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服飾獨具特色,自成體系,素有“衣冠上國”的美譽。作為中國國粹、服飾代表,人類共同財富的中國傳統服飾有兩種基本形制,一種是相傳起源于黃帝時代的上衣下裳制,另一種是衣裳連屬制。中國傳統服飾不僅承載了漢民族精妙絕倫的染、織、繡等多種工藝和服裝服飾文化美學觀念,還為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創新提供了優秀藍本和有效路徑。
現代服裝服飾設計從傳統服飾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相關元素,在工藝、技法、美學上也常常借鑒中國傳統服飾,進一步豐富了現代服裝設計理論體系和方法。《圖說中國傳統服飾》一書認為中國的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中國古代服飾方面的大量圖文資料,對抽象畫藝術在我國傳統服飾設計中應用的探討,能讓更多國人了解中國服飾發展的歷史,進而對我們解讀祖先的穿衣戴帽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書從服裝設計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等角度出發,多角度、全方位深刻剖析插畫藝術中抽象元素與中國傳統服飾設計的契合性,對于推動現代服飾設計理念、方法創新,提升服裝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服裝設計作品闡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助力現代高校服裝設計相關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等多方面具有顯著意義。
我國插畫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的青銅紋飾和帛畫已經呈現了較高的插畫藝術水平;近代則出現了商業插畫和“月份牌”,改革開放后,連環畫、商業插畫廣泛流行。時至今日,插畫藝術已經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從手機系統到廣告營銷,從書籍插畫到游戲CG,無不可見插畫藝術的身影。
中華民族傳統服裝服飾與繪畫、書法藝術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審美風格還是創作理念,都有著極高的一致性,這源于華夏民族自古推崇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思想的淬煉和沉淀。國畫、書法講究“以意取勝”,不強調事物的簡單復刻,而是講究對事物形神的提煉、升華。例如八大山人的鳥獸花草往往睥睨斜視、傲骨叢生,《韓熙載夜宴圖》中的人物大小、比例、裝飾、姿態都不是人們生活中的實際狀況,而是依照人物的地位、性格等多種因素酌情呈現,張旭、懷素的書法近乎失去漢字本來的面目,然飄逸意境躍然紙上,引人入勝。簡而言之,中國插畫藝術重抽象而非具象。
了解外國插畫藝術及現代插畫藝術發展趨勢,對于研究、探索抽象元素在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應用實踐有著一定積極的參考價值。
外國插畫藝術最早來源于手抄本和古埃及的“死者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丟勒、霍爾拜因等人將插畫藝術推向新臺階,后來插畫藝術經歷了巴洛克時代、日本浮世繪、洛可可時代、浪漫主義時代等多個時期的發展,逐漸形成較為穩固、繁榮的藝術體系。當代外國插畫藝術則從題材到色彩,從設計意圖到設計功能,都呈現更加多元、豐富、寫實的特征。
現代插畫分為商業插畫、書籍插畫、游戲插畫、動漫插畫、兒童插畫、時尚插畫、裝飾插畫、涂鴉插畫等多種類別。隨著印刷技術發展、人們生活消費水平不斷上升,現代插畫藝術逐漸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征。其一,VR 技術,插畫藝術與VR 技術融合碰撞實現動畫行業與插畫行業的絕妙火花,也為插畫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形式;其二,抽象藝術,新時期插畫作品呈現出人與世界脫節的感覺;其三,低保真處理;其四,拼貼畫,富有創意、別具一格的拼貼畫是插畫藝術一大流行趨勢。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不同文化形式都講究“海納百川”,書法可以與歌舞,詩詞同歡,久而久之,多種藝術形式往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趣和諧統一,中國傳統文化也愈加豐富多元、底蘊厚重。愛美之心自古有之,我們的先祖早在史前人類早期活動中就學會用獨特、美麗的圖案和紋飾裝點居所或自己,以達到震懾獵物和對手、標志地位、美化自身、記錄事件、寄托信仰等多種功能。這些“半抽象藝術”的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和紋飾甚至符號往往出現在巖壁、瓦片上。從哲學角度來看,插畫藝術中的抽象元素是人類思維理性的產物,它指向的是人類思維自覺生長的方向。
不同于外國繪畫藝術注重形似,中國插畫藝術從藝術選材到創作手法都注重“意”的表達,即是否傳神。中國插畫藝術作品不僅有多樣的事物形態,更重要的是有創作者獨一無二的自我想象。
中國繪畫藝術極為注重線條的表達,著名的“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插畫藝術都是如此。在插畫藝術作品中,事物的輪廓線不再重要,線條的構成僅為表達作者對這些事物客觀形象的主觀理解,這些線條也成為連接作者、客觀事物的關鍵紐帶。這些插畫藝術中用于表達作者情緒、意境的抽象線條,或者構圖方式、作品神韻,就是抽象元素。
了解抽象元素在中國傳統服飾中的表現形式和特點,是研究抽象元素在中國傳統服飾中的表現和應用的重要前提。插畫藝術是一種表現現實生活的重要藝術形式,即使有的作品很難讓人將它們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但歸根結底,它們是以現實生活中的素材經過作者主觀處理、藝術處理后的產物,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插畫藝術抽象元素尤為如此。傳統服飾中的圖案、紋飾往往是作者在觀察生活之后,進一步掌握具體事務的基本形態、形體美的規律,再結合服裝的多樣化應用場合,加強形式美感而得。如果作者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認知過程,便不會具備提煉現實生活中具象事物并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由此可見,插畫藝術中的抽象元素實際上是具象描繪為基礎的。
同時,傳統服飾中的抽象元素并非是絕對獨立的,相反,這些抽象元素不僅與現實生活中的具象事物聯系緊密,也與具象繪畫相互交融。前文已經說過,中國傳統服飾中插畫藝術的抽象元素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傳統服飾中的抽象元素表現實為現實生活具象事物的影子,這些影子則表現為傳統服飾圖案、紋飾、形制的氣韻和意境。
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抽象元素表現往往呈現語言形式化、表現抽象化的表達。中國傳統服飾中的圖案、紋樣的線條“繪制”語言和形式規范豐富多樣,有的通過大小、明暗的對比要制造一定的節奏感,有的“靜中生動”,正是由于傳統服裝服飾的形式語言多元豐富、變化繁多,才讓其成為其他藝術形式的靈感來源。數千年來,人們通過服裝形制、圖案紋樣表達著集體智慧和集體情感,這種兼顧整體和細節的服裝文化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隨著歷史演變,原有的表現技法、語言形式不斷豐富和創新,再加上顏料來源的豐富,傳統服飾中插畫藝術的抽象元素愈加鮮活有力、多姿多彩。
在傳統服飾中的插畫藝術抽象元素表達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一般來說,在功能性較為明顯的服裝服飾上往往以特殊的抽象元素符號來強調情感的表達,例如古代帝王及上公的“袞服”、皇后的“翟衣”,其抽象元素的呈現也落腳在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的表達。
中國傳統服飾一般包括冠冕、上下衣、鞋。古人認為“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道”無處不在,人就是一個和諧統一的“道”,因而用以包裹人軀體的服裝服飾也要遵從“和”的“道”。在漫長的時光歲月中,先民們對“頭”的認識逐漸加深,他們認為“頭”是身體的主宰,確保“頭”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舒適尤為重要,于是不同形制、功能、材質的冠冕出現。 古人還認為服“冠冕巾”是有禮儀、修養的象征,故有犯錯者、悔罪者“跣足披發、袒身負荊”。冠冕上則飾以祥瑞紋圖,如云紋、萬字紋,富貴者還飾以珠玉。
人的軀體占據整體的絕大部分,因而上下衣在中國傳統服飾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傳統服飾的上下衣形制講究、風格類型多樣,以帝王的服飾為例,其服飾以“十二章紋”,即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以及黼、黻。帝王“十二章紋”的服飾內涵豐富、寓意祥和,或照臨,或神異,或穩重,或孝養。可以發現,這些章紋無不抽象神似,且大部分具有對稱、統一的和諧美感。
古代由于經濟水平不發達,很多底層勞動者大部分時間是不穿制作考究精良、費時的履或靴,他們多穿草鞋、木屐或赤足。于是著靴、履成為富有的一大象征。履的穿著不分男女,履的式樣豐富,有鳳頭、履頭上翹成笏頭、翹尖、平頭和圓頭。履可分為舄、屨、鞋。同樣,中國傳統服飾中的鞋履靴也飾以圖案紋飾,也是在這里,靴履有了男女的差別。男性的靴履多以顯示勇猛、才識及地位的紋飾為主,例如水波紋、云紋、虎紋、幾何紋。女性的靴履多以顯示溫婉賢淑、和美祥瑞的紋飾圖案為主,例如纏枝牡丹紋、五福萬字紋,以及鸞鳳、蓮花、蝴蝶、金魚等圖案,貴族婦女還會在靴履上飾以珠寶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