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等先進理念的提出,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中華傳統逐漸成為當下增強國家競爭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必要途徑。其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作為民族藝術理念、文化傳統的集中表現形式,理應受到廣泛關注和大力弘揚,并將其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推動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由張媛媛、成國良、孫振可和董輝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與裝飾工藝品研究》一書,基于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起源和設計特點,探討了其設計理念和文化內涵,并且結合現代服裝設計理念,論述了裝飾工藝品在服裝領域的應用,對于開展傳統服飾文化的教學實踐有良好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與裝飾工藝品研究》共七個章節。第一章從服飾禮儀、服飾藝術以及服飾美學三個方面,系統論述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演變歷程和內容構成。第二章基于少數民族的服裝設計理念,對其服飾文化的內在特點、時尚美感、設計思路等進行了深入分析。第三章敘述了裝飾工藝品設計的理論基礎,首先闡釋了其基本概念,然后針對其藝術特征、設計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梳理了總體的設計流程。第四章基于工藝品模型的類別和材質,探討了其制作工藝的技術特點、藝術風格,從而總結出整體的制作原則,明確了裝飾工藝品制作的藝術價值和主要目的,并且針對其市場化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第五章通過界定中國傳統服飾品的類型劃分,深入闡述了其不同的設計風格、藝術手法。第六章立足于服裝設計實踐,針對傳統服飾的材料選擇、設計方法、色彩運用進行了系統分析,為人們提供了傳統服飾設計的應用范式。第七章預測了未來中國服飾設計的流行趨勢。
結合本書,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不僅可以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實踐中,而且為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思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學習傳統服飾的廓形特征。由于地域分布、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國傳統服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裝形制、藝術風格、外在特征。其中,深衣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服裝樣式,采取傳統的分片式剪裁手法,將衣服制作成上下連體的樣式,形成了獨特的廓形設計風格。這樣不僅具有保暖防寒、貼身舒適的實用性,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藝術。第二,學習傳統服飾中的圖案設計元素。圖案設計作為服裝設計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結合傳統服飾文化的象征意味進行講解。受中華傳統習俗和禮儀文化的影響,服飾文化中的圖案元素大多具有較強的現實寓意和文化內涵,寄托了人們對于自然界和天地萬物的美好希冀和崇敬。例如,龍圖騰通常是帝王服飾的典型紋樣,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不可逾越的權力。
傳統服飾文化在現代服裝設計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將傳統服飾文化應用于教學內容中。在服飾賞析課中,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基于中國服飾發展史,為學生系統講解中國服飾文化的演變歷程、設計風格、藝術理念等內容,使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服飾文化的發展變化,進而透過服裝設計手法來領會背后深刻的設計理念和文化意蘊。在服裝工藝設計課程中,教師應針對傳統服飾的工藝制作手法進行著重講解,并且引導學生自主練習服飾手工,培養其設計實操能力,促進傳統設計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在服飾圖案設計課程中,教師則要綜合運用理論講解和實踐教學兩種方式,既要增強學生的色彩搭配知識基礎,也要教授其創新改造傳統服飾圖案,將其融入現代服裝設計中。
第二,借助傳統服飾文化創新教學模式。一方面,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網絡來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例如,利用網絡APP 開展情景式教學,即通過網絡服飾博物館進行傳統服飾的立體化展示,使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傳統服飾的藝術魅力;與此同時,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理論性課后作業,鼓勵學生結合傳統服飾文化特征來創新設計,激發其設計靈感和創作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校可組織服飾文化的實地調研活動,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前往民族服飾的代表性區域進行考察,并且邀請當地的傳承人開設服飾工藝課程,學習我國的民族服飾設計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