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
吳亦凡被刑拘的消息在網絡平臺刷屏,一時間成為新聞熱點。一個月前還是娛樂圈的“頂流”,如今卻因涉嫌強奸罪變為“頂丑”,吳亦凡的形象徹底崩塌。眼看自己的偶像被抓,吳亦凡的一些粉絲不淡定了,他們建群商討“解救”吳亦凡,違法言論令人震驚。(8月4日《人民公安報》)
“飯圈”是粉絲圈子的簡稱,其成員多集中在青少年等低齡階段的人群中。“飯圈”文化是依托偶像藝人和粉絲經濟形成的青年亞文化。通常來說,“飯圈”會圍繞某位明星或偶像組合形成虛擬社群,建立常態化聯系,為“愛豆”打榜、購買產品、制造話題、線下眾籌以及組織見面會等活動。“飯圈”文化也曾有積極一面。然而,從現實來看,“飯圈”更多是在輸出負面效應。
一段時期以來,由于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錯誤導向,以及某些資本力量和機構的推波助瀾、興風作浪,“飯圈”愈發淪為“怪圈”,諸如互撕謾罵、拉踩引戰、應援打榜、造謠攻擊等問題屢見不鮮。“飯圈”、粉絲文化嚴重變味,病態追星大行其道,破壞了清朗網絡生態,污染了社會風氣,挑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更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針對備受詬病的不良“飯圈”、粉絲文化亂象,中央網信辦深入清理涉粉絲群體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結合正在開展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整治不良粉絲文化亂象。截至8月初已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余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余個,解散不良話題814個,攔截下架涉嫌集資引流的小程序39款。
“飯圈”文化、粉絲文化亂象早已引發社會反感。其背后一方面是數量龐大的未成年人群體,另一方面則是一條利用粉絲牟利的黑灰產業鏈,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有些行為甚至已經涉嫌違法。亂象之下,青少年往往受影響最大,經常被裹挾其中、誤入歧途。在缺乏規則意識、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邏輯誘導之下,在宣揚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的不良價值觀熏染之下,嚴重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網絡管理部門果斷出手,整治這種亂象,正逢其時,十分必要。
要嚴肅整治畸形的“飯圈”文化。治理重癥需要下猛藥,整治積弊已久的“飯圈”亂象,必須出重拳。相關部門應對錯誤引導賬號及時整改關停,從嚴處置“飯圈”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網絡水軍等違法違規賬號,從重處置縱容亂象、屢教不改的網站平臺,對那些肆意沖破底線的種種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行為,堅決給予嚴厲制裁,遏制“飯圈”文化、粉絲文化的野蠻生長。
整治畸形的“飯圈”文化,治標更要治本。各地相關部門及平臺,要在規則的制定、宣傳、監管上肩負起相應的責任,加強網上涉明星信息規范、強化賬號管理、完善粉絲群圈管理、完善網絡黑產打擊機制、壓實網絡綜藝節目制作和播出機構主體責任等,建立規范“飯圈”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推動“飯圈”文化實現良性發展。加強青少年價值觀的正向引導,規范和引導粉絲群體理性追星,不跟風、不盲從,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努力,規避“飯圈”消極影響,凈化娛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