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 要? 高校大型團體操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校園,并且屢屢在大型運動會及開幕式上贏得滿堂喝彩。本文就大型團體操編排的原則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大型團體操的創作方法進行了總結。大型團體操在編排的過程中應牢牢把握好主題、藝術、風格及形式等關鍵元素,通過與思想、文化及內容上的不斷突破,力爭贏得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 大型團體操? 編排? 原則? 創作
中圖分類號:G8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7-076-01
大型團體操起源于歐洲,兼具了體育和藝術的雙重屬性,獲得了年輕人的極大青睞。這一演出方式在20世紀60年代傳入我國,并得到了較好的發展[1]。而今大型團體操已成為運動會及晚會的重量級節目,團隊成員以姣好的精神風貌、豐富的藝術內涵、深刻的文化氣質、昂揚的青春律動感染和影響著無數的時代學子。隨著觀眾審美的不斷提升,對于大型團體操的編排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團體操的編排和創作是表演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因此,本文將就其編排原則及創作方法進行探討。
一、高校大型團體操的編排原則
(一)主題鮮明
大型團體操多出現在運動會開模式及一些大型的文藝活動現場。而運動會及文藝活動多有著鮮明的主題,是運動盛會和文藝盛宴的靈魂所在。這也就要求在進行編排的過程中,要將主題作為其中的一個關鍵切入點。內容呈現、動作編排、服飾道具、音樂背景等都應圍繞著這一主題來展開,要通過隊員們的協作,實現主題思想導向下的各表演要素的統一,以展現主題、烘托主題。
(二)藝術性強
體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團體操能夠如此吸引人的關鍵要素。因此,在團體操的編排過程當中,以體育技巧為支點,以藝術展現為導向將成為編排的一種重要標準。在編排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地考慮到用什么樣的藝術形式等能夠增進表演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在這一過程當中,要將音樂、服飾、道具及動作實現技術與藝術上的統籌,相互協同、相得益彰。團體操將使得表演者和觀眾能夠獲得藝術、運動的雙重享受。
(三)風格獨特
在大型團體操表演的過程當中,表演主題的一致性與表演內容及風格的獨特性并不相悖。內容和風格雖然要與運動會或晚會的主題相一致,但這并不會影響到在內容及風格上的獨創。就大型團體操表演的實踐來看,越是內容典型、風格獨特的表演越能夠贏得現場的歡呼和掌聲。為此,應盡量在隊形、圖案及文化意蘊上下足功夫,以內容和風格的突圍贏得觀眾[2]。
(四)形式多樣
大型團體操的表演人數眾多,場地較大,這就為表演在形式上的創新提供了支點和空間。隨著大型團體操的普及,觀眾對于大型團體操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靠內容粘貼或創意套用的方式已經很難再滿足日益提升的觀看需求。因此,要在內容及文化上大膽地創新,在主從、對稱、參差、均衡等方面發力,提高表演豐富性的同時,提高整體美感。
二、高校大型團體操的創作方法
(一)以藝術為立足點
當前,在大型團體操的創編過程當中顯然將對藝術元素的突顯放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部分院校在大型團體操編排的過程當中開始嘗試將戲劇、樂器、舞蹈及健美操等元素融入其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也逐步地形成了一種風向。這種方式能夠較好地實現以體育為主體、以藝術為靈魂、競技與觀賞俱佳、思想與藝術同現的表演目標。同時,這樣的一種方式也能夠充分調動觀眾的熱情,同時也契合當代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認知。
(二)以文化為結合點
團體操表演的內容實質是對學校文化及學生精神風貌的藝術再現。這也就決定了在大型團體操創作過程當中,要對學校的文化精髓和藝術氣質進行深入調研,不可憑空想象,更不可復制照搬。具體要從豐富的校園文化、校園生活等中碰撞出靈感,以再現學生精神風貌和學校發展為選取點,把大型團體操創編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讓大型團體操成為展現師生風采,宣傳學校發展的重要窗口[3]。
(三)以審美為落腳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運動會或晚會能夠調動的資源使越發的豐富,所采用的聲光電設備也越發的先進,這也為大型團體操編排創作提供了一個思路。在藝術呈現的過程當中,可借助當前的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大型團體操表演中的主題展現力、藝術表現力等。而這樣的一種方式也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賦予運動會或晚會更多的亮點,留給觀眾更深刻的印象,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
三、結語
大型團體操編排與創作是其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這一活動不僅決定了最終的競技和藝術的高度,更對訓練等內容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大型團體操的創編者而言,要緊扣時代的脈搏,以主題鮮明、藝術性強、風格獨特為核心原則,積極實現創作過程當中與藝術、文化及現代科技的結合,使大型團體操能夠煥發出新的色彩。
參考文獻:
[1]李志林.團體操表演中地域特色元素的應用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9.
[2]宋紅琴.華中師范大學團體操的創編與訓練實施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賈秀春.“風華十年”團體操的創編實踐研究——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10年校慶節目編排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