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作為電影文化的表現元素,對交代人物處境、渲染人物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起關鍵作用。而色彩則是最基本的視覺感知元素和藝術表現手段,電影服裝設計中色彩元素的運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作品基調的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現、故事情節的調度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由辛芳芳、朱晶晶和紀曉燕等人編著,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服裝設計創意指南》一書,基于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寫作方法,以國際時裝設計作品為研究內容,具體從服裝部件與圖案、服飾搭配與廓型、服裝材料及其裝飾工藝等方面對服裝行業中的設計創意進行全面展示。本書兼顧局部設計細節與服裝整體的風格效果,且具備一定的參考性,既可用作服裝專業學生的閱讀材料,也可作為相關行業人員及其他服裝設計愛好者的參考讀物。
《服裝設計創意指南》全書共包括六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服裝的廓型設計,具體從字母形、物象形和不規則形等方面進行闡述。第二部分對服裝的部件設計展開論述,包括服裝的領型和袖型、肩部和腰部、口袋和下擺、門襟和省道以及結構線等部件。第三部分重點研究服裝裝飾的工藝設計,例如流蘇和刺繡、繩帶和釘繡、纏繞和褶裥、填充物和布料造型等元素。第四部分通過涂層面料與牛仔面料、蕾絲面料與手工印染面料、金屬感面料與聚脂材料、塑膠材料與皮草及皮革等材料元素對服裝材料的創意設計進行詮釋。第五部分著重分析服裝圖案的設計因素,包括幾何圖案、拼貼圖案、動物圖案、自然風景圖案等,此外還涉及到民族風格與都市題材圖案。第六部分針對服飾搭配進行創意設計研究,包括頭飾與手飾、頸飾與妝容、鞋靴與帽子等。
結合本書,電影中的服裝色彩功能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一方面,基于國外相關科學實驗的研究成果,色彩具備一定的主觀性,即色彩可以作用于心理并表達感情,電影中的服裝色彩能夠對觀眾產生視覺沖擊作用。因此,在電影服裝色彩的選擇上,一般選取比現實生活中更高級、更完美的色彩,以此強化視覺效果并提高作品感染力。另一方面,電影中的服裝色彩基調主要依附于情節的發展與起伏,具備多變性和統一性等特征。在為電影人物設計服裝色彩時,設計者通常依據人物的社會地位、民族歸屬和審美情趣等相關特征,相應地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色彩。例如,《臥虎藏龍》電影中俞秀蓮的服裝色彩以淡紫色、米色等淡雅色調為主,從視覺上呈現出“素樸女俠”的本色魅力,同時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結合該書,針對上述所提及服裝色彩在電影中所發揮的作用,即塑造人物形象、強化視覺效果、提升作品感染力等,基于書中所涉及影視服裝色彩的相關內容,涉及到影視服裝造型中的色彩元素、影視服裝的風格設計類型等,從以下兩方面對服裝色彩在電影中的美學功能進行分析與研究:
第一,服裝色彩與視覺美。服裝色彩作為人物形象塑造的視覺語言,對于電影風格的定調和視覺審美的傳達起到關鍵作用。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人們的生活,并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追求。其中,電影中的服裝色彩能夠直觀地為觀眾呈現出人物特征以及情感表達,對于電影故事的情節發展和環境烘托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身上所穿旗袍的顏色在光影中不停變換,其服裝色彩像極了會移動的色塊,那獨具流動性的色彩元素將女子對愛情的期盼與向往完美展現出來,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與美感。
第二,服裝色彩與意境美。電影中的意境美與人物服裝色彩有很大聯系,通過對服裝色彩的聯想功能進行巧妙運用,即可有效營造出影片所需的藝術境界。在電影中的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需結合人物特征、歷史情節、事物發展等多種因素,才能對服裝色彩的運用有獨特把握,同時在有限的色彩中暗藏出無限的想象與意境,激發出觀眾的藝術想象力并引起情感共鳴。另外,不同的服裝色彩所營造出的意境以及在其中所賦予的情感也不同,例如在電影《臥虎藏龍》中,人物服裝色彩以白、灰等冷色調為主,通過與影片背景、道具及人物動作進行結合,為觀眾展現出如中國水墨畫一般的唯美意境,也從中體現出道家所追求的超凡脫俗、自在逍遙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