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泉
近年來,銅仁市碧江區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創新六輪驅動模式,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建強基層組織,夯實“堡壘”根基。實施黨委書記、組織部長、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帶頭聯系“村社合一”示范點,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負總責;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推行“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責任到底”工作模式,以村為單位建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每村“三表一臺賬”;各鄉(鎮、街道)制定村級集體經濟“村社合一”示范點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年度和階段性目標并整合資源,圍繞“基本組織設置、基本隊伍建設、基本制度運行、基本任務落實、基本保障配套”五個規范化要求,推進農村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達標驗收56個,占比94.92%。探索在資源相近、地域相鄰的村級成立產業聯合黨組織,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等方式,在500畝以上壩區成立黨支部15個,提高了壩區建設組織化程度、提升了壩區黨群抱團發展水平;對標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要求,全面排查識別整頓,發現一個整頓一個,年初以來排查識別3個。到目前,全部整頓完成,全區59個村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建檔工作全面完成。
健全制度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出臺《銅仁市碧江區村(社區)“兩委”干部管理辦法(試行)》《碧江區關于印發銅仁市不合格村(社區)干部停職待崗處置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村(社區)后備人才儲備工作的通知》《碧江區村“兩委”干部報酬待遇保障暫行辦法》等,建立完善村和社區干部養老險、連任補貼、集體經濟獎勵、工資、績效、職務等掛鉤的考核管理制度、利潤提成獎勵機制等相關配套政策,村干部按集體經濟組織章程以按勞分配原則取得薪酬、入股分紅、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獎勵資金,按村人口數量分3個類別,平均報酬達3700元/月,“一肩挑”最低達4500元/月,村級辦公經費每年提高到3.5萬元/村,提高了積極性、主動性;建立“2+1”結對幫帶機制,專人幫帶、談心談話、定期培訓、跟崗鍛煉,學習掌握村級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工作通報考核制度,將工作情況納入年度區級目標管理考核并作為衡量班子整體合力、評價干部政績、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到目前,通過春節契機開展優秀大學畢業生、致富能手、退役軍人等遍訪并按程序儲備后備力量321名,通過市縣鄉三級聯考新聘54名事業單位人員到村任職,安排“三支一扶”人員到村任職5名,從“西部計劃志愿者”中參照事業單位招聘遴選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工作人員18名;以公益性崗位安置形式選聘全日制大學專科以上學歷高校畢業生到村工作60名。采取專題培訓、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銅仁智慧黨建云平臺、新時代大講堂等方式,提升基層一線干部政治素養專業素質、分期分批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到省內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參觀學習,提升能力,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工作格局。
盤活資產資源,增強“造血”功能。廣泛動員村(居)委、村民小組對村級集體所有資產和“四荒四邊”空閑資源上集中清理登記,更新改造、規范使用,引導村民小組積極探索“資源開發型、盤活存量型、異地發展型、產業帶動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創收型、市場經營型、旅游引領型、項目合伙型”9型模式,破解“空殼村”難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目前,全區基本形成了以“租賃經營、股份合作、有償服務、農業合作”為主的四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模式,區直各部門與59個村(居)開展支部聯建、結對幫扶、爭取項目,幫助村委找準集體經濟發展路子。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投向農戶、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輸血”質量。出臺《碧江區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管理與使用暫行辦法》《碧江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推精準脫貧實施方案》《碧江區貫徹落實產業調整“八要素”全面推廣“塘約經驗”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等文件,整合各類資金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有34個建檔立卡脫貧戶按100萬元/村36個建制村按30萬元/村的標準進行投入,分配到區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用于“三變”改革,折股量化給脫貧村、脫貧戶,確保每個脫貧村集體經濟積累達5萬元以上,其利潤用于發展村級公益事業。區級相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對所掛鉤集體經濟項目進行結對幫扶,指導、扶持其盤活集體資產、興辦農業基地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形成穩定村級收入來源。統籌整合資產、資源、資金,引導支農、產業等各類項目,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適度傾斜。通過落實完善財稅減免優惠、土地優先安排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形成資金、信息、技術等各類資源的疊加效應,增強“輸血”功能,持續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保障。
注重示范引領,發揮“帶動”效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部門掛鉤聯系薄弱村和黨員結對幫扶機制,通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和創業創新、人才培訓、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指導幫扶,發揮黨建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的引領作用。注重總結提煉經驗,通過選樹不同基礎、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目前,全區已成功涌現出滑石鄉老麻塘、壩黃鎮高壩田、川硐街道小江口村、漾頭鎮九龍村、和平鄉孟溪村等多個村級集體經濟優秀示范村。通過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基層黨建拉練觀摩、成功經驗借鑒推廣等活動,為各鄉鎮(街道)、各村(社區)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形成強村帶弱村,共同發展壯大的良好局面。
堅持三個導向,確?!案母铩背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解決村集體“一窮二白”“有錢辦事”“融資松綁”的根本途徑,針對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思想觀念落后、領導力不夠,人員素質不高、支撐力不足;政策措施寬泛、操作性不強,審計機構不全、監督力不好”等較多問題,碧江多措并舉,著力解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少“志士能人”“活水源頭”“第一桶金”“精確定位”等系列問題,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引向深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增加集體經濟,有集體統一經營資產村通過成立經濟合作社或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通過強化政治引領,推動思想認識從“重小家”向“顧大家”轉變。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把中央要求貫穿到農村黨組織作用發揮全過程,落實到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課程及實踐教育中,引導樹立大局觀念,增強集體意識,履行“領頭雁”職責使命,成為群眾“謀發展、謀利益、謀致富”路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組織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樹先鋒”等系列活動,把黨員身份職責與入黨志愿、黨的宗旨意識、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振興高度結合起來,引導農村黨員提高思想政治站位,認真踐行黨組織賦予的職責,身體力行造福一方。緊密結合村組干部任職資格聯審等重點工作,撤換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責村黨組織書記,從青年人才黨支部、返鄉務工人員、村組黨員等群體中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
通過以上“六輪驅動”措施,為高質量發展集體經濟帶來“強大引擎”,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作者單位:銅仁市碧江區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李政