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 杰
2021年的春光灑滿錦江河畔,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資源與環境中心和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主辦,在成都召開了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管理工作研討會,聯盟成員、省級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社會組織、企業、彝族藝術家等56人歡聚一堂,圍繞涼山聯盟管理與發展進行了研討交流,明確了聯盟的戰略規劃,并通過多方投票選出未來聯盟工作的優先行動。
這是2020年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批復四川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同意成立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專業委員會之后,涼山聯盟組織的參與面最廣的一次會議。這標志著涼山山系各個自然保護區圍繞提高保護區有效管理的自發性集體行動,得到了省級自然保護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效提升了涼山聯盟的社會影響力。
四川涼山山系包括大小涼山,它位于橫斷山東北緣,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之間,該地區地勢復雜,海拔相差大,河流眾多,氣候四季不明顯,干濕季分明,土壤和植被類型多樣,從而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成為野生動植物的樂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是2011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的中國內陸生物多樣性保護32個優先區之一。這里是“國寶”大熊貓最南端的種群,同時該地區是四川山鷓鴣、大涼疣螈等四川南部珍稀特有物種的主要分布區,是黑鸛、黑頸鶴等珍稀鳥類的重要越冬地。1978年12月,在涼山山系首次建立美姑和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以來,經過37年多的建設發展,現已建立林業系統管理的森林、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2個,總面積299658.8公頃,使涼山山系主要保護對象得到有效保護。

2018 年10 月美姑甘洛越西保護區及公安人員代表合影

2021年聯盟管理研討會
2014年的金秋時節,“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成立暨保護區管理經驗交流會議”在西昌市召開。會議由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辦,涼山山系12個自然保護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四川省林業廳,涼山州、樂山市、宜賓市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成都項目辦公室派員參會。涼山州政府副秘書長謝立出席會議并致辭。

2015 年12 月聯盟會旗移交
截止今天,四川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已經運行了八年,制定了聯盟章程,聯盟倡議書,并在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及樂山、宜賓、涼山市州自然保護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和各聯盟成員單位的配合支持下,建立了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交流群,開展了一系統的聯盟活動。期間召開了最少全聯盟6次大會,還共同開展了8次監測巡護等聯合行動,可謂生命力越來越強。同時,各保護區借助聯盟這個平臺,積極做好邊界地區資源保護管理,開展區域性聯合行動,進行聯防巡護,經驗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保護區有效管理、巡護監測、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社區共管、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保護區網絡的功能,促進了各保護區工作,推動了整個涼山山系的整體保護,捍衛了涼山山系生態安全,提高了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知名度。不僅縮小了與岷山和邛崍山系的一批國家級示范保護區之間的差距,還創新性地率先建立了一個跨越三個地市級行政區域的自然保護區聯盟。涼山山系地域資源有太多的共同點,聯盟的建立推動大家在一起平等交流共謀未來。

聯盟成立會議合影

杜鵑花海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需要進一步凝聚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的力量,在自下而上的景觀尺度保護,自然保護地協同治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三個層面進行探索,樹立典范,譜寫中國自然保護地管理歷史新篇章,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具有重要時代意義。為了進一步推動涼山聯盟的發展,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牽頭單位,匯聚多方力量,編制了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規劃。這個規劃對于四川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有著里程碑的意義,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為其他自然保護地聯盟做出了表率,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通過規劃,聯盟明確了2022-2024年的戰略目標,即以加強景觀尺度保護和增進集體行動為導向,以提高生態監測及其成果在自然保護區管理中轉化為抓手,創新性推進大熊貓與四川山鷓鴣旗艦物種保護,提高聯盟內保護區之間管理能力均衡性,為2025年爭取把涼山山系建設成為中國跨區域自然保護地協同管理典范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明確了聯盟未來發展的方向,包括6個關鍵領域目標和17個優先行動。
雖然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未被納入國家公園,但作為一個事實上的大尺度保護區域,具有足夠的空間來探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中央文件部署的各項生態文明體制革任務。而聯盟保護區相互協商的靈活機制,更加地有助于深度探索一些國家公園困于跨部門和跨行政區域的體制機制不能解決的問題。涼山山系自然保護區聯盟“超前”地順應了景觀保護的大趨勢和協同發展的新理念,已經在中國自然保護地管理歷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成為了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創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