別是倫敦開放性、倫敦多樣性和倫敦規模性。
白凡 首旅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作為引領北京旅游消費服務業核心載體,首旅集團承擔著首都旅游商貿服務業積聚和轉型升級的重要使命,將始終堅持立足首都、輻射全國、品牌引領、資本助力、智慧賦能的潛力,通過帶動北京旅游商貿服務業全產業鏈發展,為北京兩區建設提供重要的抓手。
李志起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
國際一流的消費中心城市要建成、要做好不容易,因為它不僅僅是對一個城市硬件考驗,它還必須具備一流的城市品質,同時它要有強大的商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硬件和軟件都要跟得上,缺乏這兩個支撐點的話,那我們就沒有辦法看到消費滿意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苗樂文 北京國際度假區有限公司主題公園和度假區管理分公司總裁兼總經理
我們想重新定義北京文旅的新地標,重新定義現代文旅時尚度假地。北京環球度假區這個項目集全球經驗和中國的洞察,因為我們相信在中國、在北京必須符合當地消費者的習慣和喜好。北京環球度假區的七大主題景區,每個主題景區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包括哈利·波特、功夫熊貓、變形金剛、侏羅紀世界等都是世界最受好評的特技演出,在好萊塢輝煌大劇院里邊也有輝煌的演出,適應各個年齡段的游客。
文斯騰 王府半島酒店總經理
北京在很多消費領域方面都處在領先地位,有著非常多的文化旅游資源,在奢侈品消費、藝術和時尚方面都是引領全國的,而且越來越能夠幫助進一步釋放國內消費潛力,增強北京在國際消費市場的吸引力,這在創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施能自 德勤中國副主席
今天依然要考慮消費國際化,換句話說,消費方式客戶群或者不同群體,讓他們消費上有所升級,和國際標準更緊地貼近上去,從這個緯度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孵化和建設的方式。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里有三個大的要素,第一個需求方;第二供給方;第三部分就是環境。
尚喜平 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如何積極把握好消費新趨勢,加快培育新消費、引領新供給、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是當下零售人重大課題,也是零售企業應有的擔當,更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我們希望通過東安市場向國際買手制百貨轉型這樣的實踐,打造新平臺、引入新資源、創造新消費。為王府井大街改造升級助力,為老字號守正創新探索一條新路,為中國零售百貨業轉型發展提供一次新的嘗試,為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王府井力量。
馬澤丹 太古地產、三里屯太古里總經理
北京“十四五”規劃和兩區建設強調高質量發展、強調夜間經濟,促進首店經濟包括國際化特色,隨著北京確立發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朝陽區也定位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主承載區,而三里屯屬于主承載區的核心區,太古里作為三里屯區域內最核心的商業項目,我們認為它在區域商業更新迭代上要發揮重要的引領和支持作用。
以“優化新消費供給,提升城市能級”為主題,李寧、新隆福、美團、元氣森林、望京街道、華為河圖、普洛斯等9個單位,從夜經濟、中國品牌、活力新地標、數字化賦能、空港經濟等方面分享經驗做法。
黃杰 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高級總監
李寧在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核心商圈打造優質主題內容,同時進駐新地標場所,營造獨特的購物感受。回顧李寧品牌成長歷程,始終與首都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先后被認定北京設計創新中心、北京企業技術中心,在北京加速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李寧秉持運動員基因,為城市消費增添活力,為首都建設貢獻力量。
楊曉昇 望京街道工委書記
從環境整治到政策、市場、社會多元共治,望京小街改造是我們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探索,也是培育建設具有北京特色和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貢獻的朝陽區實踐。
王輝 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隆福寺街區未來將引入特色的展覽、演出,打造獨特文化,并結合周邊文化資源,跟王府井、故宮形成文化聯動,打造首都文化金三角。隆福寺街區未來會通過文化賦能、科技賦能,引入更多的時尚潮流、年輕的業態,打造網紅打卡地,引入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文化消費。
厲基巍 美團研究院社會研究室主任
美團一直積極參與北京夜間消費建設,通過數字化平臺優勢,合力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夜間消費新地標。
黃健 元氣森林副總裁
通過數字化新模式滿足14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豐富的消費需求,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升級對企業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企業謀求高質量發展必經之路。城市發展和城市消費供給為新品牌提供助力,新消費土壤孕育新消費品牌,而新消費品牌又為消費土壤奠定優質的供給。
廖自涵 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新航城建設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國際消費城市建設重點構建消費產業鏈,重點布局跨境消費、免稅消費、數字消費,包括貿易數字化、數字貿易化,也包括大型會展、文旅消費等形成三類圈層、四大板塊。
趙春燕 首創郎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們發現商業在變革,人貨場關系發生變化,人希望更先進的洞察,貨因為供應鏈變化有了創新,場已經是線上和線下聚合的場。所以我們會有一個觀點,實際上渠道側,內容價值平臺已經開始升級,文化影響商業相對快變量,文化場景以精神屬性、場景體驗、兼具性文化體驗。
裴亞杰 北京河圖聯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COO
北京河圖立足于將消費者可感知的數字全息技術應用到商業和消費領域,用數字經濟新服務的方式,數字孿生的模式賦能商圈運營者和廣大商家。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增加商業能效,文化+商業+科技融合,利用新技術、營造新場景、推動新體驗、促進新消費。
趙明琪 普洛斯資產中國區聯席總裁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于供應鏈基礎投資來說無疑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建設消費中心城市需要聚集優質消費資源,吸引新品牌,成為時尚新風向標。需要產品研發、先進制造、供應鏈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和產業服務支持。
以“品牌企業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話題,研究機構、金融機構、醫療機構、科技企業、餐飲品牌企業、百貨公司開展交流研討。
陳智國 中則智庫(北京)經濟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發改委中國經貿導刊雜志社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一個區域地標形成需要不同合力,需要政府、企業、運營方發力,希望未來平臺建設中既要發揮科技力量,也要強化企業主體,還要發揮運營主體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加速國際消費中心品牌建設合力。
關強 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菜百股份)常務副總經理
顧客是最大的企業資產、最大的財富,顧客行為過去不需要研究,因為跟當時供需關系密切相關,現在之所以提出供給改革,實際上因為需求端發生重大變化,而且越來越個性化,多層迭代疊加,必然提出數字化數據、大數據、5G等等。只有通過其它工具平臺,才有可能進一步使得細分成為現實,所以很多新業務應運而生。
常樂 北京聲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知識官(CKO)
我們一直追求技術本身,現在更看重技術商業化落地,作為產業推動者,更看重技術在現實運用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花雷 花家怡園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個餐飲企業應該是體驗式的。在餐飲行業中市場極為重要。現階段數字化的變化對于這一行業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新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的管理應用對于餐飲行業起到重要的幫助。
盤仲瑩 和睦家北京區總經理、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
我們把醫療服務跟不同商業服務的業態進行結合,不僅僅只是做醫院醫療場景服務,更大力拓展跟其他服務業態進行結合,大家都需要健康、需要保健,我們把專業事情做好。
王本娜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信用卡業務部副總經理
對于中國建設銀行而言,科技創新納入三大戰略之一,體現在經濟轉型、業務轉型、管理轉型各方面轉型過程中對于科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