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 徐丹



摘要:廣州地鐵三號線為國內首條時速達120 km/h的線路,三號線B1型車于列車大修期進行制動閘片批量換型,換型閘片裝車運行一年后,陸續開始出現燕尾變形以及閘片斷裂情況,對正線設備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現對換型閘片結構及運用狀況進行分析,探討閘片斷裂的原因,并提出優化改造方案,以提升閘片運用的可靠性。
關鍵詞:地鐵車輛;閘片;斷裂;優化
1 列車閘片運用情況
廣州地鐵三號線B1型車采用盤式制動[1],列車自2006年上線運營,于2015年開始進行列車大修,其間列車閘片運用狀態良好,未出現批量故障問題。B1型車在大修期間對制動閘片進行更新換型,并于2017年完成所有列車閘片更換,換型后的制動閘片在運用過程中陸續出現閘片斷裂問題,具體故障統計情況如圖1所示。
2 閘片斷裂原因分析
2.1 ? ?閘片物理參數
為研究閘片斷裂原因,依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動系統 第9部分:合成閘片技術規范》(T/CAMET 04004.9—2018)[2]中的參數要求及測試方法,對斷裂閘片殘體及閘片新件的材料力學性能進行檢測。通過測試,閘片的物理及力學性能滿足規范要求,閘片殘體物理性能與新件相當。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2.2 ? ?閘片受損情況
通過對斷裂閘片殘體樣本進行分析,發現所有斷裂閘片均有以下特征:(1)閘片斷裂位置均在閘片端部;(2)斷裂閘片燕尾均存在異常磨損及變形情況。
閘片摩擦體斷口:閘片摩擦體斷裂發生在閘片尖端無燕尾(鋼背)部分,摩擦體斷口與燕尾端部齊平,斷裂裂紋從閘片摩擦面向燕尾一側擴展(圖2)。
閘片燕尾:閘片燕尾與端口齊平位置存在卷邊現象,變形燕尾表面存在與閘片托磨損、撞擊痕跡(圖3)。
2.3 ? ?原因分析
2.3.1 ? ?燕尾變形原因
地鐵列車牽引制動工況轉換頻繁,會導致閘片燕尾與閘片托產生頻繁撞擊,閘片燕尾端面完全承受撞擊過程中所產生的沖擊力。燕尾端部部分摩擦體在沖擊下逐漸磨損后,沖擊力將轉移至燕尾本體,最終造成燕尾端部與閘片托接觸處出現燕尾形變。
2.3.2 ? ?摩擦體斷裂原因
根據閘片斷裂情況,主要從閘片材質及閘片受力兩個方面對閘片斷裂原因進行分析:
(1)閘片材質:根據閘片殘體送檢結果,閘片殘體物理性能與出廠狀態基本一致,閘片材質無缺陷,閘片參數符合規范標準。
(2)閘片受力:分析閘片摩擦體斷口,閘片斷裂方向從閘片摩擦面指向燕尾面,并且閘片卷邊燕尾表面存在磨損痕跡。上述情況表明燕尾出現卷邊后,卷邊部分與閘片托貼合緊密,導致燕尾其余部分與閘片托之間存在空隙。在列車制動過程中,閘片托向閘片施加一個垂直于閘片方向的力,此時燕尾卷邊部分凸出于燕尾表面,將形成一個支點并產生杠桿作用,導致閘片端部摩擦體與閘片托貼合不緊密,閘片整體受力不均(圖4)。隨著制動次數的增加,閘片端部摩擦體逐漸產生彎曲疲勞,最終出現摩擦體斷裂。
綜上,閘片出現斷裂的原因:閘片燕尾在制動過程中受到頻繁沖擊造成燕尾受損發生形變,閘片整體在以燕尾形變位置為支點的情況下產生杠桿作用,導致閘片端部摩擦體長期受力不均,產生疲勞斷裂。
3 解決措施
根據上述分析,為解決閘片端部斷裂問題,需強化燕尾強度,避免出現形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閘片燕尾結構進行優化。
3.1 ? ?增加燕尾端面面積
將原閘片燕尾U型槽結構改為梯形結構,增加端面碰撞面積;同時在燕尾端面增加加強筋,提升燕尾抗沖擊能力(圖5)。
3.2 ? ?優化燕尾連接方式
在燕尾背板增加翻邊結構,提升燕尾與摩擦體的連接強度,分散燕尾端部受力(圖6)。
上述兩條措施可以有效強化閘片燕尾端面的抗沖擊能力。
4 優化效果
經過結構優化后的閘片已于2019年10月進行裝車驗證,經過為期18個月29萬km的運行跟蹤,閘片整體制動性能及磨耗狀態良好,閘片摩擦體及燕尾未出現形變、磨損、斷裂情況,結構優化后的閘片抗沖擊性能提升明顯,運用效果符合預期。
5 結語
本文對廣州地鐵三號線列車制動閘片斷裂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閘片結構的優化方案,并對改進型閘片進行了運用驗證,解決了閘片燕尾磨損變形導致閘片受力不均而出現斷裂的問題,提升了制動閘片的抗沖擊能力及運用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MM0417_制動鉗單元[Z],2006.
[2]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動系統 第9部分:合成閘片技術規范:T/CAMET 04004.9—2018[S].
收稿日期:2021-07-21
作者簡介:黃碩(1993—),男,湖北十堰人,城市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助理工程師,從事城軌車輛牽引制動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